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末次间冰期以来地球气候系统的突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球气候系统的突然变化是近年来地学研究的热点。取自极地冰芯、海洋沉积物和陆地的古气候记录表明,末次间冰期以来全球经历了一系列数百年—千年时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证明了在末次冰期—间冰期旋回大尺度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气候存在较大不稳定性这一基本事实。尽管末次间冰期以来这些数百年—千年时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成因和影响范围还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但已从诸如末次间冰期(MIS 5e)中期的干冷事件、末次冰期的Dansgaard-Oeschger旋回、Heinrich事件和Younger Dryas事件以及发生在全新世冰后期的一些降温事件的研究中,获得对过去130 ka来气候变化过程总体上的认识和理解。综述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有关末次间冰期以来全球气候突变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和机制等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2.
新测得 TAG热液区中 6件海底表层热液沉积物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 ,其变化范围不大 ,具有均一性的特征。在 Pb- Pb图解上 ,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数据大多落在 MARB的铅同位素组成范围内 ,与大西洋沉积物和 Fe- Mn结核相比明显具较少的放射成因铅 ,反映其上部洋壳岩石为该区热液沉积物的形成提供了铅。对比研究表明 ,因不同地质 -构造环境中的海底热液区为热液沉积物形成提供物源的情况不同 ,是导致有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中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与无沉积物覆盖洋中脊不同的主要原因。海底扩张中心的扩张速率与热液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但其并不是热液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的唯一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3.
文章针对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难以提取海岸线中小尺度变化的实际问题,以渤海湾为例,利用2010—2020年SPOT5、GF-1/6、ZY-3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数字海岸线分析和分形维数方法获取渤海湾海岸线位置变迁速率和复杂度变化过程;针对目前渤海湾海岸线变迁分析研究多基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问题,结合同时期的Landsat影像,分析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对渤海湾海岸线变迁速率和分形维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差异对分形维数的影响较小,但对不同类型的岸线变迁速率影响显著;渤海湾海岸线在2010—2020年的变化呈现出由剧烈过渡至相对稳定的状态,伴随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岸线的分形维数呈现出先上升再至平稳的趋势。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渤海湾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优化、海岸线及滩涂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4.
The Yaoling tungsten deposit is a typical wolframite quartz vein‐type tungsten deposit in the South China metallogenic province. The wolframite‐bearing quartz veins mainly occur in Cambrian to Ordovician host rocks or in Mesozoic granitic rocks and are controlled by the west‐north‐west trending extensional faults. The ore mineralization mainly comprises wolframite and variable amounts of molybdenite, chalcopyrite, pyrite, fluorite, and tourmaline.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s well developed at the Yaoling tungsten deposit, including greisenization, silicification, fluoritization, and tourmalinization. Three types of primary/pseudosecondary fluid inclus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vein quartz, which is intimately intergrown with wolframite. These include two‐phase liquid‐rich aqueous inclusions (type I), two‐ or three‐phase CO2‐rich inclusions (type II), and type III daughter mineral‐bearing multiphase high‐salinity aqueous inclusions. Microthermometric measurements reveal consistent moderat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peak values from 200 to 280°C), and low to high salinities (1.3–39 wt % NaCl equiv.) for the type I, type II, and type III inclusions, where the CO2‐rich type II inclusions display trace amounts of CH4 and N2. The ore‐forming fluids are far more saline than those of other tungsten deposits reported in South China. The estimated maximum trapping pressure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is about 1230–1760 bar, corresponding to a lithostatic depth of 4.0–5.8 km. The δDH2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inclusion fluid ranges from ?66.7 to ?47.8‰, with δ18OH2O values between 1.63 and 4.17‰, δ13C values of ?6.5–0.8‰, and δ34S values between ?1.98 and 1.92‰, with an average of ?0.07‰. The stable isotope data imply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Yaoling tungsten deposit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crustal magmatic fluids with some involvement of meteoric water. Fluid immiscibility and fluid–rock interaction are thought to have been the main mechanisms for tungsten precipitation at Yaoling.  相似文献   
55.
构造动力在油气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动力在油气形成中的作用表现为:一方面,可为有机质的热演化和转化过程提供能量,从而促进有机质向烃类的转化。另一方面,也是油气运移、聚集的驱动力。研究油气形成的构造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依据K~+,Na~+,Mg~(2+)∥Cl~--H_2O四元水盐体系相图,以察尔汗盐湖原卤为原料,采用"兑卤—蒸发"工艺制取含钠光卤石矿原矿,通过相图分析及"物料衡算",探讨了缩短成矿周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盐田"兑卤—蒸发"工艺缩短成矿周期是不可行的,而且兑卤后得到的含钠光卤石原矿品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7.
对城市热岛效应、植物覆盖指数、叶面积指数等地表参数的高频次高精度反演,能更好地实现基于遥感手段的地表特征动态监测。然而,目前单一数据源的遥感影像还很难实现高时空分辨率数据的同步获取,时空融合技术是解决这个时空分辨率矛盾的有效方法。根据原理不同,时空融合算法可以分为基于线性模型的融合算法、基于光谱解混的融合算法等。高分卫星产品是近几年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天基系统中的首发星,对于该类数据的时空融合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本文拟采用4种常见的时空融合算法(STARFM、FSDAF、STDFA、Fit_FC)实现GF-1 WFV数据与MODIS数据的时空融合,分析这几种方法对GF-1 WFV数据时空融合的有效性和精度,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8.
Helium, neon and arg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fluid inclusions have been measured in massive sulfide samples from the Jade hydrothermal field in the central Okinawa Trough. Fluid-inclusion 3He/4He ratios are between 6.2 and 10. l times the air value (Ra), and with a mean of 7.8Ra,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id-ocean ridge basalt values [3He/^4He≈(6Ra- 11Ra)]. Values for ^20Ne/^22Ne are from 10.7 to 11.3, 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atmospheric ratio (9.8). And the fluid-inclusion ^40Ar/^36Ar ratios range from 287 to 334, which are close to the atmosperic values (295.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ble gases of trapped hydrothermal fluids in massive sulfides are a mixture of mantle- and seawater-derived components, and the helium of fluid inclusions is mainly from mantle, the nelium and argon isotope compositions are mainly from seawater.  相似文献   
59.
用ICP-MS对冲绳海槽Jade热液活动区中6个块状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除一个样品表现出极微弱的正Eu异常外(δEu=1.09),其他样品均表现出负Eu异常(δEu=0.58-0.71)和LREE相对富集((La/Yb)N=1.29-47.87)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块状硫化物样品之间稀土元素组成的变化是由于热液流体-岩石的相互作用以及海水和热液流体不同程度混合的结果,与深海沉积物,火山岩和海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表明块状硫休物的REE部分来自沉积物和火山岩,海水的混合作用对块状硫化物的REE配分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海底热液硫化物稀土元素组成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的反映在出热液流体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0.
深海极端环境深部生物圈微生物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下半叶是人类进行自然探索最为活跃的一段时期。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概念层出不穷,大大拓展了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视野和认识。在海洋学领域,深海热液喷口化能自养(chemolithoautotrophy)系统的发现大大激发了人们对洋底生物多样性及生命形式、过程、起源和进化的兴趣和热情(Baross et al.,1985)。最近30年相继开展的国际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以前未曾想象到的埋藏在海底沉积物和上部洋壳中的海底深部生物圈(subseafloor deep biosphere)微生物世界。近期研究表明, 深海热液系统中的嗜热和极端嗜热古菌据推测就来源于海底深部生物圈(Delaney et al.,1998;Summit et al.,2001),由此推断,生命的真正起源就发生在地球深部生物圈内。巨大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海底深部生物圈容纳了大量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新颖独特的代谢潜力(Whitman et al.,1998)。由于洋壳板块运动而产生的海底地质构造和过程的异质性、洋壳地球化学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在漫长地质年代中的气候变迁和海洋真光层颗粒物沉降输出的历史和地理差异性,埋藏在海底沉积物和上部洋壳中的生命赖以维持和繁衍的能量供给形式具有高度的多样性, 海底深部生物圈蕴育着丰富多样的代谢形式和新颖的生理生化机制(IPSC,2001)。海洋深部生物圈内的古菌群落将作为特定地质微生物标志(geomicrobiological signature),用来指示过去和现代海洋的地球化学变化和地质环境变迁(inagaki et al.,2001)。海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在最近的20年中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与全球海洋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地质过程和地质作用相关的深海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兴学科,即海洋“地质微生物学”(geomicrobiology)。在46亿年的地球历史中,地圈和生物圈的协同进化过程主要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完成的,微生物在海洋沉积物和洋壳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既是微生物的生态学,又是沉积地质过程和洋壳蚀变的动力学,许多原来以为“无机” 的地质过程,其实都是生命活动的结果(汪品先,2003)。在过去的10年中,分子、遗传、生化和基因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被引入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中,不但揭示了许多地质环境的微生物多样性,而且阐明了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及环境和生态功能(Newman et al.,2002)。海洋深部生物圈微生物的研究已成为新世纪海洋领域中地学和生物学交叉互补、综合研究前沿的一个新热点和生长点,被列入刚刚启动的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研究项目的首选(IPSC,2001;中国大洋钻探学术委员会,2003)。尽管这一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却已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