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590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现代沉积速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柱状沉积物的210Pbex和137Cs活度测定结果,计算了潮间带现代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砂质区(道沟子至独流减河)1955~1963年的沉积速率为3.43~4.06cm/a,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65~1.59cm/a;泥质区(歧口附近)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81cm/a.上述结果说明潮间带砂质区在20世纪50~60年代发生快速沉积作用,60年代之后沉积作用变缓.这可能是由于华北地区在该时段具有丰沛的降水和入海水沙,为潮间带沉积物提供了丰富的物源.60年代以后沉积作用变缓可能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入海水量减少和由此导致的物源减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洱地震现场流动台网监测资料进行精确定位,结合云南区域测震台网地震波资料,给出了宁洱地震主、余震的震源参数,分析讨论了宁洱地震的震源过程。研究显示,宁洱6.4级地震发震构造为NW向断裂,主破裂走向约N50°W,倾向WS,倾角约80°,断层性质为走滑型。断层破裂长度约为30km,宽度约5km,破裂面深2~12km,断层走向与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基本一致。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宁洱震区地震矩范围为1012~1018N·m,震源破裂半径为300~3500m,应力降为0.0044~14MPa。高应力降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4~10km深度范围内,表明该深度区是宁洱地震的主要活动区域。地震应力降随时间逐渐衰减,表明宁洱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  相似文献   
53.
54.
根据参加国际地理联合会弟26大会的亲身体会,简要叙述了当前世界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特点,突出地指出了我国在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问题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并针对我国地理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有关建议和优先发展的一些研究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55.
黑龙江省某中型水库,设计库容为2.5亿m~3,水库东北角岸边的山体存在一滑移面。1991年雨季,处于滑移面上部的部分山体发生滑坡,经水利勘测部门现场勘察后推断,在上述滑坡山体的右侧仍将产生大体积的山体滑坡,其下部为电站地下进水渠道闸门。为确保电站安全,决定对上述山体进行锚固,其施工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56.
57.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引起天然气水化合物形成的各种自然过程进行的研究和对天然气水合物在地下深部存在的可能性所作的评价以及根据引用的观测资料,划分出引起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低温,海侵,成岩,迁移流,断层,地层削蚀,热液,沉积和海底火山等作用的地质模式,并对这些模式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业已证明,最主要的天然气富集模式都是在海底条件下实现的。在大陆和极地陆棚的厚层冰冻岩带也可形成水合物弱富集。  相似文献   
58.
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文章以构造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相结合的综合地层学分析方法作为分析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基础,以不整合面和其对应面作粉割盆地充填序列的基本界面,并按不整合面的规模和性质,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分割为6个构造层序和14个层序,初步查明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体系三维空间配置模式及其在时间上的演变。建立了龙门山前陆盆地地层格架和充填模式。  相似文献   
59.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大邑砾岩的 物源分析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成都盆地晚新生代碎屑沉积物的快速堆积是青藏高原东缘强烈隆升的产物,同时为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的隆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文章以盆地底部的大邑砾岩作为研究切入点,详细研究了它的物源区,以深化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隆升过程的理解。通过砾石成分统计、砂岩薄片鉴定、重矿物分析以及古流向恢复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成都盆地北部和南部的大邑砾岩分别受不同的物源区和河流所控制。其中北部的大邑砾岩受控于出口在都江堰南约4km处向南流的河流所控制,其物源区为玉堂镇以西、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流域范围内。而南部的大邑砾岩则主要受向东流的古青衣江的控制,其物源区即为现代青衣江流域。大邑砾岩的物源分析表明晚新生代期间岷江和青衣江都曾发生河流改道。  相似文献   
60.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划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基础上,对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剖面主要岩类的宏观特征(颜色和构造)、物质组分、结构及磁化率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岩类,磁化率值呈现低→高→低→高→低(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雪山组)的规律性变化。综合沉积特征显示雀莫错组和雪山组主要为河流相-河控三角洲相沉积,布曲组为碳酸盐缓坡相沉积为主,夏里组主要为潮坪-泻湖相沉积,索瓦组主要为混积陆棚-泻湖-潮坪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羌塘盆地古水深在下降的总趋势中呈现浅→深→浅→深→浅的升降旋回,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向西迁移,区域构造演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盆地沉积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