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4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在卡普瓦尔克拉通早太古到早元古的泥质岩和火山岩中,含Al_2O_3高于20%的岩石广泛分布。这些岩石的富铝性质归因于分解作用,当原始物质含Al_2O_3量达60%时,它从源岩滤掉并移入溶液中。这些岩石很大部分也显示含K_2O达10%的成岩环境,许多情况下,分解作用反应影响没有打乱细微构造的原岩,如在火山玻璃颗粒中的去玻璃化珍珠裂纹口。这些岩石大多数的成因可归因于地面风化时的分解作用,它们代表古土壤。对其它产状而言,在地层上下关系上排除作为古土壤的解释,这种岩石类型的成因归因于熔岩或凝灰岩在热液喷气作用下所产生的水下分解。已经表明,在绿片岩带中富铝的岩石几乎无例外的都是水下形成的,而更年轻的产地都是风化成因的,地质构造的不同引起与此相反的解释。从加拿大地盾、津巴布韦、西澳大利亚、印度和波罗的地盾所记载的相同化学成分的岩石来看,它们显示出这些岩石的保存潜力是很强的,只有进行地层关系的研究,才能作出是否一个特殊产状是风化产物还是水下分解作用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2.
在太古宙领域中,有关早期地壳的发展和性质的连续争论.对推动巴伯顿区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一种方案是对混合岩露头的进行非常详细填图(1:50),这些“混合岩”可能揭示出花岗岩和绿岩之间的至今尚未阐明的某些原始关系,所进行的填图都辅以详细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的研究。由于详细工作对该区以前没有描述过的某些岩石类型产生了一些认识。这些混合岩的最有意义的成分就是无色石英—长石质岩脉的变化,其中某些岩石以具有很高的Na_2O  相似文献   
143.
中印度的马奇格万含金刚石的岩筒是古老的前寒武纪含金刚石岩筒之一。据现在已有资料分析,它的开采时期早于南非的金刚石的开采(1870年)。它是印度目前唯一开采的矿床。经对马奇格万岩筒综合调查后,其成分主要是金云母、蛇纹石、硫化物。不同于典型金伯利岩的成分,主要是缺少碳酸盐矿物;含高的 Ti_2O 和 P_2O_5,高钛的金云母及低含量的指示矿物(镁铝榴石、铬铁矿、钛铁矿)。但它不同于钾镁煌斑岩的成分,表现在其含 K_2O(0.46—1.79重量%)少。没有发现单斜辉石,钾质锰闪石。认为它是介于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之间的岩石类型。本文介绍一种划分钾镁煌斑岩分类的方案—四面体扩展法。  相似文献   
144.
俄罗斯地质学家在最近15—20年间从事研究构造体系问题。从研究天体构造特性、地核的深部和超深部的结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地质体的变形等问题入手,他提出了与多年来苏联的传统地质学观点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在地史中出现发育的规律性,早前寒武纪的构造发育与具有新构造发育的显生宙构造明显不同。现代地球原则上可区分为三个表生构造:大陆的、海洋的、过渡的,这些构造的产生与地球的发育有着密切关系。B.B.别洛乌索夫在其著作中(1991年)提出大地构造的内生条件的划分原则,并进行了划分(表1)。  相似文献   
145.
地球化学方法广泛而有效地应用在寻找和评价金属矿床。目前由于容易开采的矿床(地表出露的矿床)频于衰竭,因而特别提高了用地球化学方法深部找矿的意义,首先是根据原生地球化学晕寻找金属矿床。最近几年来,在研究和实际采用原生晕及与其伴生的次生指示元素的岩石化学晕方面也获得了很大成绩。根据岩石化学晕寻找盲矿体的深度相当大,在很多情况下可达一公里。目前这种方法在寻  相似文献   
146.
把古老的冰碛类似岩与现代和更新世冰堆石(冰碛)和假冰堆石进行比较是鉴定冰碛岩的主要方法,确定古冰碛岩较现代更新世冰碛岩复杂,因为在古老地层中缺失或只有很少量的古地貌和古生物特征,而这些特征对鉴定现代和更新世冰碛岩起着很大作用。另外,其它一些反映冰碛成因特征的如条痕,角砾的定向排列等可能在后来的破坏作用和变质作用中被消灭或发生强烈变形。这对确定前寒武纪冰碛类似岩的成因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7.
在前阿特拉斯山,在赫普(Hupe)的 Fallotaspis tazemmourtensis 带下发现了三叶虫,甚至有一些三叶虫出现在该区第一古杯化石带的下面。这些三叶虫大部属后颊目(如已描述的 Hupetina gen.nov.),Olenellid Eofallotaspis gen.nov.可能是Fallotaspis 的先躯分子。其时代不新于西伯利亚地台的下阿特达班阶的时代。在大阿特拉斯山,在所谓的乌尼安(Ounein)区,研究了一个从下寒武下部至中寒武统的含三叶虫的完整剖面,此处见到的最老三叶虫是新属 Lemdadella。它与前阿特拉斯山或其它地区的对比尚未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