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3篇
  免费   1303篇
  国内免费   1889篇
测绘学   883篇
大气科学   823篇
地球物理   1106篇
地质学   3609篇
海洋学   819篇
天文学   135篇
综合类   479篇
自然地理   681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440篇
  2017年   414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Application of back-propagation networks in debris flow predic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ebris flows have caused serious loss of human lives and a lot of damage to properties in Taiwan over the past decades. Moreover, debris flows have brought massive mud causing water pollution in reservoirs and resulted in water shortage for daily life locally and affected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industrial usages seriously. A number of methods for prediction of debris flows have been studied. However, the successful prediction ratio of debris flows cannot always maintain a stable and reliable level.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present a stable and reliable analytical model for occurrence predictions of debris flows. This study proposes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model that was constructed by seven significant factors using back-propagation (BP) algorithm. These seven factors include (1) length of creek, (2) average slope, (3) effective watershed area, (4) shape coefficient, (5) median size of soil grain, (6) effective cumulative rainfall, and (7) effective rainfall intensity. A total of 178 potential cases of debris flows collected in eastern Taiwan were fed into the ANN model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The average ratio of successful prediction reaching 93.82%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esented ANN model with seven significant factors can provide a stable and reliable result for the prediction of debris flows in hazard mitigation and guard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52.
合成并表征了新螯合树脂———邻苯二酚螯合树脂(XAD-2-Catechol),研究了XAD-2-Catechol吸附铝的特性和茜素红-铝的显色反应,在pH4.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茜素红和铝(Ⅲ)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λm ax=500 nm,铝的含量在0-50μg/25 mL内符合比耳定律。建立了邻苯二酚螯合树脂分离/富集-茜素红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水样中铝的新方法,对水样中铝形态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3.
提出快速获得航空影像并及时制作DOM、DLG的一种手段.介绍遥控飞艇数字摄影系统的工作原理,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模型实验,得出不等电极距情况对直立高阻薄板和低阻球体反演结果的影响:缺失电极对它正下方的ρs影响最大,而异常形态主要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变化,异常体随电极缺失的位置有趋势变化,电极缺失的数目越多,异常形态变化越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反演剖面图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55.
RegCM3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利用最新发布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98年5—8月中国东部降水进行了模拟试验,考察了模式对降水和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对流性降水方案对不同月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差别较大,采用Kuo方案和Grell方案时模拟的降水效果要好于BM方案;RegCM3能较成功地再现异常降水的月际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等基本特征;模式还较好地模拟了西太平洋副高脊线的演变过程和两次向北传播的季节内振荡。该模式可应用于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
游超 《四川气象》2005,25(4):23-24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灾害性病害,稻瘟病的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导致2005年四川省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的菌源、品种抗性、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农业气象服务对稻瘟病发生条件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7.
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获取的手段,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逐渐得到了GIS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的作者着重探讨了数字摄影测量作为获取GIS数据的手段所具有的优势,同时结合自己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数字化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中的开发工作,具体介绍了一种用数字摄影测量获取GIS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乾安地区盐碱地显热通量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给出了用大孔径闪烁仪在 2 0 0 0年生长季观测到的盐碱地区显热通量的主要结果 ,并初步计算了当地的水热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乾安盐碱地区显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百分比在干旱、非生长季达到 6 5 % ,在多雨、植被生长季仅为 11% ;显热通量因降水而明显降低 ,幅度与降水强度有关 ,反映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征。文中还把LAS的测量结果与传统的梯度法作了比较 ,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9.
广西地面观测场四周障碍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障碍物遮挡率和遮挡程度两种评定方法 ,对广西各站观测场四周障碍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广西地面观测场四周障碍物影响程度属于轻度或以下的台站占 5 0 % ;属于中度影响占 15 % ;达到重度占 35 %。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地面-对流层系统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CCM3中的辐射模式CRM,计算了1月和7月地-气系统、地面-对流层系统和地面辐射能收支,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对流层系统辐射能收支的冬、夏季节特征及其与地面和地-气系统辐射能收支的关系,并与东部平原地区和高原北侧干旱地区比较。文中还讨论了云和高原冬季地面积雪对辐射能收支的影响,比较了大气辐射加热和地面感热通量对夏季高原对流层大气加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