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8篇
  免费   2445篇
  国内免费   3850篇
测绘学   1504篇
大气科学   1952篇
地球物理   2140篇
地质学   6400篇
海洋学   2063篇
天文学   206篇
综合类   822篇
自然地理   1656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557篇
  2021年   667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703篇
  2018年   639篇
  2017年   592篇
  2016年   561篇
  2015年   727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821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852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731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608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81.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征及油井生产规律。结合实验结果,利用J.Cruz-Hernández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流体的渗流机理,J.Cruz-Hernández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和流动速度对采收率影响较大,提出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分异作用、溶洞比例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8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为指导,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和小层砂体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编绘出长8油层组顶面构造图及等时条件下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图。编图发现,研究区长8顶面为具多个鼻状隆起的西倾单斜,油层的发育多与鼻状构造有关,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岩性油藏。自身具备良好生烃能力并紧邻长7油层组优质烃源岩、稳定的三角洲砂体、西倾单斜及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是长8油层组形成岩性油藏的必要条件,长8油层组下部地层较上部地层、研究区西部较东部更容易形成岩性油藏,同时西部储层明显优于东部储层。  相似文献   
983.
经过多年地面与井下工作,对新疆晚白垩世非海相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厚度变化及分布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这套红色地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段分布范围有所扩大或缩小,沉积厚度变化也较大,岩性单一,沉积环境单调,反映出气候较干燥,处于氧化及蒸发环境,生物化石较贫乏,多出现于零星层段中.介形类化石在准噶尔盆地及吐鲁番盆地中数量较多,塔里木盆地中零星可见,反映出当时为偏淡水浅水环境,主要为河流.浅湖环境,显示出晚白垩世生物群变化特征,化石组合特征明显,建立了3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为新疆地区晚白垩世陆相地层划分与对比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心及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鉴定、碳氧同位素测试、测井交会解释等为研究手段,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上古生界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储层岩性复杂,存在岩屑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等,北区东部见蒙脱石、高岭石及地开石等粘土矿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孔隙组合为主,孔隙度中等,渗透率较低,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较差,孔隙结构总体较差,构造裂缝及微裂缝较发育,对油气运移成藏及储渗均有重要意义.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等参数特征,评价出4类储层.Ⅰ类储集岩是研究区最好的储集岩,Ⅱ、Ⅲ类储集岩是研究区主要储集岩,是勘探开发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985.
为快速处理时域航空电磁响应数据,可将数据从时域变换到τ域,并提取数据的极点和留数信息,它们是与目标地质体的几何属性和物性相关的参数。基于矩阵束法,将感应电动势理论响应数据表示成矩阵形式,并分解构造矩阵束,通过奇异值分解和最小二乘法来进行参数估计。进行了正演模拟,重构理论响应数据和去噪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有限个极点及其留数能够较好体现瞬态响应的主要特征,并对随机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快速处理解释时域航空数据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86.
Zabuye Salt Lake in Tibet, China is a carbonate-type salt lake, which has som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at make it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 of salt lakes. The lake is at the latter period in its evolution and contains liquid and solid resources. Its brine is rich in Li, B, K and other useful minor elements that are of great economic value. We studied the concentration behavior of these elements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paths of salts during isothermal evaporation of brine at 15°C and 25°C. The crystallization sequence of the primary salts from the brine at 25°C is halite (NaCl) → aphthitalite (3K2SO4·Na2SO4) → zabuyelite (Li2CO3)→ trona (Na2CO3·NaHCO3·2H2O) → thermonatrite (Na2CO3·H2O) → sylvite (KCl), while the sequence is halite (NaCl) → sylvite (KCl) → trona (Na2CO3·NaHCO3·2H2O) → zabuyelite (Li2CO3) → thermonatrite (Na2CO3·H2O) → aphthitalite (3K2SO4·Na2SO4) at 15°C. They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astable phase diagram of the Na+, K+-Cl?, CO32?, SO42?-H2O quinary system at 25°C, except for Na2CO3·7H2O which is replaced by trona and thermonatrite. In the 25°C experiment, zabuyelite (Li2CO3) was precipitated in the early stage because Li2CO3 is supersaturated in the brine at 25°C, in contrast with that at 15°C, it precipitated in the later stage. Potash was precipitat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in both experiments, while boron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and precipitated in the late stage.  相似文献   
987.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四五牧场金矿与侏罗-白垩纪浅成-超浅成岩体关系密切,构造-岩浆热液在上侵过程中萃取部分基底岩系中的成矿物质,并在粗安质隐爆角砾岩中富集成矿。硫同位素分析表明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包体测温表明成矿热液为低温热液,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成矿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矿床为赋存于粗安质火山岩中、与侏罗-白垩纪火山-次火山活动有关的HS型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正磁异常区的低-负磁带状异常是矿化蚀变带的反映。具有一定规模、有明显浓集中心、浓度分带好、具明显分带的As-Sb-Ag-Hg-Au组合异常,伴有Cu,Pb,Zn,Bi异常,是寻找该类型铜金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88.
针对现有电磁法处理软件开发的特点,与瞬变电磁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数据的曲线显示需求,利用TeeChart组件的特点,并结合C++标准库的文件流,实现了衰减曲线的显示,手工编辑,多时间道剖面曲线显示功能,为快速开发瞬变电磁处理软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9.
珠江三角洲年际潮差长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内17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的年际潮差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突变点分析.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削除了水文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年均潮差的变化趋势,指出潮差在珠江三角洲的变化趋势存在着空间变异性.在网河内的中、上游河段,潮差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且越往上游,潮差的增大趋势越为显著;而在下游的口门区,由于受到围垦等人类活动影响,大部分站点的潮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Pettitt检验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潮差发生突变的时间段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这基本与河网内大规模的无序采沙开始的时间是同步的,表明挖沙是引起珠江三角洲内潮差变异的主导因素.潮差显著增大的趋势表明航道网内潮流动力明显增强,这亦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频发的机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0.
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制度、信息和决策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一  王学军  吴斌  韩峰 《水科学进展》2010,21(5):726-732
城市非点源污染对中国水环境的威胁日益加剧。制度不健全、信息基础薄弱和缺少决策支撑是当前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主要制约因素。短期内,改善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夯实信息基础。从长远来看,制度的完善是落实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根本保障。发达国家在信息基础建设和制度设计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中国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先进的决策支撑技术是管理获得预期成效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决策支撑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值得国内相关领域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