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74篇 |
免费 | 3290篇 |
国内免费 | 51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39篇 |
大气科学 | 2970篇 |
地球物理 | 3894篇 |
地质学 | 9126篇 |
海洋学 | 2556篇 |
天文学 | 623篇 |
综合类 | 1390篇 |
自然地理 | 21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5篇 |
2023年 | 393篇 |
2022年 | 828篇 |
2021年 | 969篇 |
2020年 | 827篇 |
2019年 | 1022篇 |
2018年 | 987篇 |
2017年 | 899篇 |
2016年 | 930篇 |
2015年 | 974篇 |
2014年 | 1080篇 |
2013年 | 1092篇 |
2012年 | 1089篇 |
2011年 | 1164篇 |
2010年 | 1142篇 |
2009年 | 1100篇 |
2008年 | 1042篇 |
2007年 | 1028篇 |
2006年 | 899篇 |
2005年 | 745篇 |
2004年 | 658篇 |
2003年 | 542篇 |
2002年 | 561篇 |
2001年 | 488篇 |
2000年 | 458篇 |
1999年 | 470篇 |
1998年 | 359篇 |
1997年 | 356篇 |
1996年 | 299篇 |
1995年 | 261篇 |
1994年 | 303篇 |
1993年 | 229篇 |
1992年 | 196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15篇 |
1989年 | 86篇 |
1988年 | 102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47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38篇 |
1981年 | 2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9篇 |
1976年 | 10篇 |
1958年 | 7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西北沙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构造、沉积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北沙巴盆地不同构造区烃源岩、储集层、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构造对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该盆地的主要烃源岩是Stage Ⅳ泥/页岩;有利储集层为由Stage ⅣC、Stage ⅣD砂岩组成的上砂岩单元、Stage ⅣA砂岩组成的下砂岩单元以及Stage ⅣC、Stage ⅣD滑塌形成的深水浊积扇;总结出下、上及深水3套储盖组合。盆地各烃源岩、储集层受构造—地貌控制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区;受不同时期变形作用的影响,盆地各构造区内发育不同类型的圈闭,进而控制了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82.
研究对比了5种不同类型的附着基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发现,聚乙烯网片、红棕帘、波纹板附着基的附苗量显著优于尼龙窗纱和棉布附着基。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附苗量优于水平放置,竖直放置的附着基上、中、下三层苗种附着量也有显著差异,下层苗种附着量显著优于上层和中层。此外,通过比较三种不同颜色的附着基上毛蚶幼虫的附着量,表明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黑色)较浅颜色的网片(绿色和白色)吸引更多的幼虫附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深颜色的聚乙烯网片,并将其放置于水体的中下部将会提高幼虫的附着量,从而获得稳定高效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83.
Jun-Liang Zhao Li Chen Wen Wen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2006,6(4):435-446
From photographic plate data of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with a time baseline of 87 years, proper motions and membership probabilities of 364 stars in the open cluster NGC 6530 region are reduced. On the basis of membership determination, luminosity function and segregation effect of the cluster are discussed with details. Spatial mass segregation is obviously present in NGC 6530 while there is no clear evidence for a velocity-mass (or velocity-luminosity) dependence. The observed spatial mass segregation for NGC 6530 might be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initial conditions and relax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84.
以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的中游荒漠绿洲为例,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成果,研究了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及其潜力。结果表明,在田间水平上,垄沟灌溉种植、主栽作物与伴生植物混播种植、优化水肥管理、建立枣粮复合系统是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技术;在绿洲水平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农田林网规格和减少农田林网的灌溉次数、降低防风固沙体系中高耗水树种——杨树的比例等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黑河中游绿洲,通过推广上述技术,在不降低绿洲农业产值和不影响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初步估算每年可节水2.96×108m3,抵消了气温上升大约1℃所带来的蒸散发消耗量。 相似文献
85.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rsenic groundwater in Hetao Basin,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Hetao Basi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ly arsenic-affected groundwater areas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rsenic(As) groundwater in the Basin, a brief overview of arsenic in groundwater follows. High arsenic in the Basin commonly occurs in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the total arsenic concentrations range from 0.58 to 572 μg/L(average 99.73 μg/L), exceeding the maximum mandated value of 10 μg/L for drinking water in China; As(Ш) is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rsenic in the groundwater increases from south/southeast to north/northwest. Hangjinhouqi and Wuyuan counties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seriously affected areas, with high incidences of endemic arsenicosic diseases in the Hetao Basin. High groundwater arsenic correlat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ell depth. Previous studies proposed that groundwater arsenic in the Basin i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desorption of some natural solid materials in the sediments, under reducing condition. Generally, reducing condition is believed to be the primary factor for arsenic releasing from the sediment to groundwater in the region. Under inorganic or bacterial processes, Fe2O3 changes to Fe S and arsenic adsorbed to Fe(OH)3 dissolves into groundwater, and As(V) is reduced to As(Ш). Besides, reducing environments, groundwater hydraulic gradients, organic matter, p H,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 texture are presumed to be the predominant factors that control arsenic mobilization. 相似文献
86.
基于Leclaire对饱和双相孔隙弹性介质Biot模型的扩展,研究含有两种不同固相组分的三相多孔弹性介质中体波的传播特性。以饱和冻土为例,分析了各相体积分数、颗粒形状,接触参数等因素对波动方程中惯性参数、黏性参数、刚度参数的影响;对该三相介质模型进行了退化,分析了孔隙中只含液态水或固态冰时体波的特性;以饱和冻土为例,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饱和冻土中体波的相速度和衰减系数与胶结参数、接触参数、频率、饱和度、孔隙率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的饱和土不同,饱和冻土中存在5种体波,即3种纵波和2种横波;5种体波均具有弥散性和衰减性,且P1波、S1波弥散性和衰减性远小于P2、P3、S2波;胶结参数、饱和度、孔隙率对5种体波的传播特性影响显著,接触参数对传播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7.
为了提升天气雷达对弱气象目标的发现能力,扩展系统观测的动态范围,可以从改善雷达回波的输出信噪比方面来考虑.从信号处理算法层面寻求改善天气雷达回波的输出信噪比的方法,提出运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首先介绍了小波消噪的基本原理,再结合具体雷达系统参数,进行了相关的算法模拟,其结果表明,在符合高斯谱特征分布的模拟回波在不同信噪比(-20~10dB)设定条件下,运用小波变换的去噪方法可以使其信号的输出信噪比提高大约5~11dB,为天气雷达探测更多的弱气象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8.
贵州省乡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以贫困态势严峻、区域内部贫困差异大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分析了贵州省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格局,定量测度了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和因素效应的空间差异性,进而归纳了贵州省乡村贫困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贵州省区县乡村贫困具有时空稳定性,呈现出东、南、西部高而中、北部低的“马蹄”形空间异质性格局。区县贫困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高-高”型贫困地域即空间贫困陷阱区域,集聚分布在贵州省的东南部、南部。定量模型发现,坡度、到所在市中心的距离、青少年人口占比、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是导致贵州区县层面乡村贫困空间差异的显著因素,且这些因素的效应水平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模式。产业发展受限、劳动力流动性差、金融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是贵州贫困空间形成的主导机制。最后建议扶贫政策层面应将基于地方和基于人的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89.
“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要全面保护"一带一路"区域生态环境,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多尺度、多源遥感数据,对2015年"一带一路"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旨在提供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本底。本文选取了几个重要的生态环境方面开展监测与分析,主要包括宏观生态系统结构和植被状况、太阳能资源分布、水资源平衡、主要生态环境限制因素对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主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等。监测区域覆盖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陆上区域。研究结果为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