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436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462篇
地质学   1021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273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丽  任战利  崔营滨  张盛 《地质科学》2007,42(4):787-794
在9口井连续测温资料的基础上,对东濮凹陷现今地温场进行了研究。东濮凹陷的地温梯度代表值为34℃/km,平均大地热流值为58.4 mW/m2。现今地温场的展布主要受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为北东—北北东向,与盆地构造走向一致,总体分布是相同层位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的地温高,中央隆起和西部斜坡带地温相对低。现今地温对烃源岩的油气生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东部次凹和西部次凹的石炭-二叠系现今仍处于二次生烃阶段,是上古生界有利的二次生烃区。  相似文献   
952.
新一代天气雷达退数据模糊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新一代天气雷达的技术特点,对当前新一代天气雷达存在的速度模糊及距离模糊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速度模糊及距离模糊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批处理法、双脉冲重复频率法、随机相位编码法退速度模糊和距离模糊的方法,在比较了三个新一代天气雷达厂家退距离和速度模糊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采用交错发射双脉冲重复频率解决速度模糊和减少测速误差及采用SZ相位编码法减少速度模糊的技术方法,并指出今后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53.
MM5中尺度模式及其微物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静力平衡模式MM5,除掉了静力平衡假定,可以将模式格距减小到10km以下。由于在物理过程参数化、网格嵌套、资料四维同化等方面也有许多改进,大大改善了模式性能,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应用MM5对我国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大量个例模拟研究及业务预报试验表明,MM5可以较好地模拟预报我国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适合制作乡镇短期天气要素预报。  相似文献   
954.
利用ICOADS和LIS OTD资料分析了中国近海航空危险天气—低能见度和海雾、低云和积雨云、大风和雷暴的气候特征。中国近海低能见度和海雾主要发生在5—7月黄海以及东海北部。渤海海雾发生频率较低,且大多限于渤海海峡附近,仅在7月扩展至渤海湾内。东海温州以南和南海海雾发生频率亦较低,且主要集中在1—5月沿岸海区。低云主要发生在东海,低云频发时段为11月至次年4月,其中1月低云频率最高,范围最广,分别向北和向南扩展至黄海北部和南海东北部。积雨云高频区主要位于西太平洋暖池所在区域,中国沿海积雨云出现频率较低。大风主要发生在东海和南海东北部,特别是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大风频发时段为10月至次年3月。雷暴主要发生在沿岸海区,包括渤海西北部沿岸、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沿岸以及南海北部沿岸。  相似文献   
955.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水库干支流水环境状况及水华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三峡水库水环境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了三峡水库干支流水动力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并展望了三峡水库水动力相关研究的新视角、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干支流水流分化特征明显,干流水体从上游的河流型水体逐渐转变为坝前的过渡型水体,而支流库湾则更偏向于湖泊型水体特征;(2)干支流密度差(温度差)驱动的分层异重流,水库日调节调度驱动的高频水流振荡,气象驱动的近表层水体混合是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普遍存在的水动力现象,主导着支流库湾的水温分层和混合过程;(3)三峡水库特殊的水动力现象对支流库湾水温分层结构、营养盐输移补给、水华生消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等产生深远影响,应用生态调度调控支流库湾水动力过程来改善其水环境问题已成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将上述新发现上升为具有三峡水库特色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并形成大型深水水库生态环境研究技术体系,服务于大型梯级水库群联合多目标优化调度实践,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56.
本文通过对原鱼洞子群的系统研究,将其解作为以太古界表壳岩为主体的鱼洞子岩群和太古代TTG高级变质片麻岩套,认为本区太古代结晶基底为花岗-绿岩-高级变质表壳岩地体,指出本区太古代已存在类刚性板块构造。  相似文献   
957.
分析准噶尔盆地周缘中新生代的地层结构、含铀"泥-砂-泥"结构、含铀沉积类型及展布特征,认为垂向上叠置的湖退进积-湖进退积组合所形成的"泥-砂-泥"结构为大尺度上定位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地层结构,其中低位体系域(湖进退积)形成的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是盆地砂岩型铀矿最为有利的沉积相带。主物源、转换带以及相带的变化进一步控制了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区分布:(1)原生灰色(还原)沉积地层中有利砂体分布往往受到主物源以及构造转换带的影响,主物源方向的河道砂体及构造转换带处的富砂区域是砂岩型铀矿主要的远景区域;(2)杂色沉积地层中的有利砂体分布主要受局部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有利砂体多发育在局部沉积相带突变(砂岩层有机质含量增加)的区域。  相似文献   
958.
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根据东亚地区 500 h Pa 高度场 E O F分析结果,并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的位置,定义了一个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 H50 )。讨论了 H50 与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气温的关系,并分析了 H50 在 1951~1992 年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9.
长江流域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史锐  程明虎  崔哲虎  王柏忠 《气象》2004,30(11):27-31
利用2002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外场试验中几对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比分析了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S波段与C波段雷达的CAPPI和部分PPI回波强度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宜昌和荆州雷达回波强度统计分布一致性较好,合肥、马鞍山、无为三部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统计分布一致性相对较差。回波强度资料的散点图表明,不同雷达回波强度资料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另外进一步证实C波段雷达在大范围降水区域需要进行降水的衰减订正。  相似文献   
960.
平顶山近50 a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平顶山地区7个气象站1957-2008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直线回归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该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呈下降趋势,春、秋、冬季为上升趋势;在温室效应作用下,平顶山市区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夏季为增加趋势,春、秋季为减少趋势.高温、低温、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