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测绘学   149篇
大气科学   273篇
地球物理   321篇
地质学   678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8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提取了小兴安岭地区湿地信息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采用动态度模型、重心迁移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0年小兴安岭地区沼泽湿地的面积变化及其变化速度、重心变化、土地利用转移和沼泽湿地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2015年研究区内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12 751.62 km~2,退化的湿地主要向林地和耕地转变;湿地重心整体向北偏西70.72°方向迁移;黑河大部分地区沼泽湿地变化率小于小兴安岭全区的变化率;伊春东南部及鹤岗全区的沼泽湿地面积变化动态度较高,湿地恢复和退化两极分化明显;沼泽湿地面积动态度受气温和相对湿度等自然因素影响,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是沼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2.
梁磊  于锦海  万晓云 《测绘学报》2019,48(2):185-190
本文推导的椭球谐系数和球谐系数相互之间转换关系的核心思想是在ε~2量级下利用Legendre函数的正交性,从球谐系数求解的积分表示出发,将积分中的椭球坐标变量与球坐标变量相互转换,从而得出椭球谐系数与球谐系数之间的转换关系。本文导出的转换关系有以下优点:①对于第二类Legendre函数的计算采用Laurent级数表示,使计算第二类Legendre函数更为简单;②保留了ε~2量级下,导出的转换关系相比文献[2]的形式更简单,满足物理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线性化的要求;③顾及了余纬和归化余纬的区别。  相似文献   
93.
提出了一种顾及位置偏差与凹部同异性的面状居民地Morphing变换转向角函数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大比例尺居民地的凸包作为中间图形,辅助与小比例尺居民地进行特征顶点匹配,避免因位置偏差造成的特征点误匹配;针对大比例尺居民地的凹部,依据凹部的模式类型,判定凹部边的同异性;最后构建插值模型,得到中间任意尺度下的面状居民地要素...  相似文献   
94.
浙江洪公铝质A型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研究表明,以往被认为是典型的I型花岗岩质岩石的浙江洪公岩体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质岩石。该岩体以高钾为特征,K2O 达5%以上,K2O/ Na2O>1.2,准铝-过铝质(A/NKC=0.80 ~1.14);FeO*/MgO比值大(平均14.20),高于M型、S型和I型花岗岩;富含稀土元素(ΣREE=313.09×10-6~523.73×10-6),具有较高的Ga/Al(′104)值(2.92~4.29)和(Zr+Nb+Ce+Y)元素组合值(551.5′10-6~987.4′10-6),而亏损Ba、Sr、P、Ti等;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1.6Ga,反映洪公岩体主要起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背景、构造被动定位特点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洪公岩体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5.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4  
利用黄河源地区1985年和2000年1:100000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1:250000DEM、道路和居民点数据与野外调查资料,分析草地退化与坡向、海拔及距道路和居民点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黄河源区15年间土地覆被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占源区总面积的8.24%,冬春季牧场退化率显著高于夏季牧场:草地退化是黄河源区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主要的特征。草地退化表现为:①阳坡退化率高于阴坡;②受人口密度影响,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成反比,相关系数为.0.925;③距离居民点越近。退化率越高。尤其当与居民点距离≤12km时,草地退化率与其相关系数高达-0.996;④在距道路4km以内.草地退化率与道路距离成反比.相关系数高达-0.978。1985年以来,源区的草地退化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仍起主导作用。科学地减少当地居民对草地的过分依赖是解决脆弱的江河源区环境退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96.
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居民对环境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青藏高原的环境退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农牧民如何认识和响应环境退化,还缺乏实证研究.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法,对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典型村(位于河谷区的丹扎木村、中山区的克尔马村和山原区的日科村)的农牧民进行调查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①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的居民对环境退化具有不同的响应过程.河谷区通过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缓解了人口压力,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自然灾害和森林退化;中山区以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发展畜牧业来缓解人口压力,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环境退化:山原区的劳动力不能转移到二、三产业,只能通过增加牲畜数量来解决生计,牧民仅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应对草料不足的问题和雪灾等自然灾害.在大渡河上游,最脆弱的区域是中山区和山原区,而不是人口压力大的河谷区.②生计方式是影响居民响应人口压力和环境退化的关键因素.基于居民的生计方式来解释和解决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压力和环境退化问题,将是一个新的方向.③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居民改善生计.降低教育收费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97.
固体潮汐理论值算法在VB 6.0中的应用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力学影响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对该物理量的计算还没有人机交互很好的计算软件。本文在前人引潮位计算基础上,使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编制了界面友好的固体潮汐理论值计算软件。介绍了该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功能。该软件采用窗口界面进行输入和输出,数据显示以波形图为主。软件的友好界面增强了数据分析的直观性,为固体潮理论的推广应用和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
99.
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海域红色裸甲藻赤潮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2年9月16~19日南麂列岛海域发生3km2 红褐色赤潮 ,其原因种为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sanguineumHirasaka) ,密度高达4.6×105 个/L。赤潮发生时伴随细菌的大量繁殖 ,江浙沿岸流所携带的营养物质是本次赤潮发生的基础 ,森拉克台风是本次赤潮的重要诱因。南麂海域的赤潮多发季节为4~5月份 ,9~11月份发生赤潮的可能性也较大 ,大沙岙、马祖岙和火岙等水体交换相对较弱的岙口为赤潮多发区。为保护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海洋贝藻资源 ,需协调好保护和开发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 ,控制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和游客的数量。  相似文献   
100.
The ultraslow-spreading Southwest Indian Ridge(SWIR) to the east of the Melville fracture zone is characterized by very low melt supply and intensive tectonic activity. Due to its weak thermal budget and extremely slow spreading rate, the easternmost SWIR was considered to be devoid of hydrothermal activity until the discovery of the inactive Mt. Jourdanne hydrothermal field(27°51′S, 63°56′E) in 1998. During the COMRA DY115-20 cruise in2009, two additional hydrothermal fields(i.e., the Tiancheng(27°51′S, 63°55′E) and Tianzuo(27°57′S, 63°32′E)fields) were discovered. Further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these two hydrothermal sites were conducted by Chinese manned submersible Jiaolong in 2014–2015. The Tiancheng filed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a lowtemperature(up to 13.2°C) diffuse flow hydrothermal field, and is hosted by fractured basalts with hydrothermal fauna widespread on the seafloor. The Tianzuo hydrothermal field is an inactive sulfide field, which is hosted by ultramafic rocks and controlled by detachment fault. The discovery of the three hydrothermal fields around Segment #11 which receives more melt than the regional average, provided evidence for local enhanced magmatism providing heat source to drive hydrothermal circulation. We further imply that hydrothermal activity and sulfide deposits may be rather promising along the easternmost SW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