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6篇
  免费   3004篇
  国内免费   4353篇
测绘学   2519篇
大气科学   2054篇
地球物理   3608篇
地质学   9305篇
海洋学   2236篇
天文学   467篇
综合类   1092篇
自然地理   191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840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806篇
  2018年   1068篇
  2017年   961篇
  2016年   839篇
  2015年   923篇
  2014年   816篇
  2013年   1066篇
  2012年   1639篇
  2011年   1399篇
  2010年   1030篇
  2009年   1038篇
  2008年   1087篇
  2007年   1044篇
  2006年   1052篇
  2005年   1524篇
  2004年   1491篇
  2003年   1097篇
  2002年   591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8篇
  1973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1 毫秒
901.
902.
根据2012年9~12月所罗门群岛海域采集的353尾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样本,分析渔获物个体组成、性别比例、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等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捕获个体中包含大小两个群体;雌性群体个体规格明显小于雄性(p0.001)。春夏季9~12月雌、雄总体性别比为0.67︰1,显著偏离1︰1(p0.01);但性别比例与调查月份和个体大小密切相关,从9月到12月逐渐接近,至12月达到1︰1(p0.05)。性别比例随叉长增长逐步降低,叉长大于110cm个体中以雄性为主(p0.05),雌性比例与叉长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0,(p0.01)。雌、雄个体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在春末夏初间逐步增长,至11~12月达到最高;Ⅴ~Ⅵ期产卵个体比例增加,这表明所罗门群岛海域黄鳍金枪鱼春夏季存在产卵群体,从10月开始出现产卵个体,调查期间12月产卵个体比例达到相对最高,并且性腺指数与叉长呈现正相关关系;更一步的分析表明,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分别为97.4cm和103.7cm。对该海域黄鳍金枪鱼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种群资源状况,对渔业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3.
三疣梭子蟹HMG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蜕皮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在甲壳动物蜕皮调控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得到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HMGR基因的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F280756)。该序列全长2575bp,包括一个53bp的5′端非编码区,一个686bp的3′端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183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11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已公布的美洲海鳌虾HMGR氨基酸序列相比一致性达65%,具有Ⅰ型HMGR保守催化区域、两个HMG-Co A结合基序和两个NADP(H)结合基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分析三疣梭子蟹HMGR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及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HMGR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大颚器(MO)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它组织中表达量均极低;在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中,大颚器中HMGR基因的表达量自A期至D0亚期升至最高,然后下降,至D4亚期最低。验证了大颚器是三疣梭子蟹合成甲基法尼酯的唯一器官,表明HMGR在三疣梭子蟹蜕皮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04.
根据多源空间数据应用的需求,在分析已有数据融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GIS技术,建立空间数据融合的基本模型,并介绍几大类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在空间数据融合领域中的应用,最后分析讨论了空间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5.
宁绍平原史前遗址、埋藏泥炭与中全新世海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威  马春梅  焦锋  朱诚  王富葆 《海洋学报》2008,30(4):169-175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的年代学证据表明[1-6],新石器时期宁绍平原西部距今8000a前后已有人类活动,较华东其他沿海平原区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的上限提早了近1000a。由于该区恰处于全新世最大海侵的敏感部位,遗址地层有可能反映最大海侵前后的海面变化状况;另一方面,继跨湖桥和下孙遗址遭受海侵[4-7]之后,时代较晚的河姆渡遗址出现在宁绍平原中部,这可能暗示此时本区已进入了一次海退阶段或相对低海面期。  相似文献   
906.
福建沙埕港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埕港2006年1月和4月冬、春季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并利用PRIMER统计软件中的PCA、BIOENV和RELATE程序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经鉴定共有浮游动物77个种类(含浮游幼虫15类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是2个航次共有的优势种,桡足幼体在2个航次中也都占优势.与1990年调查相比,浮游动物丰度大幅下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已发生了较大改变.沙埕港的浮游动物大致可分为河口型类群、沿岸型类群和近海型类群.冬季航次浮游动物的平均总丰度为20.6 ind/m3,春季航次为92. 2 ind/m3,低于福清湾浮游动物同期调查结果.浮游动物总丰度分布均为由湾口向湾顶递减的趋势.春季的浮游动物总丰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冬季,冬季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呈现湾中、西部高,湾口、湾顶低的趋势,而春季浮游动物多样性分布比较均匀.经统计分析,影响冬季和春季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  相似文献   
907.
2005年7月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的上升流与冲淡水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5年7月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CTD观测数据,绘制出相关温盐分布图,分析了调查期间该海域的温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东山海域、南澳海域以及台湾浅滩东南侧海域存在明显的上升流现象;在近岸上层,一股较强的冲淡水从西南部进入该海域并影响至台湾浅滩.  相似文献   
908.
基于单宽断面潮周期平均水体和物质对流输运通量,定义了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它们分别描述单宽断面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的方向及快慢。通过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概念:受物质浓度影响,在物质和水体瞬时运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物质和水体潮周期平均对流输运的方向和快慢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将二维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分解为二维水体长期输运速度、二维潮泵输运速度和垂向切变输运速度,它们分别描述余流输运、潮泵输运和垂向切变输运,后两种输运造成单宽断面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本文的分析表明,河口受地形、径流、潮流、密度梯度影响,存在有利于物质和水体长期输运分离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909.
通过大连港外海上实验测量船舶含气泡尾迹表观光学特征(如离水辐亮度、遥感反射率),分析了尾迹气泡对极度混浊的Ⅱ类水体海水表观光学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无论在可见光还是近红外波段,尾迹气泡都增强了海水表观光学量,如"耘海"船尾迹遥感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相对背景海水提高了50%,在近红外波段相对提高了159%.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此种水体中,气泡使得尾迹海水水色变黄,而不是在Ⅰ类水体中使水色变绿.随着观测点在尾迹中的位置靠近目标船,气泡数密度不断增加,遥感反射率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910.
在模拟昆承湖水流流场的基础上,模拟化学需氧量(CODMn)在湖水中的扩散情况;同时,利用昆承湖实测资料和水质的浓度场计算结果,得到其枯季环境容量.可以看出,昆承湖的流速较小,且方向由西北流向东南,可能是受长江径流和湖底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征影响;从昆承湖的CODMn浓度实测值和计算值中,可以看出小于其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这将进一步为实现常熟市湖泊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态状况的持续改善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