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9篇 |
免费 | 185篇 |
国内免费 | 26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6篇 |
大气科学 | 195篇 |
地球物理 | 252篇 |
地质学 | 693篇 |
海洋学 | 204篇 |
天文学 | 50篇 |
综合类 | 136篇 |
自然地理 | 2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79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64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现有地质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对阿姆河右岸区块东南部靠近吉萨尔山前地区的中下侏罗统主要构造特征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该区中下侏罗统油气勘探,同时也有利于深化对造山带向盆地过渡的山前地区构造变形规律的认识。研究表明:该区中下侏罗统整体表现为由三列近似呈雁行状排列的NE向背斜带组成的褶皱-冲断构造。从控制背斜构造发育的断裂活动特征看,东部山前断层表现为由南东向北西方向逆冲,活动强度大,向西逆断层运动的强度逐渐减弱,且由南向北西部断层的逆冲运动方向发生反向变化,在研究区的北部发育典型的构造三角带。西部背斜带可视为断裂运动方式由南向北变化导致的调节构造。沿构造带走向,三列背斜构造高点由南向北逐渐升高。通过对中下侏罗统构造变形与上覆地层构造特征的比较,结合该区侏罗系沉积特征,认为中下侏罗统构造变形是与上覆地层构造变形共同形成于新近纪喜山期统一的区域构造运动背景下。其主要构造变形机制是晚古近-新近纪以来,在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影响下,受吉萨尔山脉的隆升挤压和研究区北部NW向的大型断裂如布哈拉断裂、曼格什拉克断裂的右旋压扭共同作用而成。 相似文献
52.
Pham Quoc Bao Ali Sk Ajim Bielecka Elzbieta Calka Beata Orych Agata Parvin Farhana Łupikasza Ewa 《Natural Hazards》2022,113(2):1043-1081
Natural Hazards - Advance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multi-sensor, remote sensing-derived datasets, an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can now provide an unprecedented possibility to predict flood events... 相似文献
53.
本文在综述了目前稳定流涌水量经验方程建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最小残差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表明,最小残差法是建立稳定法涌水量经验方程的一种较好方法,计算过程在微机上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54.
在湖南中西部钨锑砷金矿床中,辉锑矿是金的重要载体矿物之一.除富含Sb的黄铁矿、毒砂可作为金的可靠指示矿物外,辉锑矿中微量元素As和Tc,既是合金辉锑矿的标型元素,又是评价辉锑矿含金性的重要辅助标志性元素. 相似文献
55.
偏岭石及煅烧高岭石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偏岭石和相应煅烧高岭石的红外光谱测定,发现偏岭石同煅烧高岭石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偏岭石中不存在非晶态SiO_2相,其中Si—O_4四面体同Al—O_6八面体是相互聚合的:煅烧高岭石(600~995℃)中则不同,其中Si大部分是以独立的非晶态SiO_2相存在,而同其中的Al_2O_3相分离。偏岭石同煅烧高岭石的关系是:对偏岭石进行一定温度的煅烧,它可以转变成像煅烧高岭石一样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56.
滇西思茅大平掌矿区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西大平掌铜多金属矿床的含矿建造(龙洞河组)主要由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硅质岩组成,伴有部分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属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火山岩具明显的Na2O>K2O和Nb、Ta、Zr、Hf、Ti亏损。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判别标志指示含矿建造形成于岛弧裂陷环境。结合区域构造古地理资料分析,它是滇西南古特提斯洋壳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由西向东俯冲过程中岩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Peatland initiation and carbon dynamics in northeast China: links to Holocene climate variability 下载免费PDF全文
Wei Xing Kunshan Bao Wenyong Guo Xianguo Lu Guoping Wang 《Borea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ternary Research》2015,44(3):575-587
Throughout northeast China, the widely distributed peatlands have formed a large carbon (C) pool.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tland initiation and climate controls is still poorly documented and understood. Understanding the responses of these C‐rich ecosystems to past climate change will provide useful insights into projecting the fate of peatland C in the future.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detailed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 of peatland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based on 312 basal peat dates, and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locene peatland dynamics and climate sensitivit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peatland initiation started in the early Holocene, and that the majority of peatlands were initiated by and developed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After the most intensive initiation period of 4.2–0.8 ka, the rate of peatland development slowed, which was concomitant with decreasing insolation and monsoon intensity. The widespread peatland initiation in the late Holocene might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cool and moist climate patterns. The optimum timing of the peatland development was not uniform across northeast China, and these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s indicate the influences of regional climate and terrain on peatland initiation. Peat‐core data show variations in the long‐term apparent rate of C accumulation (LORCA) during the Holocene, with an average rate of 37.2 g C m?2 a?1. The peak LORCA occurred during 10.5–9.0 ka, probably in response to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stronger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intensities. Bot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eatland initiation and C dynamic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58.
贵州桐梓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出露良好,是研究上扬子地区海相地层的理想剖面之一。根据地层划分与对比,将其分为下三叠统夜郎组、茅草铺组和中三叠统关岭组。该剖面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其中碳酸盐岩占67%,在夜郞组、茅草铺组和关岭组均有分布;碎屑岩占24%,主要分布于夜郎组。研究表明,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是一套多旋回沉积,其中夜郎组包括2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潮坪、开阔台地和浅滩沉积环境;茅草铺组包括3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沉积环境;关岭组总体上为海退沉积,属于局限台地和潮坪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的沉积模式,即潮坪-局限台地-浅滩-开阔台地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9.
60.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沉积时期,松辽盆地地形平缓,基底沉降缓慢,在湖平面整体扩张及浅水背景下河流入湖成三角洲沉积。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与测井相研究,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支河道间湾、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沙坝、水下分支河道间湾9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不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支河道,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平均宽度200~600 m、平均厚度3~8 m的道单砂体,(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进一步调整开发井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