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48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本文针对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在信息交互性方面的需求及WebGIS在此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RIA和WebServices的在线交互空间异构属性数据方法,分析相关空间异构属性数据类型,阐述相应数据模型和自定义WebServices的设计思路和基于该方法的四川省某县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2.
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及其对季风起源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沉积是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沉积,是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流样式具有独特的作用。沙漠沉积在地质历史中普遍存在但极少保存,它的发现和研究对恢复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现代东亚季风系统建立前,尤其是古近纪早、中期,青藏高原东缘仍然处于行星环流所控制的干旱带内,发育了大量代表干旱炎热气候的石膏与盐类沉积,但至今尚未找到沙漠存在的确切记录。近年来,笔者采用沉积学、古气候学、古地理学等手段,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青藏高原东缘沉积盆地的古近纪早、中期红色地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早、中期风成沙丘富集带。在此基础上,通过古地理、沉积模式及古气候替代指标等分析,论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存在古近纪盆山型沙漠沉积体系的可能性。沉积相、古流向分析揭示,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由干旱向潮湿、由行星风系向季风风系转换的界面,可能暗示了东亚季风建立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相关成果可为新生代中国干旱带演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可贵的沉积学资料,也可为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起源研究提供重要的大气环流证据。  相似文献   
5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4月14日下午—15日凌晨左右发生在桂西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小时雨强较大、前期以降雹为主、后期以短历时强降水为主的特点;近地层锋面和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触发机制;200 hPa高空辐散流场有利于底层辐合上升运动的加强,可以弥补500 hPa弱槽槽前动力抬升机制的不足;对流层中层具有干冷空气的侵入是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关键因子,而地面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干空气侵入700 hPa层之后数小时内;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在θse大值区或者舌区;对流层正涡度从中层下传到底层对于预报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达产品分析表明回波具有明显的悬垂回波、弱回波区、辐合区、中气旋、三体散射长钉和旁瓣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54.
在粤东梅州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层进行了多重划分和对比研究,理清了地层层序;将“兴梅混合岩田”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岩;采用双重填图法,查明了火山岩相、火山机构分布特征,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对侵入岩进行重新划分和研究,首次将永和北.三枫侵入体解体为超基性、中性和中酸性侵入岩;对构造形迹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5.
禚喜准  王琪  张瑞  李娟 《沉积学报》2013,31(4):724-729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查明该区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是深入勘探的重要基础。根据岩屑录井、普通薄片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对该区冷湖七号和南八仙构造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大量发育陆源碎屑-碳酸盐的混合沉积,但是由于水体咸度的不同:在冷湖七号的滨浅湖混积岩中碳酸盐和硬石膏含量较高,颗粒主要为基底式胶结;而南八仙构造地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因河流的稀释作用,混积岩中硬石膏含量很少,颗粒为孔隙式-基底式钙质胶结,原生孔喉较为发育,有利于后期酸性流体的溶蚀改造。两种类型混积岩的初始孔隙度以及孔喉演化模式的不同,是最终引起两个地区含油气丰度巨大差异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6.
土体疲劳对打桩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力沉桩过程中,桩长时间连续运动导致桩侧土体强度的降低,使土体产生疲劳效应。结合一维应力波动理论,桩土相互作用模型和土体疲劳的不同计算方法,编制计算软件,对渤海某油田采油平台的桩基工程进行打桩分析,预测沉桩过程所需的锤击数、桩周土静阻力以及桩的极限承载力。比较不同的桩侧土体疲劳计算模式的分析结果,并用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计算值。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大直径钢管桩土塞效应的判断和沉桩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港口工程和海洋工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直径超长钢管桩。由于这种桩直径较大,土塞的形成对桩的可打入性和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鉴于此,根据大直径和超大直径钢管桩土塞性状的特殊性,考虑了桩直径对侧壁摩阻力、端阻力的影响,引入了尺寸效应系数,重新建立了土塞微分体的静力平衡方程,提出了采用改进的静力平衡法进行土塞效应判断,同时采用波动方程法近似模拟土塞与桩管内壁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简化的土塞与桩壁相互作用模型,并用该方法进行实际工程的打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土塞效应的判断、打桩过程的预测等与工程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8.
登陆台风与我国降水的统计关系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卓嘎  谢金南  马镜娴 《高原气象》2000,19(2):260-264
利用1951~1994年全国范围内160个站历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及台风活动资料,分析了台风活动与我国降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台风活动与青藏高原东侧年降水量之间的联系相对而言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9.
用DMSP/OLS夜间平均灯光强度图像在区域上的扩展特征和聚集特征构建了一反映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的灯光指数CNLI (compounded night light index) , 并分别在省级和县级尺度上对CNLI与基于统计数据的城市化水平指数做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NLI与基于统计数据的城市化水平复合指数显著相关,最后用CNLI分析了中国省际城市化水平的时空特征。CNLI为客观、实时监测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指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60.
详细描述了云南天文台主楼局域网的建设。并详细的讨论了一些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