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21篇 |
免费 | 6322篇 |
国内免费 | 84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34篇 |
大气科学 | 7901篇 |
地球物理 | 8476篇 |
地质学 | 17008篇 |
海洋学 | 4445篇 |
天文学 | 1512篇 |
综合类 | 3673篇 |
自然地理 | 39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678篇 |
2022年 | 1485篇 |
2021年 | 1812篇 |
2020年 | 1538篇 |
2019年 | 1623篇 |
2018年 | 1870篇 |
2017年 | 1752篇 |
2016年 | 1970篇 |
2015年 | 1631篇 |
2014年 | 2096篇 |
2013年 | 1928篇 |
2012年 | 1860篇 |
2011年 | 1942篇 |
2010年 | 2081篇 |
2009年 | 2023篇 |
2008年 | 1743篇 |
2007年 | 1683篇 |
2006年 | 1455篇 |
2005年 | 1306篇 |
2004年 | 994篇 |
2003年 | 986篇 |
2002年 | 992篇 |
2001年 | 953篇 |
2000年 | 1126篇 |
1999年 | 1540篇 |
1998年 | 1270篇 |
1997年 | 1362篇 |
1996年 | 1116篇 |
1995年 | 1057篇 |
1994年 | 935篇 |
1993年 | 810篇 |
1992年 | 667篇 |
1991年 | 478篇 |
1990年 | 327篇 |
1989年 | 353篇 |
1988年 | 299篇 |
1987年 | 208篇 |
1986年 | 165篇 |
1985年 | 122篇 |
1984年 | 102篇 |
1983年 | 79篇 |
1982年 | 78篇 |
1981年 | 55篇 |
1980年 | 51篇 |
1979年 | 37篇 |
1978年 | 16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6篇 |
1958年 | 2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71.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2.
莱州湾地区10万年以来沉积环境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热释光测年和地球化学标志法研究了莱州湾地区沉积环境的变化。石英的375℃热释光峰作为测年基础。岩芯样品的测定结果、反映了自全新世(1.2万年)至晚更新世(11万年)地层的年代特点。实验中来用了Sr/Ba、Rb、Mn/Fe和CaO作为地球化学标志,所得数据经Sheppard方程和Fisher判别处理。在得到的沉积环境变化曲线和大洋δ~(18)O曲线对比中可以看出,本区在十万年以来出现过三次海陆相地层变化序列,其中在距今11—7万年和深度为43.5—60m处,在距今4.6—2.1万年和深度为23—35m处,以及在距今1.1—0.6万年和深度为8—11m处出现过三次海相地层,分别与沧州、献县和黄骅海侵事件相应,并同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3.
采用高压超临界CO2地球化学反应器对CO2在煤储层中的地质埋藏进行模拟,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对淋滤液和煤样中的10种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对煤中微量元素在CO2的地质埋藏过程中的迁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CO2的地质埋藏过程中对煤的有机组成和无机矿物等均具有改造作用,从而影响到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和迁移特征,Cr、Zn、Cu等元素迁移能力相对较强,而Co、Ba、V等元素相对较弱;元素迁移能力大小顺序为:CrZnCuNiCdMnCoBaV。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177.
地面臭氧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Ⅱ.可见光波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广州鼎湖山近地面O3、NOx、太阳辐射,气象参数等项目的观测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地面O3与NOx等微量气体及太阳可见光辐射的变化规律,详细讨论了可见光波段、不同天气条件地面O3与NOx、光化学反应、气溶胶、可见光辐射等之间复杂的关系.提出以光能量传输与守恒的观点来考虑大气中与可见光辐射有关的主要过程,并以此来研究大气光化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能量规律,建立了一个简单、实用、省时的统计模式,用于计算地面O3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情况下,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得均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78.
179.
简要叙述了电磁波CT成象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诸如机场跑道、隧道工程和高层建筑地基评价中的应用。通过井下激发和观测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利用CT技术重建了地下介质在观测平面内相对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图象,这些图象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地下介质的构造形态、地层界面、风化壳以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在岩土工程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0.
Analyses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nd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over urban and industrial regions in Northeast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