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3篇
  免费   1338篇
  国内免费   1869篇
测绘学   501篇
大气科学   1379篇
地球物理   1596篇
地质学   3357篇
海洋学   827篇
天文学   295篇
综合类   605篇
自然地理   84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北极海冰细菌产胞外酶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覆盖在北极海洋上的广阔海冰为其内部生存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境。研究表明 ,大量海冰细菌能够分泌产生胞外酶 ,其中产蛋白或脂质水解酶细菌的比例远高于产多糖水解酶的细菌。温度、盐度是直接影响海冰细菌生存与活力的 2个主要环境因子。 76%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为低温菌 ,菌株只能在 <35°C条件下生长 ;而 98%的酪蛋白酶最适作用温度≥ 35°C ,其中 62 %的酶最适作用温度≥ 45°C。几乎所有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都耐盐或嗜盐  相似文献   
102.
景观生态学是宏观生态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是目前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利用遥感的手段获取试验区1990和2000年景观格局的基础数据,并利用GIS做分析的工具,计算出6个指标值,采用格网化的方法,将研究区域的景观斑块转化成5m×5m的格网,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得出了景观斑块的转移矩阵,为景观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分析打下基础。分析显示:①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3个指标数值上有很大的相关性,只需考虑多样性;②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与水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③绿洲有沙漠化的威胁;④城镇居民点用地扩展迅速,主要在未利用土地上发展,金塔绿洲内城镇居民区有城市化的趋势;⑤城镇居民点破碎化指标值未能真正体现其景观特性,当不考虑少数几个大的斑块时,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104.
安徽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蚀变流体填图是一项区域流体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区域大面积的流体填图工作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填图要素、技术要求和规范等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在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司的“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项目中 ,探讨了流体填图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研究内容和填图要素 ,对填图单位制定了 3级填图单元等级体制 ,即流体系统流体子系统流体单元。在铜陵地区划分出 4个流体系统 ,7个流体子系统和 18个流体单元。  相似文献   
105.
就如何利用数据库,结合Java、XML等手段对震源参数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给出了一些在一个实际系统中实现了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6.
邛崃地震发生后,成都市地震局很快做出反应,及时开展了地震考察并做出了正确的震后趋势判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7.
湖北黄土岭麻粒岩锆石拉曼光谱和等离子体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黄土岭麻粒岩中锆石同时进行了激光拉曼探针、阴极发光 (CL)观察和U ,Th及Pb Pb年龄ICPMS测定 ,发现麻粒岩中部分锆石发生的不是固态重结晶作用 ,而是部分熔蚀 /沉淀再结晶过程。结合CL图像结构特征和2 0 7Pb/ 2 0 6Pb年龄初步推断 ,麻粒岩相事件发生在 2 0亿年之后。结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表明 ,大别地区广泛存在的燕山期热事件使锆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重结晶作用 ,使锆石晶格愈合。  相似文献   
108.
Introduction Receiver funct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n studying S wave velocity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for about 20 years (Owens, et al, 1987; LIU, et al, 1996), which is a time series ob-tained by the deconvolution of vertical component from horizontal component for teleseismic P waveform. Receiver function represents the teleseismic P plane wave response of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seismic station, from which the source and propagation effects are removed. Receiver funct…  相似文献   
109.
The effect of asymmetry and irregularity of the inputted seismic waves on the earthquake-induce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buildings on natural subsoil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earthquake damage phenomena, theoretical analyses, dynamic triaxial tests and shaking table tests.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at, the asymmetrical and irregular character of the inputted seismic waves themselve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subsoil and buildings in some cases, and this is a necessary factor to be considered in reasonable evaluation for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and other problems relating to the soil deformation due to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10.
Observations of shear-wave splitting at seismic stations above a swarm of small earthquakes on Hainan Island, China, and other examples world-wide, suggest that the time-delays of split shear-waves monitor the build up of stress before earthquakes and the stress release as earthquakes occur. Rock physics experiments on marble specimens also show variations of shear-wave time-delays with uniaxial pressure analogous to the field observations. The rock experiments show an abrupt decrease in time-delays immediately before fracturing occurs. Similar precursory behaviour has been observed before earthquakes elsewhere, and is believed to be important for two reasons. Precursory changes in shear-wave splitting could be used for short-term forecasting, but of greater importance may be the information such behaviour provides about the source processes in earthquake preparation z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