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791.
2022年3月16日在日本福岛县东部海域发生7.4级地震,本文基于近实时震害评估系统RED-ACT对此次地震进行了快速评估,包括强震动记录分析、区域地震破坏力震害评估结果和典型桥梁破坏,并结合实际震害对比了该系统评估结果以及其他主要震害快速评估系统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造成的地面运动强度较大,多数台站记录PGA较2021年福岛7.3级地震更强,反应谱在0.5~1.3s区间呈现远高于2021年福岛地震的趋势。(2)RED-ACT的震害评估结果相较于日本NIED-CRS系统和美国USGS-PAGER系统与实际震害更为接近,在强震动记录较为密集的地区,开展基于强震动时程和建筑非线性分析的震害评估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震害评估结果。(3)此次地震对白石市附近桥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桥梁破坏附近处的强震动会对典型桥梁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792.
刘泉    李继龙    陶冬旺    马强    解全才    杨剑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181-188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常时和震时结构反应记录,是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和震害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2019年,云南大理建设了一个由8个地震烈度仪测点组成的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每台烈度仪内置一个3分向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加速度计。通过标准振动台检测,确定台阵配备的烈度仪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和线性度误差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该台阵于2021年5月获得了大理漾濞地震序列的多次结构地震反应记录,本文选取其中3次MS3.0~MS3.2级地震,分析了观测记录的加速度时程、傅里叶幅值谱和信噪比等数据,由结果可知:该台阵可较好地记录幅值≥0.5 cm/s2</sup>、频带1.0~39.0Hz的振动信号,对于近场小震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793.
(赵登科    王自法      李兆焱    周阳  高曹珀  WANG Jianming  位栋梁  张昕)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2):178-188
震后房屋损失的快速评估对于灾后应急救援等至关重要。现有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要么仅提供损失的均值,要么以某一方差常数来描述损失的分布特征,均无法准确有效地反映各空间位置点损失的随机性及相关关系,最终影响整体损失评估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基于Copula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巨灾风险分析的相关随机变量模拟方法,好处是在实现快速计算的同时,能够考虑地震损失中的不确定性与相关性。利用所提方法对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房屋损失进行评估,得到了各结构类型与县区的损失分布,并与PAGER方法所得到的损失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房屋总体损失超过89.8%的概率处于10~100亿元人民币量级水平,其中超过50.8%的概率为20~50亿元人民币;损失较大的三个县区分别是泸定县、石棉县和荥经县,砌体结构的经济损失约是框架结构的2倍;相比于PAGER,该方法给出的损失概率分布形状更加灵活,能够详细地反映不同县区的房屋损失特征。研究方法和结果为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技术提供参考,也为未来地震的灾后应急救援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4.
(张雨婷    任叶飞    米欣雪    温瑞智    王宏伟  ))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2):189-199
大量破坏性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松软土层场地上的震害情况要比坚硬岩石场地上的震害情况更加严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场地上震害差别也较大,因此场地放大效应及区域场地分类的研究逐渐成为地震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及地理信息处理软件的逐步完善,区域场地分类方法的研究迅速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地形条件、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及综合条件的场地分类方法,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其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95.
796.
基于环境激励下结构动力响应信号分析与处理识别结构的模态参数,是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为止,要得到较为可靠的识别结果仍有一定困难,尤其是模态阻尼比。基于自然激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的时移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模态阻尼比估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而利用一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在环境激励下的动力测试数据,通过该方法对其阻尼比进行了识别,并将识别结果与数据驱动随机子空间法的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减轻噪声影响,得到可接受的识别结果,可为大型工程结构阻尼比的识别提供一个方便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97.
耗能型防落梁装置是由普通拉索式防落梁装置改进而来的,其主要吸能部件为吸能控制管,由扩径管和铝蜂窝缓冲器组成。为了给铝蜂窝缓冲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建立了铝蜂窝轴向压缩简化模型,对其轴向压缩应力进行了分析、推导并采用有限元模拟和借鉴相关文献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分析了加载速率对铝蜂窝材料吸能特性的影响。此外分析了铝蜂窝芯铝箔厚度和蜂窝边长对其吸能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桥梁工程实例来分析和评价铝蜂窝缓冲器在吸能控制管中的吸能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铝蜂窝轴向压缩简化模型精度较高,理论计算值相对于有限元计算值的偏差平均值为4.53%,相对于文献试验值的偏差平均值为6.47%;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铝蜂窝材料的单位体积吸能值、初始峰值应力和屈服平均应力均有所提高;在铝蜂窝芯铝箔厚度或蜂窝边长一定的情况下,两者之比β值越大,铝蜂窝缓冲器吸能性能越好;配置了铝蜂窝缓冲器的吸能控制管,其总吸能值平均增大率为18.56%,最大增大率为29.51%,吸能性能提升最大可达近30%,在消耗地震能量方面将发挥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8.
依托某连续梁桥,建立3种不同纵向支撑形式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不同支撑形式对结构动力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动力性能方面,与不设置纵向支撑系统相比,设置LU-SC-BRB的桥梁结构各阶振动频率不变,而设置SC-BRB桥梁模型的纵向刚度以及自振频率均有提高。在抗震性能方面:设置LU-SC-BRB的桥梁结构能够对墩底剪力、弯矩峰值以及墩顶纵向位移峰值有较为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设置LU-SC-BRB支撑与设置SC-BRB支撑的桥梁结构相比抗震性能好,并能避免温差等导致次内力及附加约束。  相似文献   
799.
针对深圳市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公共卫生项目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尺寸突变及其他不规则超限项,对两侧塔楼各自独立抗震与两侧塔楼设置弱连接部位整体抗震进行包络,并对其进行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对结构之间的弱连接部位采取楼板加宽、框架梁及框架柱设置型钢等抗震加强措施,构件可满足预定的性能目标要求,结构整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00.
为研究厦门市薄壁弯箱梁自行车桥的舒适度,借助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自行车高架桥三维模型,参考德国标准EN 03设计人行荷载模型,计算0~50Hz频率范围内桥梁的动态响应,根据该桥结构动力特性,分析0~4Hz激励荷载作用下各跨跨中的动力响应及不同桥跨之间的衰减情况。结果表明:激励响应主要以竖向响应为主,横桥向和顺桥向的位移值大约为竖向位移值的0.51%~27.69%;第4跨激励响应最大,第3跨最小;相邻跨受迫振动响应随跨度距离的增大依次减小;跨内及不同桥跨间的加速度响应结果均达到规范规定的舒适度要求;速度响应同加速度在趋势上吻合度良好,速度指标可作为舒适度评价补充验算的指标。该研究结果对今后指导自行车桥设计和舒适度分析意义重大,并为研究者对该类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