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生代胶东地区有2次重要的碰撞造山事件,印支造山作用主要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形成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高碱正长岩;燕山造山作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起源于中亚-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化和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胶东地区表现为3幕4期构造岩浆事件并以3次造山和3次伸展为特征。胶东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沉积成矿事件序列的时空演化也受控于这一地质作用过程,尤其是侏罗纪至白垩纪这一阶段,是胶东地区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地层沉积、火山喷发和成矿作用爆发时期,是挤压、伸展交互转化时期。该文基于对中生代构造事件的研究,厘定了构造与金矿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高度耦合性。研究发现胶东地区在侏罗纪至白垩纪一阶段构造活动由早到晚经历了4期6阶段挤压伸展过程,第一期近S—N向挤压及NW—SE向挤压,第二期早阶段NE—SW向挤压晚阶段NE—SW向引张,第三期NW向引张,第四期近E—W向挤压及近S—N向引张,与构造—热事件相一致;在金矿成矿作用方面,表现为3期金矿成矿作用,对应于由挤压向伸展转变阶段的成矿作用过程,即第一幕伸展后的早期金矿成矿作用、第二幕伸展后的金矿主成矿期和第三幕伸展后的叠加金矿成矿作用。这种挤压—伸展构造活动的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挤压为伸展提供了条件,伸展为金矿的沉淀提供了空间,也为下一次的挤压提供了前提,并伴随着与岩浆—构造事件紧密相关的不同的成矿作用,构成了挤压—伸展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方式,这是胶东地区形成大型、超大型金矿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52.
阎建忠  卓仁贵  谢德体  张镱锂 《地理学报》2010,65(11):1401-1410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参与式农村评估、地块调查等方法,研究了重庆市涪陵区珍溪镇3 个典型村样本农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投入的差异。共调查了227 户,2250 个地块。结果发现:① 除了6.17%的非农户土地撂荒、退耕或出租外,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的土地利用类型均以集约为主。纯农户因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供应不足,相对粗放的耕地面积为48.95%。一兼户相对集约利用的面积比例为71.08%。二兼户相对集约利用的面积比例为67.20%。② 土地投入有明显差异。纯农户每公顷农业劳动力投入少,劳动力老龄化;由于缺乏资金,农业机械及省工性投入少,多选择农家肥及磷肥、碳铵等价格较低的传统肥料。一兼户劳动力投入的数量与质量都最高,有长期投资农业的意愿与动力,农业机械投资量最大,保持了较高的农家肥施用量,且各种化肥配合施用,用量适中;二兼户每公顷农业劳动力投入大,以老人与妇女为主;由于收入高,农业机械及省工性投入比纯农户多,首选价格高、省劳力的化肥。非农户无土地投入。`  相似文献   
53.
JCZ-1T超宽频带地震计具有全频带覆盖特性,其低频端输出延伸到固体潮汐,利用地震计LP通道的垂直分向观测数据,经过处理获得有关的固体潮资料,通过对记录信号的频谱分析对其有了初步的认知。JCZ-1T超宽频地震计LP加速度垂直通道记录的观测信号以固体潮汐信息为主,用该仪器观测可以获取与地震相关的综合观测数据,分析JCZ-1T记录波形叠加的的固体潮信息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资料处理运用,可以与传统前兆仪器结合观测,拓展其研究应用领域,更好的服务于地震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4.
孔翔  卓方勇  苗长松 《热带地理》2016,36(2):216-224
在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居民作为文化传承者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认同是文化保护的重要基础,而对居民经济利益和文化自信的扰动则是旅游业影响居民文化认同的主要路径。为了验证旅游业发展状况、居民文化认同与古村落文化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旅游业发展状况不同的宏村、呈坎和许村3个古村落进行田野调查。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如果能显著增加居民的收入,并为居民创造在开放的交流环境中建立文化自信的机会,则能增进居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但如果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利益分配很不合理,甚至明显存在适应“他者”需求的造假行为,则可能降低居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因此,旅游业发展状况对古村落文化保护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合理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将对古村落文化的原真性保护造成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雪峰山西侧地层叠覆关系、沉积序列、层序地层和旋回沉积特征等油气地质的调查研究,表明雪峰山西侧盆地演化与四川盆地一样,均经历了从被动陆缘(Z-O1)→类前陆(O2-S)→克拉通-大陆边缘盆地(D-T2)→内陆湖盆(T3-J)和山间盆地(K-Q)5个演化阶段;发育9个区域性平行不整合和1个角度不整合,构成5个构造层,即①南华系-震旦系;②下古生界;③上古生界-下中三叠统;④上三叠统-下中侏罗统;⑤上白垩统及其以上.总体构造活动性不强,对油气长期保存和演化有利.5个构造层孕育了4个一级生储盖组合,其中Ⅰ、Ⅱ为有利组合.因此,该地区原生油气地质条件优越,但后期改造较强,特别是侏罗纪末期的燕山运动以来的造山和隆升剥蚀量大,是该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56.
对索的准确模拟有时应考虑弯曲刚度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虑弯曲刚度对悬索静力构形的影响,分别推导了两端固结和两端铰接边界条件下水平悬索面内自由振动的解析解,并修正了已有文献中的不足之处,该解在理论上较已有解析解更为准确,它可看作是已有文献在均匀索情况下的解析解.本文推导的解析解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7.
本文针对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在信息交互性方面的需求及WebGIS在此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RIA和WebServices的在线交互空间异构属性数据方法,分析相关空间异构属性数据类型,阐述相应数据模型和自定义WebServices的设计思路和基于该方法的四川省某县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8.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及其对季风起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沉积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沉积,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样式具有独特的作用。沙漠沉积在地质历史中普遍存在但极少保存,它的发现和研究对恢复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现代东亚季风系统建立前,尤其是古近纪早、中期,青藏高原东缘仍然处于行星环流所控制的干旱带内,发育了大量代表干旱炎热气候的石膏与盐类沉积,但至今尚未找到沙漠存在的确切记录。近年来,笔者采用沉积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青藏高原东缘沉积盆地的古近纪早、中期红色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早、中期风成沙丘富集带。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理、沉积模式及古气候替代指标等分析,论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存在古近纪盆山型沙漠沉积体系的可能性。沉积相、古流向分析揭示,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由干旱向潮湿、由行星风系向季风风系转换的界面,可能暗示了东亚季风建立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相关成果可为新生代中国干旱带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可贵的沉积学资料,也可为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起源研究提供重要的大气环流证据。  相似文献   
5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4月14日下午—15日凌晨左右发生在桂西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小时雨强较大、前期以降雹为主、后期以短历时强降水为主的特点;近地层锋面和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触发机制;200 hPa高空辐散流场有利于底层辐合上升运动的加强,可以弥补500 hPa弱槽槽前动力抬升机制的不足;对流层中层具有干冷空气的侵入是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关键因子,而地面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干空气侵入700 hPa层之后数小时内;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θse大值区或者舌区;对流层正涡度从中层下传到底层对于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回波具有明显的悬垂回波、弱回波区、辐合区、中气旋、三体散射长钉和旁瓣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蒙城地震台不同频带数字化测震仪器记录的波形及震级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频带仪器记录不同地震事件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有利于提高数字化资料分析的精度.在进一步保证蒙城地震台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和提高全频带数字化测震观测质量的同时,为蒙城地球物理野外观测研究站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