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5篇
  免费   1153篇
  国内免费   1434篇
测绘学   465篇
大气科学   1352篇
地球物理   1558篇
地质学   2936篇
海洋学   637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632篇
自然地理   65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347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海南省1969—2008年观测资料,对海南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观测的最低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海南雾日数变化的成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雾日数在中部山区出现最多,其次是北部地区,南半部沿海地区则极少有雾出现;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年雾日数呈减少趋势;最低气温升高是引起雾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雾日数的减少与相对湿度的减小也是一致的;秋冬和初春季节夜间气温低,有利于雾的形成;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则生成的雾越多;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850hPa大陆高压偏弱,偏少年份偏强;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范围偏小,偏少年份则相反。  相似文献   
992.
气象节目主持人必备技能与心理素质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如何当好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三个主要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3.
Using data archived in the Coordinated Enhanced Observing Period (CEOP) project, comparisons between field observations undertaken at Tongyu CEOP reference site in China and model output from year 2003 to 2004 have been implemented, and in particular, the time series and diurnal cycles of precipitation, near-surface temperature, air temperature, and latent and sensible heat fluxes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simulations on the temperatures, such as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s satisfactory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s on the land surface heat fluxes and the precipitation at Tongyu site. In addition, the multi-model ensemble exhibits better results over all item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recipitation at the interannual and the seasonal time scales between the model results and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some of the models are able to reproduce the larger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in 2003 than that in 2004,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the observations at Tongyu site even though the mean square errors of models output calculated from daily precipitation during year 2003 and 2004 are even greater than the daily amount of the precipitation. The poor skill in the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of the precipit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deficiency of the models in simulating the surface heat fluxes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iases of the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s. In terms of the seasonal time series of the precipitation, there is an increase during summer, accompanied by the same increased trend of the latent heat flux and the decreased trend of the sensible heat flux from the insitu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994.
Data from July 2006 to June 2008 observed at SACOL(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35.946°N,104.137°E,elev.1961 m),a semi-arid site in Northwest China,are used to study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along with surface albedo and other soil thermal parameters, such as heat capacity,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soil moisture cont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urface albedo decreases with increases in soil moisture content,s...  相似文献   
995.
未来极端降水对气候平均变暖敏感性的蒙特卡罗模拟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志红  丁裕国  蔡敏 《气象学报》2009,67(2):272-279
利用Weibull分布拟合逐日降水的原始分布模式,并基于统计降尺度和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对中国东部区域各站逐日极端降水量在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的响应特征进行统计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平均温度的改变即可导致区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特征的变动.从两个典型代表区域的预估结果中可见,长江中下游南部平均降水量对平均温度升高有正响应,模拟得到的区域极端降水概率分布曲线有明显的向右平移,导致大量级的极端降水的再现期缩短即概率增大.山东及渤海湾区域平均降水量对平均温度升高有负响应,模拟得到的区域极端降水概率密度分布尺度参数变小更明显,即方差增大,表现为左右两侧概率密度增加,同样导致大量级的极端降水再现期缩短即概率增大.本文仅考察了气候均值改变条件下,未来区域气候极端值的概率预估的可行性方案.对于未来气候方差的变化并未作试验,但理论上已经证明,未来气候极端值的概率对于气候方差变化的敏感性可能更大.由于目前尚未整卵出考察方差变化的较为完整的实际观测资料,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低纬高原罕见“雷打雪”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荣芬  鲁亚斌  高安生  李磊 《气象》2009,35(2):49-56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FY-2C卫星红外和水汽图像、加密自动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08年2月28日夜间至29日凌晨发生在云南的"雷打雪"罕见天气现象.结果表明:南支槽和冷空气、西南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是其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其中强对流天气就发生在急流与锋面相互作用的湿度锋湿区内斜压不稳定的环境中.中-γ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并逐渐增强为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形成此次复杂对流天气的直接中尺度系统.多普勒雷达回波中,PPI上有回波强度达25~33dBz的"人字形"回波、钩状回波以及阵风锋的出现,相应VPPI上出现逆风区、低层零线"S"形暖平流及"牛眼"结构是"雷打雪"天气中降雨转为冰雹、阵雪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由弱变强的典型特征.地面逐时温、压、湿、风的迅速演变特征表现为雷暴发生前增温增湿和增压,温度、气压出现峰值,且气压曲线显示为圆顶状的中尺度雷暴高压特征;风的变化则表现为风向呈逆时针旋转,偏北风增大并出现风速峰值.雷暴过境时,要素显示为降温增湿,出现露点锋.  相似文献   
997.
MODIS沙尘暴判识方法与业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铌  蔡迪花  韩兰英  梁芸  李民轩 《气象》2009,35(1):102-107
为了利用MODIS资料对沙尘暴的范围和强度进行定量判识,应用2002--2004年多次MODIS资料,通过对沙尘暴、云、雪和沙漠光谱特征的分析,构建了定量判识沙尘暴范围和强度的两个沙尘指数.利用2002-2007年数次沙尘暴过程对沙尘指数的判别效果进行检验,表明构建的两个M()DIS沙尘指数能够有效地监测沙尘暴的范围和强度,且方法简单,适用于业务应用.针对目前西北沙尘暴遥感监测业务服务以定性图像为主,服务产品较为单一的问题,对MODIS沙尘暴判识方法进行业务化,并结合GIS进行沙尘暴影响范围的分析,开发研制了自动运行的MODIS沙尘暴监测和影响评估业务系统.系统具生成沙尘暴MODIS影像图、沙尘暴范围和强度遥感监测图、沙尘暴影响土地类型图、全国各省(直辖市)沙尘面积统计表、全国不同土地类型沙尘暴影响面积统计表、甘肃省各县沙尘暴的影响面积统计表和甘肃省不同土地类型沙尘影响面积统计表等功能,为沙尘暴定量和精细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产品.  相似文献   
998.
用Palmer湿润指数作西北地区东部冬小麦旱涝评估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Palmer气象干旱指数 (PDSI) 的中间量Palmer湿润指数原理, 计算了西北地区东部冬小麦农气观测站延安、咸阳等多个站点1961—2000年逐月Palmer湿润指数, 对各站点的冬小麦不同发育期的旱涝情况做了初步的验证和应用。Palmer湿润指数与Z指数对比结果表明:Palmer湿润指数对农作物旱情分析更具有客观性, 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因而可以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农作物旱涝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999.
太原市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1月1日。4日发生在太原市的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从大气层结、天气形势、气象要素以及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重污染过程发生在高空平直西风稳定的环流背景下,大气层结主要特征表现为连续数天的近地层逆温,逆温层厚度平均为349m,逆温强度平均为1.03℃/100m,重污染日的形成是在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下,逐日污染累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00.
0679香山局地大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oppler雷达、地面自动站、Profile垂直风廓线及GPS水汽分布等多种新型探测资料, 对2006年7月9日夜间发生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局地大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和γ-中尺度强降雨落区形成的动力机理进行了精细分析。对雷达等本地多种探测资料的精细研究表明:地形辐合回波带是造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地形辐合回波带上中气旋回波块的滚动更迭是大暴雨落区形成的直接原因; 近地面辐合对大暴雨落区强降雨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大暴雨落区形成阶段近地面3种辐合同时存在:平原东南风与山区偏北风风向切变辐合、平原东南风在山脉阻挡作用下的抬升辐合、大暴雨落区中心的γ-中尺度气旋性辐合。研究还表明:山前近地面地形辐合扰动, 向上传播, 引发边界层扰动的动力过程是香山大暴雨落区形成的主要动力源, 而来自东南方向近地面层的暖湿平流为大暴雨提供了有效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