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38篇
  免费   4907篇
  国内免费   6404篇
测绘学   1170篇
大气科学   5896篇
地球物理   7203篇
地质学   13339篇
海洋学   2920篇
天文学   1379篇
综合类   3039篇
自然地理   3103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503篇
  2022年   1152篇
  2021年   1336篇
  2020年   1109篇
  2019年   1197篇
  2018年   1511篇
  2017年   1333篇
  2016年   1598篇
  2015年   1254篇
  2014年   1626篇
  2013年   1487篇
  2012年   1353篇
  2011年   1392篇
  2010年   1501篇
  2009年   1462篇
  2008年   1321篇
  2007年   1271篇
  2006年   1019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771篇
  2003年   797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690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1388篇
  1998年   1118篇
  1997年   1114篇
  1996年   1004篇
  1995年   880篇
  1994年   827篇
  1993年   697篇
  1992年   542篇
  1991年   438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268篇
  1987年   171篇
  1986年   147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肖琼  赵海娟  章程  贺秋芳  吴夏 《第四纪研究》2020,40(4):1058-1069

岩溶作用所产生的岩溶碳汇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岩溶水生生物通过CO2富集机制(CCM)固定岩溶水中的HCO3-,将其转化为有机碳。惰性有机碳(RDOC)为水生生物和微生物不能利用和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碳。RDOC长时间滞留水体,形成稳定碳汇。多次培养实验发现可以用原位微生物法对岩溶区地表水中的RDOC进行检测。以桂林漓江为对象,研究由外源水补给并流经岩溶峰林平原区的岩溶地表水中的RDOC及其相关因子,结果显示:1)漓江水中Ca2+,HCO3-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表明外源水进入岩溶区,发生了岩溶作用。漓江水的C/N为6.29~10.50,表明水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外源水和水生生物作用。受岩溶作用和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双重影响,δ13C-DIC值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偏正,水生生物优先利用无机碳中的12C使得δ13C-POC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偏负。C/N与δ13C-DIC、δ13C-POC的变化以及相关性体现了岩溶地表水体中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相关联;2)岩溶区地表水中检测出RDOC且浓度远大于非岩溶区,RDOC浓度的时空变化与水生生物利用岩溶作用所产生的HCO3-有关。漓江地表水中DOC、BDOC、RDOC浓度与HCO3-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下游L6(岩溶区)RDOC浓度为上游L1(非岩溶区)的3倍,在季节上表现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RDOC的含量平均占水体中DOC含量的78%左右,体现了岩溶作用强度和水生生物活动对岩溶地表水中RDOC的影响;3)结合流量数据计算RDOC通量:桂林水文站RDOC的通量为0.75×107 kg/a,阳朔水文站的RDOC通量为1.3×107 kg/a,是桂林水文站断面的1.7倍。

  相似文献   
162.
陈高潮  李玉宏  韩伟  牛亚卓  张乔 《地质科学》2020,55(4):1001-1011
为了认识陕西省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其物源,给探索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组成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了洛南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砂岩物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和克拉通地块,物源区与北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南秦岭构造带北部下古生界也为石盒子组提供部分物源,中二叠世晚期华北、秦岭板块面接触碰撞,北秦岭构造带快速隆升,南秦岭物源区提供物源减少,砂岩物源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低级变质岩+沉积岩。二叠纪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向南延至洛南—栾川断裂附近,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河流沼泽相含煤岩系沉积应该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沉积,结合渭北—渭河—洛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对比成果,认为渭河地区二叠纪至少曾沉积过二叠系石盒子组地层,渭河新生代盆地基底具有残存二叠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3.
大姚6级双震前的地震前兆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连续形变观测资料中除了存在于整个时间域的短周期潮汐信息(固体潮)外,还有出现在某个时间段的长周期非潮汐信息.如何从时间或空间上认识和提取这些信息.成为认识地震过程和进行地震预报关键和迫切的问题之一。利用小波分析的时一频特性和奇异性检测特性,对大姚6级双震前的连续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提取潮汐资料中的非潮汐信息。发现在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形变台站都接收到了相同频段的异常信号.周期为几天到十几天,出现在各个台站的时间也大致相同。这些在震前具有一定时、空分布的信息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64.
图像模拟在天文学研究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通过模拟可以为准备研制的天文观测设备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处理可以验证数据处理的算法。对图像模拟的整个过程进行描述,并在计算上对图像模拟的局部方法进行优化,使模拟结果能够高效准确的生成。主要工作包含以下几方面:对天体形态的模拟,包括点源(如恒星)和展源(星系),这里主要对展源建模;模拟观测条件,主要是仪器和天光背景等产生的噪声;模拟点扩散函数;从计算和程序的方法对计算流程进行优化;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的数据是哈勃超深空场(HUDF) ACS WFC i(F775)波段的数据,其极限星等达到29等。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方法能够快速并且较为准确地对星系图像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65.
海水中的颗粒有机碳(POC)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初级生产力关系密切,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因此POC的分布特征可以有效反映其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利用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期间(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南极半岛邻近海域采集的海水颗粒物样品,研究PO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斯科舍海0—200 m的POC浓度范围为7.44—193.52μg·L~(-1),平均浓度为(48.84±35.09)μg·L~(-1);南斯科舍海岭0—200 m的POC浓度范围为9.13—62.17μg·L~(-1),平均浓度为(29.76±14.12)μg·L~(-1);鲍威尔海盆0—200 m的POC浓度范围为5.87—270.72μg·L~(-1),平均浓度为(48.57±38.92)μg·L~(-1)。表层POC高值出现在斯科舍海区和鲍威尔海盆区,而低值出现在海岭区,与叶绿素a(Chla)的变化趋势一致,与营养盐的变化趋势相反。垂向分布上,各个区域POC平均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鲍威尔海盆和斯科舍海POC最高值都出现在25 m层。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浮游植物是研究海域POC的主要来源, POC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水团混合以及海冰环境。斯科舍海与鲍威尔海盆整体非生命POC占比高,可能是由于高磷虾生物量、海冰碎屑以及陆源输入的干扰;南斯科舍海岭整体非生命POC占比低。  相似文献   
166.
该文探讨了马超营断裂带内各地层的成矿元素丰度特征,阐述了该带内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总结了Au及有关元素Ag、Pb、Zn、Mo、Co、Ni、Mn、Ba、Sr、As、Sb、Bi等异常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成果表明:马超营断裂带的韧性—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Au及与其相关的Ag、Pb、Zn等成矿元素异常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7.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概况,从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持、保墒效益、结构改善、固碳培肥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节本增效等方面系统评估了东北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提出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推动保护性耕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8.
为探究黄河北岸兰州段丘陵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基于12个样地数据,采集1 m剖面内不同发生层土壤进行土壤含水率(SWC)、pH、有机碳(SOC)、全氮(STN)和全磷(STP)的测定。分析了研究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植被和土层上的差异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SOC、STN、STP均值分别为4.53、0.74、0.13 g·kg^(-1),C∶N、C∶P、N∶P均值分别为7.85、55.17、8.40;(2)研究区SOC、STN、C∶N和N∶P的块基比C_(0)/(C_(0)+C)<0.25,主要受气候、植被、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STP、C∶P则C/(C+C)>0.75,主要受退耕还草等人为因素影响;(3)研究区土壤整体受到氮限制,与此同时有机碳更为匮乏,磷则在短期内不会成为限制因子。在黄河流域兰州段北岸丘陵区北岸的生态治理与恢复中,应重视有机肥和氮肥的配置与施加,同时需减少人为干扰,这对于植被的快速恢复与养分的固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9.
服务业的发展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普遍呈现出产业结构高级化特征。利用外商投资可以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天津市服务业发展以及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的分析,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天津经济的增长,同时,还对资本积累、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就业程度及人力资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技术水平进步、就业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提升又将带动天津经济增长。天津市应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发挥天津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承揽国际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170.
毛乌素沙地处于中国季风区的西北边缘,对气候变化敏感,是古气候演化和古环境变迁研究的理想场所。全新世气温回暖期,气候整体稳定但存在暖湿冷干的次级波动,不同类型沉积相组成的地层序列记录了全新世千年、百年尺度的气候不稳定性。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沉积序列的研究表明:(1)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沙漠/黄土边界带DLT、NB剖面粒度及Rb/Sr比值可作为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63 μm砂含量增加,Rb/Sr比值降低,揭示东亚冬季风增强,风成砂堆积,风沙活动加剧,气候干冷;反之,东亚夏季风增强,降水增多,风化成壤程度加大,气候暖湿。(2)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黄土边界带及低洼沟谷区年代概率密度函数的分析显示,全新世早期~8\^5 ka BP风成砂堆积,风沙活动加剧,气候表现为干冷;全新世中期8\^5 ka~3\^0 ka BP地势较高处古土壤广泛发育,地势低洼处发育湖沼相/泥炭层,但在6.0 ka BP左右存在气候转冷过程;全新世晚期3\^0 ka BP以来气候波动频繁。(3)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冰筏冷事件、董哥洞石笋、季风边缘区湖泊、东部沙地等记录具有可对比性和相对一致性,反映出全新世千年和百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主要受全球变化的影响,这对预测和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