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74篇
  免费   3846篇
  国内免费   4892篇
测绘学   1068篇
大气科学   4190篇
地球物理   5407篇
地质学   10744篇
海洋学   2448篇
天文学   953篇
综合类   2424篇
自然地理   2578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912篇
  2021年   1091篇
  2020年   907篇
  2019年   995篇
  2018年   1196篇
  2017年   1073篇
  2016年   1279篇
  2015年   948篇
  2014年   1275篇
  2013年   1224篇
  2012年   1127篇
  2011年   1203篇
  2010年   1139篇
  2009年   1130篇
  2008年   1003篇
  2007年   980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617篇
  2001年   573篇
  2000年   668篇
  1999年   1002篇
  1998年   809篇
  1997年   885篇
  1996年   817篇
  1995年   686篇
  1994年   564篇
  1993年   514篇
  1992年   395篇
  1991年   291篇
  1990年   232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174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5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4篇
  1958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浅成热液金矿是个大概念,是数类金矿的统称。目前对其的分类,不适应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本文主张以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为准则,实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对类型的划分努力体现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的原则,并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在矿床类型具体命名时,突出成矿时的浅成深度。文中将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为浅成脉型、浅成斑岩型和浅成矽卡岩型等三大类八个亚类。陆相浅成热液金矿在我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且在地质产状和成矿作用等方面与国外的殊为不同,值得对其作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2.
大别山北部蛇绿岩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Nd同位素及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太别山北部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存在变质的蛇绿岩,它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和基性熔岩三部分组成,其中,变质的基性熔岩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Ma=1036.8~1293.8,εNd(t)=7.2~7.7,表明它可能代表1000Ma左右形成于中等扩张速率(2cm/ad左右)洋盆条件下的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203.
柱撑粘土矿物的研究新进展——新矿物材料研究综述之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优  陆琦 《矿物岩石》1999,19(1):101-104
柱撑粘土矿物作为一种大层间距的多酸型层柱微孔材料,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催化剂和吸附剂,本文在较全面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做的工作,对柱撑粘土矿物的制备性能表征及其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4.
武当山地块基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张成立  周鼎武 《地球化学》1999,28(2):126-135
武当山地块基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为具大陆拉斑玄武央珠大陆板内岸 浆侵入的产物,是古陆块裂并保存在造山带内基底岩块的重要证据,这表明南秦岭和扬子板块曾存在晋宁期固结的统一古陆块,该古陆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5.
近20年来,随着全球水资源,地质灾害,土壤利用及沙漠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内外不少部门和专家相应地编制了第四纪地质图件和生态瑟环境系列图件,提高一第四纪研究的水平,也为国土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篇主要通过这些图件来分析当前第四纪地质图和生态与环境系列图编制的动态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6.
Deep Quaternary groundwater is the main source for industrial, domestic, and agricultural water supply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NCP). There is currently a regional decline of groundwater levels,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problems induced by increasing exploitation of the NCP Quaternary aquifer system. To trace sources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of dissolved Cl in a regional aquifer system and to reveal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Quaternary complexes, δ37Cl, δ18O and δD,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cluding F, Cl, Br) of the deep groundwater sampled from the northern flow system of the NCP were measured along the west–east groundwater flow paths. The measured δ37Cl values decreased from 0.39‰ to −2.22‰ (SMOC) along the groundwater flow direction, with increasing Cl concentrations. Marine aerosol input via rainfall is the main source of Cl in the deep groundwater near the recharge areas, and subsequent evaporation/evapotranspiration appears to be responsible for Cl accumulation. Mixing of recharge water with water of high-Cl and low-δ37Cl accounts for the pattern of δ37Cl and Cl concentration observed in Aquifer-3 along the west–east transect. The water with high-Cl and low-δ37Cl is likely from pore water released from compacted clays induced by over-exploitation of deep groundwater, suggesting that clay is a dominant subsurface source of Cl for groundwater where a regional depression cone is present in the Quaternary aquifers. The groundwater of Aquifer-4 in the Huang-Hua depression is potentially mixed with an upward flux of Cl from the Neogene aquifer through subvertical faults. Diffusion and ion filtration are two mechanisms invoked to explain the highly negative δ37Cl data for groundwater of Aquifer-4 in the Yanshan–Haixing areas, which provides new insight into solute migration and the hydraulic relationship in the strongly exploited groundwater system. This study using the conservative solute Cl provides additional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the geochemistry of a wide range of reactive solutes in the Quaternary aquifer system, so guiding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7.
苏翔  刘传联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1):1274-1280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CO2)并释放到大气中。CO2溶于海水,造成海水pH值降低,改变海洋碳酸系统的平衡。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特别是钙化生物构成威胁。颗石藻作为主要的钙化浮游生物,在海洋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培养实验表明CO2浓度上升会促进颗石藻光合作用。而海洋酸化对不同种或不同品系颗石藻钙化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8.
根据地震动态触发理论,计算了2000年苏门答腊MS8.0,地震在缅甸MS6.5地震破裂面上产生的动态库仑应力:正峰值为1.357 5 MPa,负峰值为-1.113 5 MPa。峰值大于地震触发阈值0.01 MPa,苏门答腊地震的发生对缅甸地震具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主震基本参数、传播过程中介质参数和被触发地震断层参数的准确性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9.
用等离子光谱测定了东太平洋9个深海沉积物样品的小于2μm组分及全岩的稀土元素,结果显示,小于2μm组分及全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均受控于沉积物类型,而二者之间稀土元素组成的差异在钙质和硅质沉积物中出现相反的趋势。元素相分析和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分析表明,这种差异主要由于沉积物物质组成的不同所致,表面在化学组成上,主要与MnO,Al2O3Fe2O3,CaO含量的变化有关,大多数样品在小于2μm组分的稀土组成  相似文献   
210.
张铭杰  王先彬 《地球化学》1998,27(5):452-457
利用热分解质谱法测定了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流体挥发分的组成,并对不同温度段释放出的CO2气体测定了C,O同位素值,流体组成和CO2的C,O同位素值表明中国东部上地幔源区的不均一性,与其中所含幔源岩捕体相比,碱性玄武岩浆发育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中,并有外来流体组分的加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