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分析了祁连山东北侧高空零度气温层高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零度层高度与地面气温、降水量、空中水汽含量、内陆河流量的相关性特征。研究表明:(1)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零度层高度明显偏高,80年代明显偏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零度层高度基本上呈下降趋势,80~90年代呈上升趋势,21世纪前4 a又呈下降趋势。(2)5~9月历年零度层高度与地面气温、空中水汽含量的变化在同时间段内基本一致,呈正相关性;而与降水量变化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与内陆河流量变化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2.
简要介绍了纤维聚合材料(FRP)的发展和在建筑结构加固方面的应用情况,探讨了碳纤维加固技术的优点和待解决的问题,为混凝土结构碳纤维抗震加固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3.
采用沉水植物苦草(V.natans)和黑藻(H.verticillata)作为研究对象,在其旺盛生长期测定群落内外上覆水及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以探究不同根系特点的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进行30 d后苦草和黑藻组沉积物总磷(TP)、无机磷(IP)和氢氧化钠提取磷(NaOH-P)含量在垂直方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苦草和黑藻组沉积物TP的含量在4.5 cm深度处降低幅度最大,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58.91和36.46 mg/kg;IP含量分别在沉积物6.0和3.0 cm深度处降低幅度最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5.41和57.41 mg/kg.总体来看,沉水植物苦草对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降低的影响大于黑藻.  相似文献   
194.
为研究不同水位上升速度对黑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吊盆悬挂方式模拟不同水位上升速度,将栽种黑藻的吊盆以不同的速度(10、30、50和70 cm/5 d)往下降,分别记为T1、T2、T3、T4实验组.实验共进行80 d.结果表明:不同水位上升速度对黑藻株高影响极显著,各组株高排序为T3组>T2组>T1组>T4组.T2、T3组株高与稳定组差异不显著;T3组株高生长速率达3.7 cm/d;而T4组在实验第49 d完全死亡.水位上升对黑藻分枝数影响显著,分枝数随水位上升速度增大呈递减趋势,且明显少于稳定组.不同水位上升组茎节数、叶片数和节间距均差异显著.随着水位上升速度增加,黑藻茎节数先增后减,叶片数变少,而节间距不断延长;与稳定组相比,茎节数和叶片数减少,而节间距显著延长.水位上升速率增加,黑藻生物量呈递减趋势且差异极显著,水位上升降低了黑藻生物量.黑藻有较强的应对水位上升的能力,其通过改变植株形态,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光照;但在适应水位上升过程中消耗了一部分光合作用形成的物质,从而使生物量下降.黑藻对水位上升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水位上升达到70 cm/5 d时,黑藻因无法适应低光照胁迫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5.
本文论述勘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特征.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和实地调查,该区一是地形险峻、地质环境复杂.二是气象、水文条件多变.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完成4项优秀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关键在于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等工作,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6.
1981-2019年全球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2019年全球气温变化特征是揭示全球气温变化的空间差异性以及实现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本文基于7套再分析数据,采用气候变化速率及空间插值等分析方法,分析了1981—2019年全球气温变化时空特征及主要国家气温变化。结果表明:1981—2019年全球陆地气温以0.320 ℃/10a的速率呈极显著升高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加了0.835 ℃;南、北半球陆地气温变化速率分别为0.147 ℃/10a、0.362 ℃/10a,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0.874 ℃、0.828 ℃。全球陆地80%面积上气温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年平均气温升高速率最大的区域位于80°N~90°N,其次是70°N~80°N、60°N~70°N,高纬大于中、低纬,格陵兰地区、乌克兰、俄罗斯等中高纬度国家或地区增温速率较快,尤以格陵兰地区增加速率最快,气温变化速率为0.654 ℃/10a;增温最慢的地区主要位于新西兰和赤道附近的南美洲、东南亚、非洲南部等地,气温变化速率不足0.15 ℃/10a。本文统计的146个国家中,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的国家136个,占93%;气温无显著变化的国家10个,占6.849%。1981—2019年全球增温2.0 ℃以上、1.5 ℃以上、1.0 ℃以上的国家分别为4个、34个、68个,分别约占统计国家的2.740%、23.288%、46.575%。本文认为1998年以来全球并没有出现气温变暖停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7.
利用2019年7月12日至9月20日“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的温盐观测数据,对3个海洋业务预报系统(法国Mercator Océan International的PSY4、美国HYCOM Consortium的GOFS3.1和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CGOFS)的温盐分析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表明,3个业务预报系统对温度和盐度都有较好的刻画能力。其中,PSY4系统的温度、盐度在所有评估点处的总体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5℃、0.056,小于另外2个系统,是3个系统中最优的。从总体偏差来看,PSY4与CGOFS温度呈现暖偏差,而GOFS3.1温度呈现冷偏差;3个系统的盐度都呈现负偏差。均方根误差的垂向结构显示,温度均方根误差与偏差最大值出现在水深100 m附近,盐度最大值在水深50 m附近。以上结论为南海北部海域使用分析数据提供参考。此外,大气强迫场的降水量偏多可能导致了CGOFS系统8月的盐度值出现较大的均方根误差和较明显的负偏差,因此在数值预报时需更多地关注强迫场的选取。  相似文献   
198.
为了解浅变质岩地区风险斜坡的基本特征,文章以贵州三穗县为例,在该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服务”成果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作图分析等方法,讨论了风险斜坡的基本类型,详细分析了风险斜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总结了风险斜坡的发育与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黔东-湘西”浅变质岩分布区国土资源部门制定防灾减灾预案、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开发利用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9.
通过在野外观测基地和能见度计量检测实验室开展的前散式和透射式能见度仪对比观测试验,获取了能见度和其他气象与环境要素的同步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大气环境条件下能见度测量值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在能见度环境模拟舱内,两种能见度仪的测量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自然环境中,两种能见度仪的测量值差异随能见度上升而快速增大。在不同天气现象出现时,前向散射仪与大气透射仪的测量值比值(VISFS/VIST)规律性变化明显,总体呈现随能见度上升而增大的趋势。无降水时,低湿情况下大气颗粒物吸收作用明显,透射能见度仪测量值远小于前散能见度仪测量值,两者均随PM2.5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其差异也随之减小;高湿情况下大气颗粒物的散射作用在大气消光中占绝对优势,两种能见度仪测量值趋近。  相似文献   
200.
综合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体系建设及其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尽管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不同,但就其环境体系模式而言,不外乎3种。其一是美国模式,即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去完成技术创新,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二是日本模式,即政府直接介入技术创新活动,并制定专门的科技发展政策,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适时调整政策,进行创造性的技术开发,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其三是以英、法、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其科技发展政策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政府主要通过制定科技发展计划,加强对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协调和管理。最后,在分析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该省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