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258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71.
针对地下流体汞观测仪的主动采样、脱气方式,设计了满足主动脱气条件的储气装置。以储气装置气囊内气压稳定性为指标,开展储气装置匹配ATG-6138M型痕量汞在线分析仪和自然吸气鼓泡脱气装置的气汞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储气装置能保证被测气体及时置换,维持整套气汞观测系统动态稳定,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672.
利用星载微波临边遥感探测结果,对2006年6月28~29日江淮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对流层上部一氧化碳 (CO) 、臭氧 (O3) 、水汽 (H2O) 和冰水含量 (IWC) 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强对流天气过程前后的对比分析表明,CO混合比增大,在200 hPa处增加了0.12 ppm (1 ppm=10-6);O3混合比减小,在70 hPa处减少了0.30 ppm;H2O混合比在250 hPa处增加了400 ppm;IWC在强降水发生之前有大幅增长,在200 hPa处最大含量可达0.03 g/m3.CO和O3含量与垂直运动速度两者的相关变化表明,对流垂直输送作用可能是造成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低层大气成分变化的机制之一.而H2O和IWC含量的增加主要局限于对流层顶以下,这表明对流层上部水物质的质量和形态是由垂直输送作用和对流系统内部的微物理过程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673.
关中盆地杨官寨遗址古洪水事件释光测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泾河下游的野外考察, 在高陵县杨官寨仰韶文化遗址东南部发现夹有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定了40~63μm粒径石英的光释光(OSL)年龄。从剖面获得的样品年龄数值处在2.27±0.06ka到14.26±0.58ka之间, 且与地层深度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样品OSL年龄与其埋深的关系, 结合粒度和磁化率数据地层对比, 以及文化层考古年龄, 确定了该全新世剖面的基本年代框架。研究结果表明, 在4.20~4.00ka泾河流域发生了第一期多次古洪水事件, 在3.20~2.80ka发生了第二期特大古洪水事件。这些古洪水事件与全球性气候突变事件同时发生, 是泾河流域气候水文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674.
Using data from the European remote sensing scatterometer(ERS-2) from July 1997 to August 1998,global distributions of the air-sea CO2 transfer velocity and flux are retrieved.A new model of the air-sea CO2 transfer velocity with surface wind speed and wave steepness is proposed.The wave steepness(5) is retrieved using a neural network(NN) model from ERS-2 scatterometer data,while the wind speed is directly derived by the ERS-2 scatterometer.The new model agrees well with the formulations based on the wind speed and the variation in the wind speed dependent relationships presented in many previous studi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is proposed relation with variation in wave steepness effect.Seasonally global maps of gas transfer velocity and llux are shown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model 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transfer velocity and llux during the 1 a period.The global mean gas transfer velocity is 30 cm/h after area-weighting and Schmidt number correction and its accuracy remains calculation with in situ data.The highest transfer velocity occurs around 60°N and 60°S,while the lowest on the equator.The total air to sea CO2 llux(calculated by carbon) in that year is 1.77 Pg.The strongest source of CO2 is in the equatorial east Pacific Ocean, while the strongest sink is in the 68°N.Full exploration of the uncertainty of this estimate awaits further data.An effectual method is provided to calculate the effect of wav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air-sea CO2 transfer velocity and fluxes with ERS-2 scatterometer data.  相似文献   
675.
本文依据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滚球法原理,提出了一种计算避雷针设计高度的方法,用于防雷设计中常见的避雷针高度计算以及防雷检测中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现场确定。  相似文献   
676.
基于TRMM卫星探测的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探测结果、GPCP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降水和潜热特点。GPCP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它的东南部,7月和8月雅鲁藏布河谷及其以东的横断山脉地区降水显著,平均最大雨强达7mm/h;而TRMM测雨雷达(PR)探测结果指出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存在一降水大值区,强度近3mm/h;GPCP给出的地表降水率较TRMM测雨雷达探测结果高出一倍以上;夏季高原西部的平均降水率小于4mm/h(GPCP)/2mm/h(TRMM PR)。TRMMPR探测的统计结果分析表明,高原降水云“雨顶”(Storm Top)较周边地区高出2km~4km,如同“塔”状分布。研究结果还指出因地表海拔高,TRMM PR的降水类型分类方法不适用于青藏高原地区;根据降水廓线的特征,文中定义了青藏高原三种降水类型:深厚强对流、深厚降水和浅薄对流,并通过标准化廓线方法,指出了不同类型降水廓线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周边地区降水廓线的差异。文中还给出了高原夏季总潜热分布及平均廓线,指出了高原潜热平均廓线与周边地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夏季高原降水具有强烈的日变化,降水峰值出现在午后地方时16点左右,这些降水多以零散块状水平分布,而在垂直剖面上呈“馒头”状分布。统计结果还发现青藏高原上对流活动较周边地区活跃,高耸的对流活动所形成的“云塔”如同“天梯”,使得低层大气中的高水汽含量和低臭氧含量空气向高空输送,进而造成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低层水汽大值区和臭氧低值区。  相似文献   
677.
在分析云微物理参数化对云结构和降水特征的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云微物理参数化过程对台风"云娜"强度与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微物理过程对台风强度和路径有一定影响,其中不考虑雨水蒸发冷却效应后,比其他试验最终地面最大风速强7 m/s以上,但此时登陆地点误差最大,与对照试验偏离150 km左右.我们还从螺旋雨带结构变化及环境风切变影响角度分析台风临近登陆时强度模拟减弱的原因,发现过强的外围螺旋雨带以及环境风场垂直切变对于台风的加深、维持是不利的,他们可能会造成"云娜"临近登陆时强度的下降.不难看出,云微物理过程可以加强甚至产生外螺旋雨带,当外围雨带发展加强之后,可以引起局地辐合强度增强,从而限制了大量水汽和能量向台风内核输送,从而会导致台风强度下降.此外,外围螺旋雨带的发展,还可以从对流层中层带来干冷空气入侵行星边界层;而当入流边界层中雨水下落时,其自身的蒸发也会使周围气块温度下降;这些干冷气团在入流气流的输送下进入台风内核,从而对云墙产生了"冷侵蚀",最终引起台风强度下降.因此,减小上述两方面的模拟误差,应能改进台风"云娜"登陆过程中强度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678.
679.
土体变形破坏与基坑失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基坑土体变形破坏与基坑失稳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土体变形破坏在分布及大小的不均一性,指出了突破点形成、转移及控制的概念。最后针对桩后裂缝的形成,简要分析了突破点转移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80.
石川粗鳍鱼由 D.S.Jordan和 J.O.Snyder(190 1)首次根据一尾采自东京湾口外的标本建立的 ,而本文的标本则采自中国黄海和东海等处。本种在体形、鳞片和身体结节等方面与皇带鱼(Regalecusglecus)相似 ,故常被混淆。经详细研究后 ,作者补充描述了本种的若干重要性状并同体形近似的皇带鱼对比 ,找出两种鱼在背鳍起点和肛门位置、腹鳍鳍条、头部骨片、口部结构、牙齿的有无及其分布、鳃耙数目、眼睛大小、侧线鳞及身体结节特点等方面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