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树峰  王丽萍  臧淑英 《地理科学》2021,41(7):1295-1302
利用Landsat和MODIS遥感数据和InVEST模型,评估了1990―2015年大兴安岭天保工程区实施前后生态系统土壤风蚀量、生境质量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分布与趋势进行驱动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探测分析。结果表明:① 从空间分布来看,额尔古纳市南部、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北部、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土壤风蚀量大,生境质量差,碳储量低。② 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之后,森林面积显著增加,土壤风蚀量减少1.14%,生境质量增加0.49%,碳储量减少幅度为0.12%,低于2000年以前的0.64%。③ 土壤风蚀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的影响,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对生境质量、碳储量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显著大于其他因素,海拔、坡度2种地形因子对土壤风蚀量、碳储量的解释能力很小。温度、降水2种气候因子对土壤风蚀量、生境质量和碳储量的解释能力不固定,但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52.
Liu  Changshui  Zang  Kun  Li  Shihao  Li  Fuhua  Ma  Qingjun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20,38(6):1891-1899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 Thymidylate synthase (TS) is a key enzyme in the de novo biosynthesis of thymidine monophosphate, serving as a well-known drug target in chemotherapy against...  相似文献   
53.
呼伦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杰  臧淑英  孙德尧  张科  孙丽 《地理科学》2018,38(9):1570-1578
通过对呼伦湖湖心沉积岩芯粒度机械组成和频率分布曲线的分析,辅以210Pb年代测定,重建了1865~2016年粒度演变特征并揭示其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湖心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中值粒径同粗粉砂和砂组分显著正相关,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减小、波动变化和增大的变化趋势。应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提取出大气粉尘源、湖心相标志组分和风沙尘暴组分3个环境敏感组分。粒度机械组成与环境敏感组分的垂向特征变化同历史时期的湖泊水位变化、降水量强度变化,及沙尘暴事件较为一致,能够较好的重建150 a来湖区气候干湿变化和风沙活动特征,可用于恢复区域环境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54.
55.
重力活塞取样器取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海洋沉积物柱状取样技术是一套综合性的高新技术系统,它一般应该包括:优良的取样器具,方便灵活的取样操作设备,高精度的定位导航仪器和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地层探测系统等四个方面。我国和先进国家相比,取样操作设备方面差距最大,应该成为我国今后取样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56.
海洋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的定量、半定量研究,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难题之一。本文是从沉积物不同成因组分的含量入手,研究冲绳海中段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的一种尝试。首先介绍了常规法(即镜下鉴定和统计)和碳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的基本途径和计算模式,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对比和评价。其次,根据沉积物的具体情况,选择比较合适的方法,定量估算了各站各成因组分的含量。最后根据估算结果,编绘了主要成因组分含量的分布图。  相似文献   
57.
宋金  蒋海昆  孟令媛  臧阳 《中国地震》2017,33(2):219-228
本文采用分层粘弹性介质模型计算了汶川地震对芦山震中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的影响,进而结合Dieterich(1994)提出的速率状态摩擦定律给出芦山附近区域6级地震累积发震概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2013年芦山7.0级地震时其累积发震概率达18%,说明汶川地震产生的应力扰动加速了芦山地震的发生。本文还计算了汶川、芦山2次地震对其间"破裂空段"处产生的累积库仑应力扰动的影响,结合背景地震发生率,给出了"破裂空段"处6级地震累积发震概率变化。虽然计算结果可能受到大邑地震、介质模型参数的选取和背景地震发生概率等因素影响而存在一定误差,但"破裂空段"在2次强震应力加载下累积发震概率是不断增大的,因此我们认为"破裂空段"处发生中强地震的紧迫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8.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MS7.0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巴颜喀喇块体的东北边界,震中区域构造条件复杂,是巴颜喀喇块体北侧左旋走滑环境向东侧逆冲挤压环境过渡的位置,附近地区历史强震较多。九寨沟地震是一次主-余型地震,余震活动水平较弱,主震发生后短时间内ML≥4.0余震的“等待时间”存在异常,震后较长时间余震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序列h值、余震视应力等符合主-余型序列特征。序列b值为0.84,G-R关系推测序列最大余震的震级约为ML5.4(MS5.0),8月9日发生的MS4.8地震是目前该序列的最强余震。通过与1970年以来附近地区7级左右地震序列的对比认为,九寨沟地震与1976年松潘-平武2次7.2级地震序列在余震空间位置、发震构造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具备发育为震群型序列的条件。九寨沟地震主震视应力为0.36~0.38MPa,属于应力下调模型,序列余震的平均视应力水平接近龙门山断裂带附近中小地震的平均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59.
In this study, a water‐air two‐phase flow model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extension, and dissipat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induced by recharge events in a hypothetical hillslope‐riparian zone, consider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iquid and gas phases in soil void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a rain begins, the groundwater table near the stream is elevated instantaneously and significantly, thereby generating a pressure gradient driving water toward both the stream (the discharge of groundwater to the stream) and upslope (the extens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into upslope). Meanwhile, the airflow upslope triggered by the advancing wetting front moves downward gradually. Therefore, the extens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into upslope and the downward airflow interact within a certain region. After the rain stops, groundwater ridging near the stream declines quickly while the airflow in the lower part of upslope is still moving into the hillslope. Thus, the airflow upslope mitigates the dissipat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Additio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ridging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cluding rain intensity, intrinsic permeability, capillary fringe height, and initial groundwater table, was analyzed. Changes in intrinsic permeability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groundwater ridging near the stream, as well as the downward speed of airflow, thereby generating highly complex responses. The capillary fringe is not a controlling factor but an influence factor on the formation of groundwater ridging, 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antecedent moisture.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groundwater ridging also occurs where an unsaturated zone occurs above the capillary fringe with a subsurface lateral flow.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