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57篇
  免费   4896篇
  国内免费   6402篇
测绘学   1172篇
大气科学   5896篇
地球物理   7206篇
地质学   13339篇
海洋学   2918篇
天文学   1379篇
综合类   3040篇
自然地理   3105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03篇
  2022年   1151篇
  2021年   1336篇
  2020年   1109篇
  2019年   1197篇
  2018年   1509篇
  2017年   1333篇
  2016年   1598篇
  2015年   1254篇
  2014年   1626篇
  2013年   1487篇
  2012年   1353篇
  2011年   1392篇
  2010年   1501篇
  2009年   1462篇
  2008年   1321篇
  2007年   1273篇
  2006年   1019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773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1388篇
  1998年   1119篇
  1997年   1114篇
  1996年   1004篇
  1995年   880篇
  1994年   827篇
  1993年   697篇
  1992年   543篇
  1991年   439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268篇
  1987年   171篇
  1986年   147篇
  1985年   115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91.
992.
杨泽粟  张强  赵鸿 《中国沙漠》2014,34(4):1055-1063
于2011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以平地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沟垄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叶片和土壤水势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沟垄和覆膜方式在不同土层和不同生育期对土壤和叶片水势的影响差异显著。(1)土壤水势日变化趋势:0~20 cm土层,土垄处理在开花期为先下降后上升型,土垄和覆膜垄处理在块茎膨大期为先下降后上升型,覆膜垄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在成熟期为先下降后上升型,其余为逐渐下降型;20~40 cm土层,各处理土壤水势呈逐渐下降趋势。(2)叶片水势日变化趋势: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表现为双低谷型,双低谷分别在13:00和17:00,成熟期为“V”型,即单低谷型,低谷出现在17:00。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但水势存在差异。土垄处理在水分关键期(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叶片水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在成熟期最高。(3)生育期土壤水势和叶片水势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20~40 cm土层对叶片水势影响较大,土垄处理在该土层具有较好的水分状态,蒸腾作用较强加速了水分运移速率,是导致覆膜垄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水势低于土垄的主要原因。在前期降雨较少的年份,由于较小的蒸腾作用,土垄处理可以保证马铃薯承受较小的水分胁迫;在前期降雨量较多的年份,覆膜垄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则可以凭借其较大的蒸腾作用发挥较大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93.
Soil moisture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agriculture,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stud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soil-moisture estimation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multi-angle high-and low-incidence-angle mode RADARSAT-2 data obtained over bare agricultural fields in an arid area. Backscattering of the high-and low-incidence angles is simulated by using AIEM(advanced integral equation model), with the surface-roughness estimation model built based on the simulated data. Combining the surface-roughness estimation model with the backscattering model of the low-incidence-angle mode, a soil-moisture estimation method is put forward. First, the natural logarithm(ln) of soil moisture was obtained and then the soil moisture calculated. Soil moisture of the study area in Dunhuang, Gansu Province,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is method; a good agreement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estimated and measured soil moisture.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was 0.85, and the estimation precision reached 4.02% in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Th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e approach developed and RADARSAT-2 data to monitor soil moisture.  相似文献   
994.
Water is a necessary element during gas hydrate formations. Therefore, by analyzing water depletion changes in media, the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ne hydrate in media can be studied. In this study, two water sources supplying some liquid water which may be consumed by the methane hydrate formation reactions were designed and assembled. Using them, the full formation processes of methane hydrate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If heat released from nucleation reaction of methane hydrate is diffused rapidly, the nucleation ratios will be enhanced discernibly. While the hydrate is formed, a force is generated that sucks fresh water from the source into the vicinity of the hydrate, slowing down the cementation process and causing some hydrate grain dissociation. As a result of cementation differences, the hydrate reaction processes with different water sources present linear or quadratic equation characteristics. After a few repeated dissociation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of some hydrate grains caused by the fresh water, the gas amounts contained in hydrate will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相似文献   
995.
祁连山讨赖河流域1957—2012年极端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妍  冯起  李宗省  王钰  宋智渊  张晗 《中国沙漠》2014,34(3):814-826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大,由此引发的气象灾害事件也随之增加。鉴此,本文利用祁连山讨赖河流域1957—201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流域23个极端气候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做了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夜间和白天极端低温日数显著减少,极端气温昼指数显著增大;气温日较差变化幅度很小,霜冻日数显著减少,生长季长度明显加长,冰冻日数2000年后增加;夜指数增大幅度大于昼指数,秋、冬季极端气温升高幅度大于春、夏季。(2)极端降水指数增大趋势明显,雨日降水总量、连续五日降水总量和中雨天数均展现出增大态势,反映出连续降水事件的增加;极端降水量事件增大显著,但雨日降水强度变化不大;除最多连续无降水日数外,极端降水日数指数展现出增大趋势;降水日数夏、秋季节分配趋向均匀化;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单次降水时间持续加长和中雨日数增加的贡献;高海拔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较大。  相似文献   
996.
以能源产区陕西省榆林市的12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在Geo Da和Arc GIS等软件的支持下,结合趋势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榆林县域尺度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分异机制。榆林各区县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两极分化加剧。县域碳排放强度南北走向上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东西走向上具有微弱的"U"型变化态势。总体上,东北部区县碳排放强度高于西南部。各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正的空间关联分布特征,且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空间依赖性明显。结合相关性分析,榆林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极化区、扩散区、塌陷区和传染区4个特征。"热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三县,"冷点"主要分布于南部六县。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总量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是造成榆林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长株潭城市群近10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宏观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趋势,并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显著,耕地呈现出逐年减少的总体趋势;得出社会发展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因素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是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变化的四大类主要驱动因素;总体上,耕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约低于累计耕地面积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该区域耕地减少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时间上的错位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于对耕地资源的占用。  相似文献   
998.
汪铎  张镡 《气象学报》1983,41(4):460-471
本文揭示了我国北方和西南一些粮产区的天气和谷物天气产量存在着60—70年的长期振动,并有特定的大型环流系统的长期振动与之相配合。提出了北方和西南的“环流-天气-天气产量”同步振动模式。简言之,当冬春季节亚欧大陆冷高压偏弱和南印度洋高压偏强,相应地,夏季赤道低压偏弱和西太平洋台风发生数偏少时,我国北方处于多水期、西南处于少水期,北方和西南地区的谷物天气产量偏高。反之,北方处于少水期、西南处于多水期,谷物天气产量偏低。  相似文献   
999.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用运动学方法和ω方程计算了一些暴雨和强对流天气个例的物理场。并讨论了它们与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关系。最后给出了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的三维流场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钟晓青  王永锐 《热带地理》1995,15(4):328-334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行较早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我们对地处西南部的新会市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全面、典型抽样调查。发现全市的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单产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粮食总产量的增长缓慢,速度低于全市总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因此人均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根据建立的灰色GM(1,1)模型预测,新会市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25hm^2,在“人均4分保命田”之下。因此,本文对该地区作出的粮食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