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篇 |
大气科学 | 97篇 |
地球物理 | 43篇 |
地质学 | 85篇 |
海洋学 | 45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与高原春季热力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站2 474个站的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与春季高原大气视热源之间的可能相关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前春高原大气加热对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影响机制。降水EOF分析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主要分为:华南—江淮型和长江中下游型;相关和周期分析表明,300 hPa和400 hPa高原南部地区、500 hPa高原北部地区视热源与华南—江淮降水型之间相关显著,3个区域视热源均与华南降水呈负相关,且与江淮降水呈正相关;200 hPa高原偏北地区、500 hPa高原东部地区视热源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呈负相关,而500 hPa高原西部地区视热源则与长江中下游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以上春季高原不同高度关键区域的视热源可为预报夏季降水提供重要判据;从视热源与各个降水中心的相关特征可见,春季高原上空视热源加热场结构会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雨带南北位置的分布情况。由春至夏高原加热的"气泵"作用,使得由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水汽输送经高原东部地区后,折向东输送至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加热偏强时,水汽向北输送分量加强,雨带偏北,降水"南少北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342.
预制装配式桥墩的抗震性能取决于所采用的连接系统。本文从抗震性能的角度出发,系统地综述了“等同现浇”连接和“非等同现浇”连接的具体构造方式、数值模拟方法及涉及到的抗震问题。其中:在“等同现浇”连接方面,着重介绍了承插式连接、灌浆管道连接和钢筋连接器连接的构造特征、使用位置及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进展“;非等同现浇”连接方面,则侧重阐述桥墩体系从仅设无粘结预应力筋到外置耗能器的演变过程;整理了两类连接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微观实体单元模型、集中塑性铰模型、集中质量模型、多弹簧模型、接缝纤维化模型这5种“非等同现浇”预制桥墩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应用情况。最后,结合桥梁工程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新材料和新技术,展望了预制装配式桥墩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43.
344.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区域旅游空间竞争的支撑。旅游业的发展取决于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研究其空间结构对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旅游资源的大样本数据,从旅游资源的多类型、多层次、多组合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的框架和方法。以海南岛为例,运用点模式分析方法描述海南岛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识别旅游资源开发区,并提出旅游资源开发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海南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尺度规模为30.5 km,各类旅游资源分布差异显著。(2)基于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结果分析,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区,包括三级旅游中心热点区、“一横三纵”旅游带和四个旅游组合区。(3)通过分析海南岛旅游资源开发区的分布特征,发现旅游资源开发区跨界特征明显。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和叠加效应,建议从单一、孤立的开发转变为区域间的整合开发。在省域尺度上,基于大样本量点数据来描述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相对准确。点模式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准确描述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还可以为其他面向空间规划的区域空间分析提供参考。研究结果为区域旅游资源空间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45.
云宏微观物理特征参数(简称“云参数”)是云和降水分析的重要依据,针对2020年6月27日发生在湖北的一次极端暴雨过程,选取风云四号A星(FY-4A)三个波段的原始数据及三种云参数产品与时空匹配的中分辨光谱成像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相比MODIS的窄光谱,FY-4A卫星光谱响应函数的波段普遍较宽,二者在三个通道中心波段的位置上均存在一定的偏移。(2)从原始数据来看,两颗卫星平面分布模态较为一致,FY-4A可见光波段反射率总体上小于MODIS,相关系数为0.91,平均偏差为-0.07;FY-4A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比MODIS偏大近40%,平均偏差为0.05,相关系数仅为0.42;FY-4A红外波段亮温略高于MODIS,平均偏差为3.7K,相关系数达0.93、线性拟合斜率接近1。(3)从云参数产品来看,FY-4A反演的云光学厚度(Cloud Optical Thickness,COT)小于MODIS,深厚密闭的云区差异明显,但相关性较好、二者的拟合呈非线性;与MODIS相比,FY-4A反演的云粒子有效半径(Cloud Effective Radius,CER)区间较窄,云顶温度(Cloud Top Temperature,CTT)略偏高、相关性最好。(4)随着雨强的增大,两颗卫星反演的COT、CER的偏差增大,CTT的偏差减小。
相似文献346.
青藏高原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水文特征被称为“亚洲水塔”, 这一地区广泛分布的冻土及其冻融过程对地表非绝热加热与水文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 恶劣和复杂的地理环境为这一区域的地表冻融过程本地观测和遥感监测均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利用AMSR-2传感器遥感数据开展青藏高原地区的近地表冻融判别算法研究, 包括判别式算法和季节性阈值算法, 并使用4个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的土壤温湿度密集观测网数据对算法进行区域适应性优化。研究特别针对季节性阈值算法进行了两点改进: 首先考虑到地表发射率的变化对于冻融相态的转变指示更为直接,故采用6.9 GHz水平(H)极化的准发射率替换季节性阈值算法中的原有冻结因子; 其次使用一种新的数据归一化方法:标准差归一化方法, 用以替代原有的离差归一化方法, 并通过阈值设定对判别精度的影响分析改进后的优势。结果证明, 冻融判别式算法在升轨时期的整体精度最具优势, 其优势在于能够减少夏季地表发射率复杂变化导致的误判, 基于标准差归一化方法的季节性阈值算法在降轨时期的整体精度具有优势。通过对不同典型区域的冻融土辐射特征和判别精度的分析, 发现地表发射率的变幅(初始液态含水量)大小是影响所有冻融判别算法精度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47.
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的多样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随着草地退化和药材资源减少,青藏高原东部农牧民的生计受到了严重影响.农牧民如何利用生计资产实现生计多样化是该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实地调查采用PRA法,结合调查结果调整了生计资产评估指标,从样带尺度定量分析了高原东部高山峡谷区、山原区和高原区农牧民的生计资产现状、生计多样化特点和今后的生计策略.结果表明:①生计多样化是农牧民普遍采用的生计策略.高山峡谷区农牧民生计多样化水平较高,从事二三产业较多,普遍寻求发展型生计.而随着海拔升高,农牧民的生计多样化水平降低,从事的生计活动类型减少,发展型生计的比例也降低;②海拔较低的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生计资产总值高,而海拔越高的高原区,生计资产总值较低,主要反映在人力资产和自然资产上;③居民所拥有的生计资产与生计多样化水平高度正相关;④农牧民近期仍基于生计资产改善生计策略;⑤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农牧民寻求发展型生计为高原区牧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建议政府围绕生计多样化的制约因素进行投入,以提高牧民的能力,协助高原区牧民建立发展型生计. 相似文献
348.
本文介绍了目前GIS领域的通用交流语言——地理标记语言GML,该语言对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网上共享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GML来实现Mobile GIS多源数据的统一表达,提出了“有线下载,无线服务”模式下基于SVG的GML可视化策略,并给出了进一步优化方案。由于SVG在矢量图形表达方面所具有的种种优势,使基于SVG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9.
350.
基于3维冰雹云模式,采用局地分析预报系统高时空分辨率分析场作为初始场,对鄂西北地区2009年4月15日发生的一次降雹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强对流发展过程的流场、雷达回波、水成物粒子演变特征以及催化机制。研究表明:基于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的3维冰雹云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冰雹云的形成发展演变及人工催化后微物理过程响应。模式输出的雷达回波强度及回波顶高与雷达实测资料相近,最大反射率因子分别为70 dBz、65 dBz,强回波中心基本上位于6~7 km处。冰雹云发展过程中呈现典型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特征,消亡过程流场相反;冰雹胚胎形成主要源于冻滴自动转化,碰并云水和雨水促进冰雹增长;不同时间、不同剂量的催化对于防雹效果差异显著,催化时间越早,催化剂量越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