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区垃圾堆放场地的研究,对场地引起的环境问题、处置方法以 及场地勘察设计方法、内容和场适宜性评价作了阐述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对这方面的工作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和帮助。  相似文献   
92.
国平 《辽宁气象》1995,(2):47-47
“辽宁省县级气象信息远程终端培训班”于5月4~10日在省气象培训中心举办。各市局和部分县站共选派了业务骨干33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93.
吕梁山区前寒武系地层划分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等是原北京地质学院山西实习大队(1959~1961)变质岩专题组的学生,第一作者一直从事这方面的地质调查和研究。45年后重聚首,花三天时间重走实习路,经热列讨论,并查阅他人成果,形成本文,讨论了50年来吕梁山区前寒武系研究成果,评述了四个代表性地层划分方案之优劣及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北京地质学院方案(1961)注重变质深浅;《山西区域地层表》 (1980)强调混合岩化;《山西区域地质志》(1989)以多期叠加褶皱为背景;《山西岩石地层》(1997)接受韧性剪切带观点。笔者等认为,用不整合关系、构造线方向、地层分布格局、各原生示顶构造等确定变质地层之间关系是可取的。但还存在如下问题:吕梁山区古元古界三群地层新老关系缺乏依据;如何正确识别侵入、熔融、变质三种成因片麻岩以及韧性剪切带和大理岩“热底辟”现象等。  相似文献   
94.
为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合理优化河南省冬季设施农业布局,利用1981—2018年河南省113个国家气象站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冬季年最低气温标准差和不同低温灾害指标的气候概率、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并采用等权重法构建设施农业低温风险指数,结合低温灾情资料,选用有序样本最优聚类法划分设施农业低温风险等级,且叠加地表覆盖数据进行低温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冬季低温灾害指标小于等于-5℃的气候概率和发生频率均超过0.80,不适宜发展塑料小拱棚,且不宜采用单层塑料大棚进行设施农业生产。信阳和南阳南部小于等于-10℃的气候概率和发生频率均小于0.20,适宜发展塑料大棚;鹤壁、安阳和濮阳小于等于-10℃的气候概率和发生频率均超过0.80,需发展日光温室才能保证设施作物生长。在塑料大棚发展区内,信阳市固始县和商城县为低温灾害轻度风险区,信阳大部、南阳部分区域和周口为中度风险区,其他地区均为重度风险区;在日光温室发展区内,濮阳、安阳和鹤壁部分区域为低温灾害特重风险区。河南省冬季各地不同等级的低温灾害风险有一定的区域性,在发展设施农业时,应因地制宜进行科学布局。  相似文献   
95.
精细化衡量地下水对外界因素的响应规律对分析滑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库岸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受库水位和降雨作用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滑坡地下水响应特征的研究方法。以三峡库区麻地湾滑坡为例,首先通过特征时段分析和Granger检验确定地下水响应滞后期,然后基于响应滞后期确定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因素,结合Apriori数据挖掘算法揭示了麻地湾滑坡地下水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前缘地下水变化与库水位波动相关性较大,滑坡中后缘地下水变化与降雨相关性较大; 麻地湾滑坡地下水对于降雨和库水位的最佳响应滞后期为1 d;滑坡后缘的地下水水位对降雨响应较为强烈,而前缘的地下水水位对库水位响应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6.
滑坡岩土体强度参数具有空间变异性,采用统一强度参数进行数值建模计算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客观性质对结果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岩土体力学参数空间分布下的滑坡数值建模方法,通过对滑坡地形地貌和有限的勘察数据进行控制边界下的插值补充,形成参数分布云图,结合Visual Basic和FISH编程将差异分布的参数加载到数值网格模型中,使理论模型和实际更接近.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能更准确显示出滑体变形破坏部位及特征,对后期变形监测和治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基于近期获得的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应用指示克立格法开展了淮河流域平原区高铁、锰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并分析了高铁、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铁、锰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化学组分,铁、锰在地下水中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异性。铁、锰超标概率峰值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铁、锰高风险地区呈岛状分布,深层地下水的环境健康风险明显降低。含铁浅层地下水高风险地区面积为1 257.15 km2,面积占比0.07%;含铁深层地下水高风险地区面积为476.93 km2,面积占比0.03%。含锰浅层地下水高风险地区面积为35 883.16 km2,面积占比19.19%;含锰深层地下水高风险地区面积为1 269.30 km2,面积占比0.07%。淮河流域高铁锰地下水是原生成因,铁、锰离子主要来源于含水层中含铁、锰矿物的还原性溶解。高铁锰地下水的风险评价结果,可为区域供水区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8.
浅层地下水是淮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灌溉和农村分散供水水源,开展水化学特征演变分析能为区域用水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该次研究应用数值统计、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水质评价等方法,对比分析10年间隔(2009年和2019年)的水化学分析数据,总结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年之后,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更趋于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平均值有所增长,但中位值略有下降,最大值抬升较多;优势离子排序没有变化,Na+和HCO-3仍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主要优势离子,水化学组分空间变异性进一步增强;水化学类型仍以Na-Ca-Mg·HCO3型和Ca-Mg·HCO3型为主,但Na-Ca-Mg·HCO3型占比大幅减少,Ca-Mg·HCO3型略有增加,水化学类型趋于分散化和复杂化。比较而言,淮北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HCO3型占比增加,水质趋于改善;淮北平原中部主要表现为Ca型、HCO  相似文献   
99.
安徽省亳州市浅层地下水是当地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查明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解释其成因机理,文章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线图等方法,对143组浅层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亳州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复杂,主要阳离子含量依次为Na+>Mg2+>Ca2+,主要阴离子含量依次为HCO3->SO42->Cl-;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蒸发等因素影响,大气降水和人为因素总体影响相对较小;水岩相互作用中阳离子交换、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风化溶解是主控因素;人为活动影响中,生活污染、农业活动大于工矿活动影响;地下水质量等级以Ⅳ类水为主,超Ⅲ类水主要影响因子为F-、Na+、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灌溉水质量以中等为主,主要受Na+浓度...  相似文献   
100.
提出基于WiFi/PDR的初始位置融合解算方法。以检测到步数后0.2 s内WiFi定位坐标为集合,将PDR中估算的相邻两步距离和航向角作为参照,通过距离阈值和角度阈值筛选相邻两步WiFi定位坐标,以距离和角度综合偏离度选择最优定位坐标。结果表明,该方法解算的初始位置精度为1.2~1.8 m,比WiFi指纹定位误差缩小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