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37篇 |
免费 | 108篇 |
国内免费 | 3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8篇 |
大气科学 | 140篇 |
地球物理 | 561篇 |
地质学 | 531篇 |
海洋学 | 191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50篇 |
自然地理 | 9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7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95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64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2篇 |
1964年 | 10篇 |
1944年 | 7篇 |
1942年 | 8篇 |
1940年 | 6篇 |
1937年 | 11篇 |
1934年 | 8篇 |
1925年 | 6篇 |
1923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常,经济区划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确定作为基础区的地域;2)按照基础区选择区划指标系统及其定量评价;3) 选择区域系统模式;4) 阐明课题建立算法,直接把基础区进行分类计算;5)解释已获得的结果,选出最好的区划方案和有关进一步改善工作方法的结论等等。基础区的范围视所要解决的任务性质而定。 相似文献
2.
北岭地震时,许多新的技术,包括震源数据的实时获取、改进后的损失估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不同的卫星监测系统,已经出现或被考虑作为应急管理的资源。然而,这些技术在减轻地震灾害、地震应急反应和震后恢复方面的潜在益处大多是概念性的。从1994年1月17日地震中得到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这些技术为了解和应对重大灾害可提供显著的便利条件,并且这些技术结合起来会贡献出更大的显著效益。北岭地震之后的两年半时间内,在将相对独立的技术结合成一个系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系统对区域性破坏、损失和人口影响提供实时估计.本文将阐述应急服务组织使用的第一个实时损失估计系统的研制、运行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安大略Atikokan附近的Eye-Dashwa花岗岩深成岩体边缘相的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中,ATK-6号钻孔在1090m垂深处见有一个4m宽的断裂带。该断裂带由四个主要的滑动面组成,每个滑动面宽达0.3m,平均产状182°/67°W,之间被网状次生断裂分隔。次生断裂与滑移面之夹角小于25°。该断层呈左行滑移。滑动面由碎裂变形的二长闪长岩构成(石英-角闪石-微斜长石-斜长石±榍石、磷灰石、锆石、钛磁铁矿)并广泛分布有新生矿物组合(赤铁矿-钠长石-绿泥石-绿帘石±葡萄石)。恢复结果表明,新生矿物组合由或至少部分由二长闪长岩的重结晶和各种蚀变生成,电子探针分析发现,围岩中原生浅闪石和奥长石(15—18An)在断裂带中10~12m的范围内逐渐变化,首先变为铁镁质闪石和钠质奥长石(10~13An),进一步变为铁透闪石质闪石或铁透闪石和钠长石(1~5An),最后变为阳起石和钠长石(0~2An)。断层中的绿帘石碎屑和微曲了的阳起石说明在主要构造运动发育前有强烈的蚀变。断裂带内外的绿泥石、绿帘石、葡萄石和微斜长石的成分相对均一。断裂带岩石随后的蚀变作用可以由(1)碎裂作用晚期到后期较长时间的结晶作用和(2)复活或张开的断裂带中低温岩石—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静态生长的葡萄石、绿泥石和赤铁矿,局部发育的重晶石+天青石、方解石+粘土(高岭石?)+绿泥石,广泛分布的钾长石和轻稀土元素及U的轻微富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上述作用的存在。断裂作用发育于晚太古代或早元古代的绿片岩相条件下,推测压力2.5~3.5kb,温度325°~100℃。断裂带中岩石相对二长闪长岩具很低的磁化率说明钛磁铁矿的分解,相对较高的伽马值和U的中等集中反映微弱但广泛出现的放射性元素的富集。低电阻率、低流体电阻率和低声速、高自然电位说明断裂相对于围岩是电导性好且是透水的。 相似文献
4.
<正> 普纳(Puna)高原北部新近发现的洛马布兰卡(Loma Blanca)第三纪硼砂矿床,位于阿根廷的胡胡伊(Jujuy)省,距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交界处SE约70km,即南纬23°03′,西经66°27′之间。海拔约4150m。该矿床形成于第三纪(晚中新世)的干盐湖环境中,它是在世界范围内继克尔卡(Kirka)(土耳其)、博伦(Boron)(美国)和廷卡拉尤(Tincalayu)(阿根廷)之后的第四个被确认为具有工业储量的硼砂矿床。洛马布兰卡矿床中的主要矿物有:硼砂、板硼钙石、钠硼解石及少量的硬硼钙石和微量的砷硼镁钙石。 相似文献
5.
埃滕德卡(纳米比亚)和巴拉那(南美洲)白垩溢流玄武岩区硅质火山岩中辉石斑晶的氧同位素比值,被认为可反映原始岩浆岩浆的δ^18O值。据我们识别,这两个地区的南部石为高δ^18O型(δ^18O辉石~-+10‰),北部岩石为低δ^18O辉石~+6.5‰)。这两个流纹岩类型的其它差别,包括低δ^18O型岩石中不相容元素的含量高、初始87Sr/^86Sr比值低。我们认为,流纹岩类型的区域分布反映了源区组分的 相似文献
6.
7.
8.
遥感图像数据经目视解译转化为信息,长期以来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信息源。数字图像资料,与近来计算机技术的进展相结合,现已能使目视图像解译在完全的数字处理环境中实现。但是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图像资料应用于GIS 的潜力,目前仍然要进一步运用数据自动处理的有关机制。本文将着重从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信息的角度,探讨此类机制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得出结论:研究和技术两方面均需进一步发展,才能建立由图像数据自动获取GIS信息的全部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晚期延伸的中心熔岩来看,大洋中脊的侧扫描声纳图通常在展开的中心熔岩上呈现高的反向散射幅值,当熔岩吸附沉积物成层时。这些幅值便随离开中脊轴的距离和地壳的年龄按指数规律衰减。在印度洋中心收集的GLORIA数据画出的图中,给出了一个例 相似文献
10.
水—岩相互作用前锋的形态可以自组织成非平面形,如指形和扇形。这是由于外界流体驱动下的聚流作用而形成的。对于碳酸盐胶结的砂岩,这种现象用一组反应—运移方程来模拟,设计一套计算机程序解此方程组,并用以预测这种现象的时间演化。该程序含有许多特别的数值算法,以使计算迅速收敛。文中阐明了前锋成指形、扇形、指尖分裂形和帽形的效应。文中研究了流速、流渠宽度、以及围岩中胶结物(方解石或白云石)的变化的影响。本文讨论了这种模拟对于加深认识成岩作用和石油工程的潜在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