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33篇 |
免费 | 6713篇 |
国内免费 | 343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95篇 |
大气科学 | 1921篇 |
地球物理 | 2717篇 |
地质学 | 10043篇 |
海洋学 | 2474篇 |
天文学 | 220篇 |
综合类 | 1226篇 |
自然地理 | 19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586篇 |
2023年 | 637篇 |
2022年 | 1034篇 |
2021年 | 1234篇 |
2020年 | 976篇 |
2019年 | 1027篇 |
2018年 | 956篇 |
2017年 | 883篇 |
2016年 | 887篇 |
2015年 | 1119篇 |
2014年 | 1040篇 |
2013年 | 1192篇 |
2012年 | 1304篇 |
2011年 | 1235篇 |
2010年 | 1249篇 |
2009年 | 1122篇 |
2008年 | 1152篇 |
2007年 | 1089篇 |
2006年 | 1041篇 |
2005年 | 834篇 |
2004年 | 609篇 |
2003年 | 436篇 |
2002年 | 453篇 |
2001年 | 392篇 |
2000年 | 324篇 |
1999年 | 152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并预报其变化趋势,能有效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ARMA模型用于建筑物沉降预报。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将沉降监测数据分解为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并分别采用ARMA模型进行预测,然后将各序列预测结果进行合成,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并以青岛市某高层建筑物监测数据为例,分别采用传统ARMA模型以及基于小波变换的ARMA模型进行预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ARMA模型取得了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52.
53.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并结合高被引文献的阅读,总结了国外第二居所研究的特征、阶段与热点;国外第二居所研究呈现出总量上波动上升、学科上呈交叉融合、区域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欧洲、北美与南非是第二居所研究的核心区域,该领域的研究已形成两个核心学术共同体;第二居所的研究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复兴期(1996年~2003年),研究成果较少;快速复兴期(2004年~2012年),研究成果迅速增加,研究视角趋于多元化;全面复兴期(2013年~2018年),研究区域不断向欠发达地区扩张,新的热点不断出现。主要研究热点包括第二居所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辨析,第二居所旅游影响,第二居所业主行为特征与情感依恋。 相似文献
54.
复杂环境下智能手机RTK+PDR融合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室外复杂环境下智能手机定位精度低、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利用手机GNSS观测值和手机内置IMU数据,采用RTK和PDR算法融合定位,对比分析了小米8和华为Mate20X两款手机的GNSS数据质量和融合定位算法性能,以及不同观测条件下融合算法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良好和复杂两种观测条件下,采用RTK算法定位精度分别为1.8 m和4.6 m;采用RTK+PDR融合算法定位精度分别为1.2 m和2.6 m,在两种环境下,RTK+PDR融合算法的精度分别提高了50%和76%,即显著提高了智能手机在室外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5.
华清4#泉水溶气体百分含量合计的强震远场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清4#泉水溶气体百分含量合计(QB)的取值范围为100±5.按4舍5入法取整数值,将其分为11个区段.以年为单位,统计QB落在每个区段内的频次.频率分布直方图显示,在QB取值区间内,分区段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将落入QB频率最高的区段称为轴,将轴在不同区段上位置的变化称为轴漂.研究表明,QB在不同区段上轴的漂移,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不同状态.轴落入99区段上,反映的是区域应力场的增强,与远场M≥7.0地震及伴生中强地震、鄂尔多斯块体周边后继中强地震有很好的相关性;轴落入98区段上,反映的是区域应力场的相对稳定;轴落入97区段上,反映的是巨大地震后,区域应力场的调整及中强地震活动格局的变化.文中还阐述了99区段轴值与地震对应关系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56.
本文综合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历年来在中国南海西沙海域采集的重、磁、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了场源边缘识别、磁性体顶面埋深欧拉反演以及重、磁、震剖面联合反演等技术.针对西沙海槽盆地岩浆岩分布、重大断裂、深部构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期,大部分分布于盆地断阶带上;识剐出了NE向和EW向两组断裂.二者分别从北部和中部横贯盆地;盆地磁性基底埋深在6.0~12.6km之间。整体上呈"中部深、南北浅"的特征;西沙海槽盆地的莫霍面埋深在19~26 km之间,呈现出"南北深中部浅"的拉张裂谷特征.本文研究获取了西沙海槽盆地的基础地质构造特征.可深化盆地地质构造背景的认识,为该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工作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7.
58.
青海格尔木早更新世昆仑河砾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仑河发源于昆仑山,是格尔木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前人所报道的新近纪与第四纪地层,主要集中于昆仑山垭口地区,而在昆仑河—格尔木河谷地中,只有中更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从而提出了发生于1.1~0.6 Ma BP间的“昆仑—黄河运动”的概念。然而在昆仑河谷中发现了厚达20 m的钙质胶结的河流相砾石层(昆仑河砾岩),其分布、特征及其与纳赤台沟组、三岔河组和低阶地沉积等上覆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ESR法测定的该砾石层2个钙质胶结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 042 ± 104 ka BP与1 269 ± 126 ka BP)均表明,早在距今1.27~1.42 Ma之前昆仑河—格尔木河河谷已经形成,而且已深切到现今的谷底。此后河谷内的多次切割与堆积,不应是构造运动的结果,而可能是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变化造成的。同样,昆仑山相对于柴达木盆地的强烈隆升至少应发生于距今1.27~1.42 Ma之前。 相似文献
59.
数字旅游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VB.NET与Super Objects的编程语言,研究了旅游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探讨了旅游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设计,提供一种加快旅游业信息进程的方式,力求改变传统的规划管理模式,并以通海县兴蒙乡为例开发了适合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应用的旅游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60.
钻孔轴线空间曲线方程的建立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钻孔测斜数据的处理精度,提出钻孔的方位角及倾角在相邻测斜点之间是均匀变化的假设。以微积分学为工具,推导出钻孔轴线空间参数方程及其在平、部面上的投影方程;以实例对现行的数据处理方法所得结果和按曲线方程处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认为该种处理方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同时能为自动绘图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