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27篇 |
免费 | 3165篇 |
国内免费 | 208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63篇 |
大气科学 | 1133篇 |
地球物理 | 1396篇 |
地质学 | 4535篇 |
海洋学 | 1678篇 |
天文学 | 102篇 |
综合类 | 492篇 |
自然地理 | 9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304篇 |
2023年 | 291篇 |
2022年 | 448篇 |
2021年 | 511篇 |
2020年 | 443篇 |
2019年 | 529篇 |
2018年 | 434篇 |
2017年 | 431篇 |
2016年 | 366篇 |
2015年 | 528篇 |
2014年 | 480篇 |
2013年 | 598篇 |
2012年 | 607篇 |
2011年 | 596篇 |
2010年 | 604篇 |
2009年 | 606篇 |
2008年 | 586篇 |
2007年 | 556篇 |
2006年 | 545篇 |
2005年 | 457篇 |
2004年 | 379篇 |
2003年 | 265篇 |
2002年 | 270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0篇 |
1974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文章采用实地调研法对广东湛江2018—2019年南美白对虾价值链的价值活动、增值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①在湛江南美白对虾价值链的育苗、养殖、批发和零售等环节中,养殖环节增值贡献率最高,为50.5%,利润分配最低仅25.6%;零售环节增值率低,仅为31.1%,利润比例分配却最高,高达51.8%;②造成养殖户投入高、收益低的原因包括养殖成本高、苗种质量不稳定、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议价能力差等。鉴于以上原因,建议:实行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加强种苗研发,提高种苗质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养殖户议价能力;调节对虾价值链的利润合理分配,以促进渔民增收和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2.
53.
激光雷达(LiDAR):获取高精度古地震探槽信息的一种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激光雷达技术是近几十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文物保护及地形测量等方面,近几年来活动构造的研究中也已逐步引入。作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最基础的古地震研究一直还采用传统的地质素描技术进行探槽信息获取,数码照相技术的引入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照相技术本身的限制,很难克服获取信息的变形和扭曲。激光雷达扫描系统的高信息量、高精度、便捷、安全和易操作等性能,为古地震研究开辟了获取数据信息的新手段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54.
55.
变暖背景下陕西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10年陕西省7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以及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0 a来陕西降水极端事件没有显著的增减变化趋势,但存在明显的阶段性。②近50 a来区域严重干燥事件在显著增加而严重湿润事件趋于减少,2000年以后严重干湿事件均偏多,区域降水有向不均衡、极端化发展的趋势。③区域年极端高(低)温事件在近50 a来呈现显著的增加(减少)趋势,其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在各季节存在差异,冬、春季变暖的趋势比较显著。在显著变暖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相对于降水极端事件,温度极端事件显现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56.
基于NPP数据和样区对比法的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青藏高原选择11个代表性自然保护区,基于高寒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简写NPP)变化过程数据,比较分析了自然保护区与其相邻等面积区域的NPP变化差异;采用样区对比法,在自然保护区内外选取21组对比样区,比较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及其内外的生态状况,评估了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研究表明:1. 1982-2009年间,82%的代表性自然保护区NPP比保护区周邻区域及青藏高原的平均水平低,反映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状况更为脆弱;2. 在代表性自然保护区中,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NPP增长趋势最弱;除色林错自然保护区外,以草甸和湿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NPP增速明显高于以草原与荒漠草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3. 代表性样区的研究发现:① 自然保护区内76%以上的样区和国家级保护区内82%以上的样区NPP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保护区外对应样区的增幅;② 取得明显保护效果的有中昆仑、长沙贡玛、若尔盖和色林错等自然保护区;曼则塘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边缘地区和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北部边缘地区的效果不明显,可能与保护区及其周邻地区人类扰动增强密切相关;③ 高寒草甸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最为显著,高寒草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较差。本研究展示了样区对比法在评估大区域生态变化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关键在于科学设计样区并进行合理的空间抽样。 相似文献
57.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输水对地下水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结合2000~2002年以来塔里木河下游间歇性输水后地下水变化的监测数据.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输水后地下水位动态响应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揭示输水量与地下水的响应范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横向上.随着向塔河生态输水次数和输水量的增加.地下水的响应范围逐渐扩大.但随远离输水河槽中轴线,响应程度减小.地下水位的抬升幅度减弱;纵向上,输水河段上游区段地下水位响应范围最大,中游区段次之,下游区段较小。在第二次输水过程中,靠近河岸地下水位出现急剧上升,而在第三次输水过程中,地下水的响应范围则有巨幅增加.输水量与输水持续时间与地下水位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8.
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初探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区域城市间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是一个由不同等级、不同空间区位、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城市通过旅游资源、旅游交通等生产力要素以及客流有机耦合而形成的。本文在深入分析旅游竞争力含义及其空间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多维评价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将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目的地划分为不同的3个等级,并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具有以广深为轴线的“哑铃”型双极放射状空间形态模式,提出了凭借城市自身比较优势,承担不同层次旅游竞争与合作角色的空间组织模式,旨在通过研究梳理各城市旅游影响要素的优劣差异,认识区域内旅游竞争力的空间结构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形成互利共赢的城市旅游竞争与合作机制奠定基础,促进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9.
新疆地区表土孢粉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新疆地区表土花粉研究结果展示了干旱区主要孢粉的空间分布规律,大部分表土花粉属种的地理空间分布与含量与相应植物的分布区域基本一致,藜科、蒿属、麻黄属及木本植物云杉属、桦木属等花粉普遍呈超代表性,柽柳属花粉呈低代表性。干旱区主要草灌木表土花粉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以基本反映本区植物群落的主要生态组合类型。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区草本和灌木花粉分布主要受水文和湿度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60.
华阳川铀铌铅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小秦岭西段,是一个以铀铌为主,并伴生有铅的超大型综合矿床。根据含矿脉体的穿插关系、蚀变矿物组合及矿物共生关系,将华阳川铀铌铅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伟晶岩期、碳酸岩期和碳酸盐化-硫化物期。伟晶岩期可细分为褐帘石阶段和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化阶段;碳酸岩期可细分为霓辉石-磁铁矿阶段、角闪石-榍石-磷灰石阶段和独居石-褐帘石阶段;碳酸盐化-硫化物期可细分为黄铁矿-磁铁矿化阶段和方铅矿化阶段。铀铌矿化主要发育在伟晶岩期和碳酸岩期,铅矿化主要发育在碳酸盐化-硫化物期,晚于铀铌矿化形成。其中,伟晶岩期的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碳酸岩期的角闪石-榍石-磷灰石组合和独居石-褐帘石组合为矿区主要的富铀铌矿化组合,可作为富铀矿的找矿标志。结合华阳川含矿钾长石伟晶岩的锆石U-Pb定年研究和前人关于碳酸岩的年代学研究成果,推测华阳川存在两期铀铌成矿作用,分别为1.8 Ga和220 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