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0篇 |
免费 | 540篇 |
国内免费 | 6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27篇 |
大气科学 | 590篇 |
地球物理 | 399篇 |
地质学 | 1601篇 |
海洋学 | 471篇 |
天文学 | 100篇 |
综合类 | 241篇 |
自然地理 | 2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132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129篇 |
2018年 | 132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152篇 |
2012年 | 160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58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146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122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95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7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近地层湍流通量计算对于中尺度数值模式有重要意义,湍流通量的参数化是当前大气边界层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选择青藏高原东缘大理观象台边界层通量观测系统,离线测试了WRF区域模式中的两种常用的近地层参数化方案(MM5相似理论非迭代方案A和ETA相似理论迭代方案B),并将参数化方案计算结果与边界层铁塔涡动相关法的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在大理观象台观测场不同植被随季节交替的状况下,根据边界层铁塔4层高度风速拟合,发现近地层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将拟合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输入模式参数化方案进行通量计算.结果表明:稳定度是影响近地层参数化方案精度的重要因素,在不稳定条件下方案B低估了动量通量,方案A优于方案B,而在稳定条件下方案A低估了动量通量,方案B优于方案A,两种方案总体来看误差不大.对于大理边界层通量观测场农田植被交替的环境条件,不同季节下垫面植被类型的差异,以及植被的稀疏对近地层参数化方案湍流通量计算结果的精度有显着影响.方案B考虑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和热量粗糙度z0h的差异,不稳定条件下感热通量计算结果在裸土或稀少植被条件下明显优于方案A.针对方案B不稳定条件下感热通量计算结果在裸土下垫面仍出现高估的现象,使用了Zeng等1998年提出的用辐射地表温度订正裸土下垫面感热能量方法后,计算结果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2.
根据黑泥湾近岸海域养殖期与无养殖期多站同步分层潮流泥沙实测资料,对黑泥湾大规模海带养殖区及周边海域的潮流动力特征以及悬浮体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动态的研究。通过对比海带养殖期与无养殖期潮流动力与悬浮体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浅海海带筏式养殖对周边海域悬浮体动力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大范围分布的海带筏式养殖群落使得潮流动力减弱,并改变了潮流流速和悬浮体质量浓度的垂向分布特征,海底边界层的潮流底切应力被削弱,抑制了海底泥沙的再悬浮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水体的垂向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雪岭矿区位于康滇地轴云南段东川矿区南缘,区内主要出露震旦系和寒武系沉积地层,其浅部可见铜多金属脉状矿化沿断裂带和辉绿岩脉产出,深部勘探发现了全隐伏在陡山沱组中的层状铜矿。铜矿化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呈浸染状、网脉状、薄层状和星点状赋存于深灰色破碎状白云岩、黑色炭泥质岩和石英脉中,矿体具明显沉积及热液叠加改造特征。常量元素分析显示岩矿石SiO2、Fe2O3、FeO、K2O等含量较高,而Na2O、CaO和MgO含量偏低;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围岩Cu、Pb、Zn、Ag元素含量较高,富集U、Y等元素,亏损Nb、Zr、Ti、Yb等高场强元素和Sr,矿石样品则富集U、Nd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Nb;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形态,且呈现出铕的强烈亏损。陡山沱组改造型脉状矿体方解石和黄铁矿样品δDV-SMOW值分别为-137.3×10-3和-110.2×10-3,δ18O水值分别为-11.3×10-3和-1.29×10-3,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形成的层间封存水;矿石富集重硫,硫主要来源于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作用,部分受到深部昆阳群古铜矿床硫和生物硫的影响;铅来源于放射性成因铅较高的源区,具壳幔混合铅的特征,且矿石、围岩、昆阳群古铜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具一定亲缘性,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昆阳群古铜矿,部分来源于围岩。综合研究认为,该铜矿与滥泥坪矿区所含陡山沱组铜矿相似,均为昆阳群古铜矿残余风化壳在海解作用下铜质析出,在成岩及构造作用下活化迁移并沿炭泥质还原性岩石、石英脉及构造有利位置沉淀富集所致。本区找矿重点应为深部陡山沱组铜矿以及下伏昆阳群古铜矿床。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合奇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中发现大量的■类化石,共计18属61种,另有较多未定种,自下而上建立了4个■带,依次为Pseudostaffella带、Profusulinella带、Fusulinella-Fusulina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各■带与华南、帕米尔达尔瓦兹等地能很好的对比,且■类动物群面貌与华南地区相似。根据■类化石确定别根他乌组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罗苏期—达拉期,康克林组为晚石炭世晚期小独山期—早二叠世紫松期,将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的界线置于71层底部。石炭纪末期区域上海退和古地形的影响导致■带Triticites带的缺失。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太阳观测站间存在观测时间、观测范围、观测设备等差异,为了方便科学研究,有必要找到不同观测站间太阳图像自动配准与定位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尺度不变特征点匹配的太阳磁场图像配准与定位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对比度增强、降采样等预处理;其次,采用尺度不变特征检测算法提取两图的尺度不变特征点;然后,寻找同名点的方法对两幅图像特征点进行粗配准和粗定位;最后,基于粗定位区域实现太阳磁场图像的精确配准和定位。开展了不同时段磁场图像的配准和定位实验,对匹配点对数、匹配准确率、匹配误差等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自动、准确、快速地实现太阳磁场图像的配准与定位。 相似文献
999.
梅西耶天体观测马拉松朱晔华编译在一个夜晚观测100个以上的M天体的活动,叫作“梅西耶天体马拉松”。1781年,法国天文学家查理斯·梅西耶(Ch·Messier)将他所观测到的星云状天体汇编成梅酉耶星表,表中包含103个星云、星团和星系类天体,后人又增... 相似文献
1000.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渔业捕捞的主要种类,了解其渔场变动对探究日本鲭种群分布、资源评估、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意义重大。为获知其渔场的时空变动特征,本研究根据中国2014−2019年西北太平洋公海灯光围网渔业统计资料,运用全局莫兰指数、局部热点分析、重心迁移轨迹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场时空分布模式、特征和变动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日本鲭渔获量主要集中在39°~44°N,147°~155°E范围内,地理上分布不均;年间产量先增后降,年间CPUE逐年降低;月间产量先增后降,其中6−10月均维持在较高水平,CPUE逐月增加;捕捞网次核密度显示,核密度高值发生区域与产量高值具有高度一致性;(2)日本鲭年间、月间渔获量均存在空间自相关并呈现显著聚集分布模式,月间空间自相关性比年间强;(3)年间、月间日本鲭渔获量分布的热点区和冷点区均表现出一定空间集聚特征,但是不同年份、月份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的分布区域、面积均存在较大差异;(4)日本鲭渔场重心年间移动轨迹呈右转约90°的扁“W”形状,总体上往西北移动;月间变化显示,从4月份开始逐渐向东北移动,8月到达东北端后向西南折返;(5)日本鲭渔场年间、月间变动方向一致,呈西南−东北格局,且方向性、向心力均较强,日本鲭渔场具有较高的聚集性。该研究引进了空间自相关模型及相关地理空间分析方法,为探讨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渔场变动特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