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535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391篇
地球物理   449篇
地质学   982篇
海洋学   372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基于GML3.0与Direct3D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维地形可视化是三维GIS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实现三维地形可视化的主要方法,对地理标记语言GML3·0以及三维图形库Direct3D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利用GML3·0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编码以及利用Direct3D显示三维地形的方法,最后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完成了一个三维地形可视化原型系统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72.
Due to high data volume, massive spatial data requires considerable computing power for real‐time processing. Currently, high performance clusters are the only economically viable solution give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ore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component cost reduction in recent years. Massive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demands heavy I/O operations, however, and should be characterized as a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 paralleliz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decomposition, scheduling and load‐balance, are much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raditional compute‐intensive applic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a Split‐and‐Merge paradigm for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and also propose a robust parallel framework in a cluster environment to support this paradigm. The Split‐and‐Merge paradigm efficiently exploits data parallelism for massive data processing.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open‐source TORQUE project and hosted on a multicore‐enabled Linux cluster. A specific data‐aware scheduling algorithm was designed to exploit data sharing between tasks and decrease the data communication time. Two LiDAR point cloud algorithms, IDW interpolation and Delaunay triangulation, were implemented 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to evaluate its efficiency and scalability.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ystem provides efficient performance speedup.  相似文献   
973.
温泉地区位于伊犁地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结合部位,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侵入岩,侵入岩带对探究伊犁地块北缘早古生代构造背景及洋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填图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温泉地区奥陶纪闪长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表明,石英闪长岩3个样品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7.7±5.4)、(457.1±3.9)和(455.4±5.0)Ma,表明其结晶时间从中奥陶世一直持续到晚奥陶世早期。地球化学成分显示,闪长岩SiO2质量分数(50.19%~61.91%,平均56.57%)、TiO2质量分数(0.84%~1.13%,平均1.01%)较低,MgO质量分数(2.36%~8.17%,平均4.60%)、CaO质量分数(3.94%~9.45%,平均6.50%)和全碱质量分数(3.74%~7.06%,平均5.41%)相对较高,并具有高的Na2O/K2O值(1.42~4.90,平均2.76),以及低的A/CNK值(0.70~0.95,平均0.84),为准铝质岩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闪长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等);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为"左陡右缓"的变化趋势,Eu显示弱的负异常(δEu=0.67~1.12,平均值0.90),重稀土元素质量分数较低,具有大陆边缘弧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Harker二元图解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分离结晶作用,存在于岩体中的地层捕虏体显示其经历了一定的地壳混染。两件石英闪长岩样品具有相近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值为3.9~7.0,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991~1 191 Ma(平均1 083 Ma),远远大于锆石U-Pb年龄。以上特征表明亏损地幔在闪长岩源区占主导地位,并有早期大洋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组分的混入。综合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区内闪长岩形成时的动力可能与准噶尔洋奥陶纪持续向南俯冲有关,洋盆最终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闭合。  相似文献   
974.
Nel  Christo  Guan  Zhiqiang  Lu  Yuanshen  Hooman  Kamel 《Mathematical Geosciences》2019,51(3):337-351
Mathematical Geosciences - Natural draft dry cooling towers (NDDCTs) are a type of cooling technology used in thermal power plants, including geothermal power plants. Interest from industry in this...  相似文献   
975.
使用Bernese 5.2软件双差定位程序处理西南极区域24个GPS基准站9 a的观测资料,获得各站单日解坐标时间序列.利用主分量分析法和独立分析法对其进行空间滤波,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滤波效果,然后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分析滤波前后各站时间序列的噪声特征,建立最优噪声模型,并分析共模误差对测站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方法...  相似文献   
976.
祁连山区冰沟流域积雪分布特征及其属性观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以祁连山冰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在流域内布设花杆观测积雪深度,渊查了山区积雪分布情况;利用雪特性分析仪测量了区内积雪密度、介电常数、液念水含量等积雪参数,光谱仪测量了不同类型积雪的光谱特征,手持反照率测量计观测积雪表面反照率,带刻度手持放大镜测量积雪粒径,红外温度计和针式温度计测量雪层的温度和实地测量积雪属性.同时,在研究区内选择加强观测区挖雪坑,对雪层内部属性和雪剖面分层特性作了进一步研究,计算民流域内积雪等效密度;最后对试验中所使用的野外实测积雪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山区积雪分布很不均匀,在阴坡山谷雪深最深,阳坡雪积累最少,即使在同一样区,积雪分布也小均匀;研究Ⅸ的积雪属于潮雪,体秋含水量在3%以下;不同粒径、类型和表面粗糙度的积雪反射率不同,验证了积雪光谱是雪颗粒、污染物和地面粗糙度的函数;积雪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升高逐步降低,在没有新降雪的情况下,日反照率也逐渐降低;雪分层比较明显,雪下冰晶层发育良好.当深度达剑20 cm时,积雪具有保温作用;冰沟流域的积雪等效密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不大,经汁算为0.16 g·cm-3.  相似文献   
977.
一种基于小波系数特征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是目前卫星遥感领域最常见的传感器图像.为了更充分地发挥这两类遥感图像数据的价值,人们利用两类数据的互补性,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引进了遥感图像处理领域.在IHS彩色空间变换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图像高频小波系数的多个特征来定义特征量积,并利用特征量积作为依据提出了一种图像融合新算法.通过一组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数据进行融合仿真试验,并将该算法与IHS,HPF等算法和归一化矩算法作了比较.证明该方法能在保留多光谱图像光谱信息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多光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978.
利用太阳光度计CE318资料,对新疆地区3个观测站点(阿克达拉、乌鲁木齐、塔中)所代表的草场、城市和沙漠下垫面的440 nm波长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440~870 nm之间的Angstrom波长指数(AE)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站点的AOD年均值塔中站最大、乌鲁木齐站次之、阿克达拉站最小。其中阿克达拉站点的AOD全年变化不大,其月均值均小于0.3;乌鲁木齐站点AOD则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的AOD月均值是夏秋季节的2.17倍;塔中站全年的AOD表现为单峰型,大值时段主要集中在3-7月。三个站点的AE年均值阿克达拉站最大、乌鲁木齐站次之、塔中站最小。阿克达拉和乌鲁木齐站点的AOD以人为排放等小粒径气溶胶为主,塔中站的AOD主要为沙尘等大粒径气溶胶。从年际变化来看,乌鲁木齐站AOD总体呈下降趋势,塔中站和阿克达拉站AOD总体呈上升趋势。乌鲁木齐霾天气的AOD日均值分布在0.35~1.21之间,塔中站沙尘天气的AOD日均值范围为0.30~2.05。  相似文献   
979.
言志信  龙哲  屈文瑞  张森  江平 《岩土力学》2019,(7):2882-2890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远比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小,并均以锚杆上的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且均在中性点附近发生突变;随边坡地震响应增强危岩中的锚固界面率先脱黏,基岩中的锚固界面紧随脱黏,且脱黏分别向锚头和锚根发展,直至拉拔段或锚固段全部脱黏锚固破坏。获得了地震波作用下边坡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及其分布和脱黏破坏过程,揭示了锚固界面上的剪切相互作用和锚固破坏机制,并得到了试验印证,为边坡锚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0.
为研究火山岩地区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浓度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选取黑龙江五大连池卧虎山农场为研究区,系统采集41件表层土壤样品,测试分析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有机质、pH值等15项指标,绘制元素地球化学图,掌握了该区营养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相关标准,评价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丰缺水平。结果表明:(1)研究区为酸性土壤,土壤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丰足,只有硼含量稍缺或缺乏;(2)土壤营养元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卧虎山北部含量较高、跃进水库附近较低为特征;(3)研究区为温暖湿润条件下的中等化学风化,伴随着成土作用营养元素持续从岩石释放到土壤中,且有机质对土壤营养元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本研究为当地农业生产中养分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种植规划提供了第一手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