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2篇 |
免费 | 882篇 |
国内免费 | 10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6篇 |
大气科学 | 802篇 |
地球物理 | 1143篇 |
地质学 | 2160篇 |
海洋学 | 563篇 |
天文学 | 255篇 |
综合类 | 444篇 |
自然地理 | 5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296篇 |
2021年 | 320篇 |
2020年 | 256篇 |
2019年 | 298篇 |
2018年 | 264篇 |
2017年 | 284篇 |
2016年 | 302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276篇 |
2013年 | 261篇 |
2012年 | 270篇 |
2011年 | 242篇 |
2010年 | 233篇 |
2009年 | 213篇 |
2008年 | 204篇 |
2007年 | 178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17篇 |
2004年 | 105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37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58年 | 9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Natural Hazards - Coastal inundation due to storm tides is computed using ADvanced CIRCulation (ADCIRC) model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India. Inland inundation due to storm tides is calculated every... 相似文献
123.
海水中的颗粒有机碳(POC)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初级生产力关系密切,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因此POC的分布特征可以有效反映其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利用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期间(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南极半岛邻近海域采集的海水颗粒物样品,研究PO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斯科舍海0—200 m的POC浓度范围为7.44—193.52μg·L~(-1),平均浓度为(48.84±35.09)μg·L~(-1);南斯科舍海岭0—200 m的POC浓度范围为9.13—62.17μg·L~(-1),平均浓度为(29.76±14.12)μg·L~(-1);鲍威尔海盆0—200 m的POC浓度范围为5.87—270.72μg·L~(-1),平均浓度为(48.57±38.92)μg·L~(-1)。表层POC高值出现在斯科舍海区和鲍威尔海盆区,而低值出现在海岭区,与叶绿素a(Chla)的变化趋势一致,与营养盐的变化趋势相反。垂向分布上,各个区域POC平均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鲍威尔海盆和斯科舍海POC最高值都出现在25 m层。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浮游植物是研究海域POC的主要来源, POC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水团混合以及海冰环境。斯科舍海与鲍威尔海盆整体非生命POC占比高,可能是由于高磷虾生物量、海冰碎屑以及陆源输入的干扰;南斯科舍海岭整体非生命POC占比低。 相似文献
124.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n artificial dyke in Chonsu Bay (CBD) on the organic carbon (C(org)) cycle, we measured excess (210)Pb activities, C(org) and nitrogen content in sediment cores. The C(org) oxidation rates (C(ox)) on the surface sediment and benthic nutrient fluxes were also quantified with an in situ benthic chamber. The higher excess (210)Pb inventory, C(org) and nitrogen in cores near the CBD indicated lateral transport and local, massive deposi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due to tidal circulation altered by artificial dyke construction. The C(ox) in sediment near the CBD was about twice as high as that out of the bay,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benthic re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benthic fluxe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and phosphate were four to six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utside the bay, corresponding to 141% and 131% respectively,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primary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5.
提出了一种可有效抵抗几何攻击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半盲水印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点,在水印嵌入方案中,对原始水印信息进行扩频处理,将水印值与最高有效位进行匹配,生成密钥矩阵,水印嵌入到最高位或次低位,并以二进制方式保存生成的密钥矩阵;在水印提取方案中,采用模板匹配技术提取出最优的水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印方案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并且对影像的裁剪、旋转、平移、加噪、滤波等操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6.
变质玄武岩体系相平衡及矿物 熔体微量元素分配:限定TTG/埃达克岩形成条件和大陆壳生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埃达克质岩石是高Na、Al和Sr、低Y和HREE以及Nb、Ta亏损的钠质花岗质岩石,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TTG)是早期(太古宙)大陆壳主要组分,成分与埃达克质岩石相似,这些成分独特的岩石总体上认为是俯冲洋壳、下地壳和拆沉的下地壳中变质玄武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文中综述我们近年来在变质玄武岩体系相平衡和矿物-熔体微量元素分配实验研究成果:相平衡实验和熔体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变质玄武岩部分熔融过程中金红石是导致TTG/埃达克岩浆Nb、Ta亏损的必要残留矿物,从而否定了前人“TTG由无金红石的角闪岩熔融产生”的观点;证实金红石仅仅在压力1.5GPa以上才能稳定存在,从而限定TTG/埃达克岩熔体必定产生在大约50km以上,表明TTG/埃达克岩是在相对较深的含金红石榴辉岩相条件下熔融产生的。矿物(石榴子石、角闪石,单斜辉石和金红石)-熔体微量元素分配系数测定和部分熔融模拟结果进一步限定俯冲洋壳和下地壳起源的TTG/埃达克岩浆由含金红石角闪榴辉岩熔融产生,而拆沉下地壳起源的埃达克岩浆的产生要求软流圈地幔高温,由无水或含有少量含水矿物的榴辉岩熔融产生。 相似文献
127.
??????GPS?????????????????????????????????11??PVA??Position??Velocity??Acceleration)?????????е?????λ??????????????????????????????????????????????????????????????????????ó???????????????????????·??Ч?????????????????????λ???????????????????????????? 相似文献
128.
129.
本文通过对1992—2013年全国夜间灯光数据的校正和处理,获得全国及流域夜间灯光数据影像,进行经济空间聚合分析,以及与相关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空间聚合高的区域分布在黄河河道附近,从黄河上游到下游,热力强度逐渐增强,并且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区向外扩散,即呈现为在旧聚合点聚合度加剧的情况下,聚合区域有向周边分散的趋势;夜间灯光数据的变化趋势与GDP的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与城镇化率、人口数量、第三产比例、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流域发展指数(BD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流域9省(自治区)的夜间灯光数据整体变化趋势与全国灯光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值均低于全国的夜间灯光数据,并且差距有所扩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