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0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632篇
地球物理   446篇
地质学   1010篇
海洋学   233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研究构造、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前人研究主要揭示了晚始新世—早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剥蚀事件,缺乏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地貌演化过程的研究。次林错花岗岩已有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覆盖了整个新生代时期,为探索该区域新生代早期的剥露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该岩体新生代早期冷却事件是岩浆冷却单一作用的结果,还是受快速剥蚀作用的影响,目前仍然存疑,需要定量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已有的岩石地化和年代学数据,对次林错花岗岩开展了锆石饱和温度和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研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次林错花岗岩的岩浆结晶温度介于647~705℃之间,属低温花岗岩。一维岩浆冷却模拟结果显示岩体侵位时的最小围岩温度为160~120℃,对应深度约为3.7~5.0 km。结合锆石和磷灰石(U-Th)/He年代学数据,本文认为该岩体在晚白垩世—早新生代时期(67~40 Ma)经历了一期剥蚀量至少为2 km的快速剥蚀事件。已发表成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此次快速剥露事件可能是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广泛存在的构造剥蚀事件,新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与印亚板块的初始碰撞可能是触发此次大规模区域剥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2.
A numerically efficient and stable method is developed to analyze Biot's consolidation of multilayered soils subjected to non‐axisymmetric loading in arbitrary depth.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Laplace–Hankel transform and a Fourier expansion,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solved analytically. Then, the analytical layer‐element (i.e. a symmetric stiffness matrix)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ized displacements and stresses of a layer is exactly derived in the transformed domain. Considering the continuity conditions between adjacent layers, the global stiffness matrix of multilayered soils is obtained by assembling the inter‐related layer‐elements. Once the solution in the Laplace–Hankel transformed domain that satisfies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has been obtained, the actual solution can be derived by the inversion of the Laplace–Hankel transform. Finally,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verify the theory an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layered soil properties and time history on the consolidation behavior.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3.
ICP—AES法分析辉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惠芳 《岩矿测试》1990,9(2):93-99
本文针对辉锑矿成分复杂、主元素Sb易水解、部分元素易挥发,酸不溶元素的存在以及元素之间的干扰等问题,拟定了酸溶和碱熔分解试样的分析流程。在酸溶系统中结合TBP萃淋树脂和巯基棉分离富集分组,ICP-AES法测定Fe、Ca、Mg、Cu、Mn、Pb、Zn、Co、Ni、Au、Ag、In、Tl、Cd、Bi、Ga、Mo、Se、Te、As等20个元素。碱熔系统不分离主元素,用校正因素校正元素间光谱干扰并采用内标法ICP-AES测定Al、Ti、V、Ba、Sr、Sn、Sc、Cr、Be、Si和Sb等11个元素。试样验证表明,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4.
南海月平均流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一个二维全流方程模式,计算了南海1—12月的逐月平均流。所得的南海逐月环流的总趋势以及一些中小尺度的涡旋现象不仅与海洋观测相一致,也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相吻合。而且,计算所得的海洋场和海面起伏场均很好地反映出南海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特别是高海暖流的存在在计算中又进一步得到了证实。文中对南海海流的机理也作了一此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5.
云南鹤庆—丽江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优质富锰矿产区,已探明储量超过300×10~4t。然而该区的锰资源量前景如何?本文试图运用资源量模型法,将鹤庆矿区作为已知模型区,通过模型区与预测区的特征分析,求出类比系数。最后通过随机抽样模拟,得出各种概率下预测区锰资源量估计值。  相似文献   
166.
建立一个二维的海陆风静力模式来讨论时间步长的选取,发现定时间步长不宜取得太大或者太小,必须是某个适当的值。变时间步长的模拟效果要比定步长理想。时间步长越大,海风中心强度模拟值变小。  相似文献   
167.
通过一些典型节理化岩体模型变形破坏过程中的AE事件的定位分析和破裂面形态的研究,探讨了不连续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单节理岩体变形破坏的空间动态特征受节理角控制,随着节理角从小变大,岩体的变形破坏方式从AE在局部集中的突发式失稳向AE弥漫于整个节理层面的类似渐进式的破坏形式发展;失稳破裂面从简单的整体状岩-膏界面变成形态复杂的层内复合破裂面;复杂节理岩体的变形破坏受一条(组)主导构造控制,强AE事件集中发生在不连续构造交汇部位,在包含多条主构造的岩体模型中最终失稳破裂面只与最后阶段AE的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168.
沁县七星泉(后泉)饮用天然矿泉水是山西发现最早的天然矿泉水之一。1987年11月经国家级鉴定为低钠、低矿化度、锶重碳酸-钙镁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可作为瓶装天然矿泉水及矿泉饮料用水予以开发。  相似文献   
169.
皖南晚元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轮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浅变质岩系与震旦系休宁组底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这一构造面之下浅变质岩的大量同位素测龄成果资料和晚元古代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带的形成等地质事实,论证了江南古陆晚元古代造山作用。提出皖南地区晚元古代造山运动经历了早期俯冲和晚期碰撞两个阶段,晚期碰撞造带可以划分为羊栈岭前陆褶冲带、障公山构造混杂岩带、白际岭岛弧仰冲带三个构造单元和若干个次级单元。  相似文献   
170.
闽北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林  曾华生 《矿物学报》1994,14(2):186-194
作者系统地研究了福建政和早古生代岛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火山岩是以岛弧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火山岩组合为特征的岛弧火山岩系列,并具有从拉斑系列向钙碱性系列演化的特征;该火山岩源于亏损地幔,并且受到一定的陆壳物质混染,基性的拉斑玄武质系列受到陆壳物质混染较少,而中性钙碱性系列则受到较大程度混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