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6篇 |
免费 | 284篇 |
国内免费 | 5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4篇 |
大气科学 | 259篇 |
地球物理 | 1105篇 |
地质学 | 1254篇 |
海洋学 | 357篇 |
天文学 | 124篇 |
综合类 | 110篇 |
自然地理 | 2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102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73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119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84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63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48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41篇 |
1973年 | 11篇 |
1964年 | 14篇 |
1959年 | 16篇 |
1958年 | 17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最新的地震学研究指出,地球的内核正在对地球的其余部分作相对旋转。根据数值模拟,这一情形可能是由在液态外核中正在作对流运动的流体所保持。另一方面,由于地幔中质量分布的不均匀,巨大的引力将足以便内核与地幔相匹配。内核的不同旋转会通过在旋转时对自身形状的调整民这些强大的引力保持一致,进面可得出在地球最内部区域内有效粘滞度的一个估计。由推测的旋转率得到的内核粘滞度为小于10^16Pa或大于10^20Pa。 相似文献
102.
在龙门山中段小鱼洞地区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发生了同震位移,同时在该地区新出现了一条北西向的同震破裂带——小鱼洞断裂的破裂带,并分割了两条近于平行的北东向逆冲-走滑型的主断裂。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重点对小鱼洞断裂的地表破裂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利用全站仪和GPS对地表破裂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初步调查的结果表明,小鱼洞断裂位于映秀-北川断裂与彭县-灌县断裂之间,走向近于北西向,延伸约15km,以脆性破裂为特征,穿过小鱼洞大桥,并切割了多种类型的地貌单元,使道路发生拱曲、破坏和桥梁垮塌或移位。单个破裂长度在几米到300m不等,其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平均垂直位错为1.0m,平均水平位错为2.3m,垂直与水平位错量之比1 ∶1~1 ∶2,显示为逆冲分量小于或等于左旋走滑分量,并以左旋走滑作用为主。同时,研究表明小鱼洞断裂属于映秀-北川断裂与彭县-灌县断裂之间的捩断层,其主要特征包括: 1)是在汶川地震中由于龙门山逆冲体之间的差异逆冲运动过程中而形成的断裂; 2)其走向近于北西向,垂直于龙门山北东向的主干断裂,而平行于逆冲体的逆冲运动方向; 3)具有高角度断面的断层,以左旋走滑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3.
在许多行星上,不断有热量供给地面,且热量也不断通过大气向太空发出红外辐射.由于在高压区是热源不是热汇,因此,该系统能够做机械功.大气对流是可以在此系统中运转的自然热机.基于这种热机结构,提出了一个大气对流的简单理论,预报在统计平衡状态下干、湿对流的浮力、垂直速度及其覆盖区域.在对流热机一次循环期间,来自地面层(热源,热区)的热,其中一部分被报废到空间自由对流层(热汇,冷区),并从那里辐射到太空.其余部分变为机械功.此机械功用于克服机械耗散维持对流运动上.最终,机械能耗尽,转变成热能.消耗掉的部分能量被辐射到太空,而其余的通过对流气块进入再循环.在温度较低能量消耗部分降低的情况下,温度较高能量消耗部分增加,提高了对流热机的视效率.对流热机所做的功对气柱积分,给出了存在于行星大气中克服粘性耗散、维持对流运动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统计平衡量的大小.此积分被认为是准平衡条件下行星状态的一个全球性数字.对于地球目前的气候,热机结构预报热带地区CAPE值的大小为1000 J·kg-1,该预报值与观测值一致.从结果也可得出,存在于对流大气的CAPE总量应随着全球地表温度的升高(或大气对红外辐射的暗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4.
通过龙门山区和川西前陆盆地岩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和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和计算机模拟得出:1)松潘-甘孜褶皱带10Ma以来至少隆升了3-4km,隆升速率最低为0.3-0.4mm/a;(2)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10Ma以来至少隆升了5-6km,隆升速率最低为0.016-0.032mm/a;(4)川西前陆盆地60Ma以来降升1-2km,降升速率为0.028-0.05mm/a;(5)10Ma以来北川-映秀-小关 相似文献
105.
A body of komatiitic amphibolite, an enclave within the Archean high-grade orthogneisses in southern India, shows mild chemical weathering under semiarid conditions. Along fractures, chemical weathering has advanced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sqbl0;CIA&sqbr0;=53; CIA of fresh rock approximately 26) to the extent that secondary Mg-Fe-Al clay minerals have formed and the rock has turned brownish red, soft, and fine grained. The weathering process has resulted in the mobiliz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the so-called immobile elements Fe, Al, Ti, and REE effected by the nature of secondary mineral formation (talc vs. aluminous clay minerals) and also possibly by soil microbes.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secondary mineral formation, there is a small loss of Fe, Al, and REE (noticeably Eu). However, in the fracture zone as well as in the incipiently altered zone, there is significant REE enrichment, probably affected by a different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Mobilized REE may have come from a minor alteration of clinopyroxene. 相似文献
106.
1.引言在过去25年中,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以及观测资料和分析系统的改进已使天气尺度环流的业务预报取得了稳定的改进(Shuman,1978)。但是,众所周知,在运动的尺度不能分辨(或不能观测)情况下,由于初始误差的增长,最终将影响所有尺度的运动,使大气运动的可预报性有一个固有界限。即使“完美(Perfect)”的数值模式也是这样(完美模式是指一种不增加预报误差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7.
一、引言近年来美国和西方经济困难,人工影响天气研究计划不得不紧缩。在1979—1982年的四年里,大型的佛罗里达积云试验(FACE-2)和瑞士4号大型防雹试验都结束了。虽然它们在统计验证方面是失败了,但在物理认识上则前进了。出现了这个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转变,可能不会再有那种试图寻找播云与地面降水的联系而忽视两者中间过程复杂链条的所谓“黑箱”试验,人们更加要求科学可信度。就如Braham(1981)谈的,人工影响天气的外场试验的重点应该放在了解基本云过程上,放在了解各种气候情况下各种云对播撒的反应上。他呼吁更加着重于物理机制,更加注意云微物理过程与云动力学过程的相互作用,对那些初步结果要更严格地审查。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指出,在天气预报日趋定量化和客观化的今天,预报工作者要避免把客观模式看成“黑盒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使用定量模式可能还不足以满足天气预报的需要,必须继续运用关于大气过程的定性信息。在这当中,诊断分析是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9.
引言这本用户手册描述的是有关热带气旋风速划分标准的改进和应用,该等级的划分给出了热带气旋风速与热带太平洋地区建筑结构、植被及沿海岸受灾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最初使用的划分标准是为了保证紧急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与预报的风速相关的风险,从而针对预报的热带气旋强度明确作出适当的防灾决策和建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将公告的风速值与潜在的危害直接联系起来是很困难的。例如:何种强度的风速可以掀掉铁皮屋顶、掀翻小汽车、可使海浪越过海堤冲击房屋或掀倒混凝土动力电杆。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紧急管理部门根据预报的风力直接向… 相似文献
110.
从西藏南部的定日、嘎拉至青海铜铁山的天然地震探测剖面,实际路线长约2000km,布设了约110台便携地震仪,记录了数百次远震和近震事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资料处理与解释.依据SKS,PKS,ps等横波分裂特征计算的青藏高原中部上地幔的地震各向异性表明:研究区各构造单元内的地震各向异性有明显变化,发现上地幔各向异性快速波的偏振方向与造山带的走向不完全一致.在雅江缝合线、崩错-嘉黎、唐古拉山口、昆仑山口几条断裂带处南、北各向异性出现显著的差异,而金沙江缝合线和班公-怒江缝合线的南、北则没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变化.由P波走时残差,利用层析技术反演了400km深度内的速度图像,可以看出近地表100km范围内速度的不均匀变化与地表划分的构造单元很吻合,进一步佐证了青藏高原是由不同时期的微板块拼合而成的认识.在青藏高原中部150km深度以下发现了多处低速区.在金沙江缝合带下方约200km深度处有一长250km以上、延伸150km的低速体,推测可能是一地幔柱.利用PS转换波划分的界面,显示出青藏高原北部具有低速层和高速层交替出现的地壳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