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篇
  免费   560篇
  国内免费   812篇
测绘学   352篇
大气科学   638篇
地球物理   688篇
地质学   1458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328篇
自然地理   3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北大巴山志留系滔河口组火山-沉积地层发育有粗粒玄武岩、细粒玄武岩、杏仁构造玄武岩和枕状玄武岩四种斑状玄武岩相。它们都属于碱性玄武岩,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富Ti、贫Si,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Th、Rb、Ba)和LREE,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稀土和微量元素标准化配分型式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类似的特征。斑晶主要属于单斜辉石族中的次透辉石-透辉石,具有与全岩相似的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形态,表明四种玄武岩相由同一岩浆源区形成。由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计算获得的初始岩浆深度大于67.65km,表明岩浆源区来自地幔。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在39.93~67.65km、14.52~20.46km、4.62~9.24km三个深度范围发生了储积结晶,最后喷出到地表分别形成粗粒玄武岩、细粒和枕状玄武岩、杏仁构造玄武岩。粗粒玄武岩中富含金云母表明岩浆源区遭受了富不相容元素流体的交代作用。玄武岩全岩、单斜辉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火山-沉积序列共同表明,滔河口组碱性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板内环境。  相似文献   
942.
于兆水  张勤 《岩矿测试》2010,29(1):34-38
在0.10 mol/L酒石酸介质中,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Sb(Ⅲ)和Sb(Ⅴ)。以氢气发生器为氩-氢火焰提供氢气,明显降低了硼氢化钾浓度,改善了测定检出限。考察了酒石酸掩蔽Sb(Ⅴ)的量及共存干扰元素的允许量。方法检出限Sb(Ⅲ)为0.026 ng/L,总Sb为0.019 ng/L。加标回收试验表明,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43.
采用微波萃取-Florisil固相萃取柱净化分离、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中的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氯农药。优化了微波萃取和固相萃取柱净化条件,在最优条件下18种有机氯农药(α-HCH、β-HCH、γ-HCH、δ-HCH、七氯、艾氏剂、环氧七氯、硫丹Ⅰ、p,p′-DDE、狄氏剂、异狄氏剂、硫丹Ⅱ、p,p′-DDD、o,p′-DDT、异狄氏剂醛、硫丹硫酸酯、p,p′-DDT、甲氧滴滴涕)的回收率在89.56%~114.22%。对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的仪器检出限、回收率、精密度和方法检出限进行对比,确定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和气相色谱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实际土壤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使得定性和定量的准确度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44.
基于1980-2020年长江上游夏季径流量、降水和气温等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最优子集回归等方法,分析径流量、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关系,探讨引发径流量变化的前兆气候异常信号,并构建径流量年际增量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径流量多寡直接取决于流域总降水量,两者表现出显著的准两年周期振荡特征,年际增量之间的相关系数(TCC)为0....  相似文献   
945.
浪控三角洲砂体是海陆交互带沉积有利的油气储层和勘探目标,目前业界对其微相划分、沉积机理和沉积模式研究较少.以巴基斯坦N区块为例,依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资料,开展受波浪改造作用的海相三角洲沉积相带划分、展布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大量沉积相标志分析,研究区白垩系处于砂质高能海岸带,三角洲入海口受到强烈的波浪...  相似文献   
946.
The analytical nonlinear theory of magnetic field line random walk predicts the existence of nondiffusive transport for certain forms of the turbulence spectrum. In the present article we use computer simulations to test these predictions made for well-established one- and two-dimensional models of magnetic field fluctua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shown by using simulations, that for a whole family of spectra a non-diffusive behavior of field line wandering can be found.  相似文献   
947.
A novel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the wavelength calibration of the 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LAMOST). The proposed method combines the arc lines and night sky lines, and can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Firstly, the initial wavelength calibration is performed by employing arc lines. Afterwards, the centroids of sky lines are calculated by the initial calibration results and adjusted by the gravity method iteratively. Finally, the ultimate wavelength calibration i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centroids of arc lines and sky lines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wavelengths.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on the data observed by LAMOST, and the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more accurate than that of the calibration only by arc lines or sky lines. The calibration sky lines are dense in the red channel (5,700–9,000 Å) of LAMOST, but only a few ones are in the blue channel (3,700–5,900 Å). The new method achieves excellent results in the red channel as the substantial sky lines are employed, and the calibration accuracy of the blue channel is also enhanced in some degree by the scare sky lines.  相似文献   
948.
By creating and analyzing two dimensional gas temperature and abundance maps of the RGH 80 compact galaxy group with high-quality Chandra data,we detect a high-abundance (■0.7 Z⊙) arc,where the metal abundanc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by ■0.3Z⊙.This structure shows tight spatial correlations with the member galaxy PGC 046529,as well as with the arm-like feature identified on the X-ray image in the previous work of Randall et al.(2009).Since no apparent signature of AGN activity i...  相似文献   
949.
秦岭  傅稻镰  张海 《第四纪研究》2010,30(2):245-261
遗址资源域分析(Site Catchment Analysis)已被广泛应用于对史前经济和人类行为模式的研究中,有别于西方普遍采用的“遗址外”(off-site)研究模式,本文提倡一种以“遗址内”(on-site)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遗址所见大植物遗存,结合古环境研究成果,模拟复原当时的植被分布,进而讨论遗址资源域及其反映的生业经济特点。第一个案例是长江下游的田螺山遗址,属于河姆渡文化(6900~6500cal.aB.P.),分析表明: 早期的水稻栽培活动是长期伴生于采集经济模式中的;  当时的采集经济具有广域性、专门性、季节性和强调储存性等特点;  这一时期聚落的选址会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在步行一天的活动半径便可获得大部分植物资源,但也有一些资源分布于12小时半径之外,必须短期露营(可能与狩猎同时进行)方可获取。第二个案例是中原地区的颍河上游,分析以袁桥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聚落(6000cal.aB.P.): 尽管 2~3 小时的步行范围内就有条件获取各类野生植物资源,仰韶文化时期的生业活动已经集中在更小空间范围内的作物栽培上。遗址资源域缩小、对小范围景观进行改造、聚落间产生土地分配和资源共享等社会关系问题——这些构成了农业聚落资源域的一般特点。比较两个案例,农业聚落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一种景观环境上发生的变化。遗址资源域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早期农业社会的产生、发展及不同生业社会与周边景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50.
对比黑龙江乌拉嘎金矿不同地质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稀土元素总量从普通围岩、蚀变围岩到花岗(闪长)斑岩再到矿体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英安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而金矿石与矿区内其它地质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矿区特征元素与稀土元素的蛛网图均不相同,表明英安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在成因上有着密切关系,它们可能为同源岩浆产物。而目前所探明的金矿体虽然在空间上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但在成因上两者没有必然联系,花岗(闪长)斑岩体只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容矿围岩。在该区今后的找矿工作中,不应仅限于在花岗(闪长)斑岩体内有利部位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