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2篇
  免费   903篇
  国内免费   1234篇
测绘学   299篇
大气科学   785篇
地球物理   1163篇
地质学   2132篇
海洋学   906篇
天文学   244篇
综合类   598篇
自然地理   48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南海北部冬季和夏季浮游哲水蚤类群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4年2月10日-3月6日(冬季)和8月26日-9月6日(夏季)在南海北部的两个航次中用浮游动物大网垂直拖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的浮游桡足类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哲水蚤类70种,冬季航次62种,夏季航次62种,种类的季节变化不大。在海洋站位,每个站位出现的哲水蚤类为4-41种,近岸的站位出现的种数少,向远海逐渐增多。哲水蚤总丰度冬季为10-353个/m3,夏季为13-205个/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哲水蚤生物量干重冬季为0.80-33.39mg/m3,夏季为0.64-5.81mg/m3,从近岸到远海减少。种类多样性指数采用香农-威弗指数,冬季为0.80-4.39,夏季为2.12-4.66,在近岸较低,远海较大。优势度大于2%的种被认为是优势种。冬季的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狭额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tenuis)、弓角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arcuicornis)、长尾基齿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达氏波水蚤(Cosmocalanus darwini)。夏季的优势种(类)为:微刺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小哲水蚤(Nannocalanus minor)、狭额真哲水蚤、亚强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小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Temora turbinata)、柱形宽水蚤(T.stylifera)、异尾宽水蚤(T.discaudata)。这些种在各个站位占总丰度的15%-92%(平均为48%)。优势度大于5%的种有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狭额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异尾宽水蚤,各种的丰度(除狭额真哲水蚤外)从近岸向远海降低。在远海深水的站位,出现了热带暖水种乳点水蚤属的腹突乳点水蚤(Pleuromamma abdominalis)、瘦乳点水蚤(P.gracilis)和粗乳点水蚤(P.robusta)。哲水蚤目种丰富度、桡足类丰度、多样性指数、优势种丰度从近岸到远海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桡足类群落从近岸到远海的演替。  相似文献   
312.
胶州湾毛颚类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倩  孙松  霍元子  杨波 《海洋与湖沼》2010,41(4):639-644
根据2006年9月—2007年8月胶州湾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毛颚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摄食、生物量、生产力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毛颚类3种: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拿卡箭虫(Sagitta nagae)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其中强壮箭虫全年出现,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年平均密度达到45.3ind/m3;拿卡箭虫和百陶箭虫在秋、冬、春季出现,年平均密度分别为0.17ind/m3和0.35ind/m3。通过推算得到胶州湾毛颚类年平均生物量为107.92mg/m2,年平均生产力为1.47mgC/(m2·d),占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11.6%。毛颚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在冬季达到全年最大值,分别为5.71%和83.47%,在春季、夏季、秋季毛颚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摄食压力分别为0.67%、0.08%、6.48%,对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27.00%、2.48%和48.88%。由此可见,在冬季毛颚类的摄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等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13.
宋婷婷  何捷  林理彬  陈军 《海洋学报》2010,32(9):6480-6486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金红石相和单斜相VO2晶体的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在计算中采用局域密度近似结合Hubbard U模型(LDA+U)描述电子的局域强关联效应,同时也利用微扰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两种相结构的声子谱.计算结果表明V原子3d电子轨道中x2-y2轨道能级分裂决定了VO2晶体在不同相结构下的金属和绝缘体特性.零温状态方程计算揭示了在68 GPa时可以发生从单斜结构  相似文献   
314.
宋文涛  林峰  方哲宇  朱星 《海洋学报》2010,32(10):6921-6926
利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观测并分析了两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的激发和聚焦现象. 用线偏振光照射有半个周期相位差的环状沟槽结构与有半个周期位相差的环状狭缝结构,得到了单点的SPP聚焦. 有限时域差分法的模拟结果验证了实验中观测的现象. 这两种相位错位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结构,突破了由于干涉导致的线偏振光不能得到单个聚焦点的限制. 与采用径向偏振光激发而得到单个聚焦点的方法相比,线偏振光不需要聚焦,也不需要将光束中心对准纳米结构的几何中心即可得到单点聚焦.  相似文献   
315.
严冬  宋立军 《海洋学报》2010,32(10):6832-6836
在周期脉冲撞击的两分量Bose-Einstein凝聚系统中,研究了量子混沌对单粒子相干和对纠缠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混沌促使单粒子相干发生强烈衰减并保持着较低的相干度,同时对纠缠出现最大值并在较短时间后消失.利用单粒子相干的这种性质可以直接测量量子混沌存在的相空间结构,有利于预防Bose-Einstein凝聚的瓦解和控制凝聚体的混沌行为.  相似文献   
316.
元基因组用于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富超  周婕  秦松 《海洋科学》2010,34(5):79-82
<正>微生物学100多年的研究发展表明,目前能够在实验室纯培养的微生物仅占其总数的不到1%,绝大多数微生物不可培养,并且代谢功能未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Lane等[1]认为简单的形态学、生理  相似文献   
317.
使用三重嵌套的HYCOM(The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数值模式模拟气候态东海黑潮。模式水平分辨率从大区模式的1°×1°cosθ提高到小区模式的1/8°×1/8°cosθ。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1)高水平分辨率模式对黑潮特征量的模拟有明显的改进。这些改进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地形分辨率的提高和改善的斜压效应。(2)小区模式的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PN断面的垂向结构。基本反映了PN断面流速和流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流速最强、流量最大,秋季流速最弱、流量最小,冬、春两季处于过渡期。(3)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东海黑潮东侧的逆流。该逆流流速稳定,夏季流速略大。(4)模式模拟出了PN断面的流速双核结构。  相似文献   
318.
Seasonal chang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reproductive status of phytal harpacticoid copepods in the shallow sublittoral bottom at two sites (Masan-ri and Guryongpo) in Pohang (Korea) are described monthly over a period of 1 year (October 1996 to September 1997). A total of 36 harpacticoid species was identified and the numerically dominant copepods were made up of the families Porcellidiidae and Tisbidae. Although the number of species did not show a seasonal trend, total harpacticoid density revealed a favorable distribution for the warmer season (spring and summer) at both site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univariate indices such as density, evenness and diversity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For example, the dominant species fluctuated seasonally in abundance and their maximum densities were found to be temperature- (+ with Porcellidium ofunatense) and nutrient-dependent (+ with Scutellidium longicauda acheloides, + with Zaus unisetosus, and ? with P. wandoensis). In addition, the dominant species appeared to breed year round and their reproductive indic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om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 pH (+), and phosphate (+). Three species (S. l. acheloides, P. wandoensis, and P. ofunatense) showed maximum density two or three months after their reproductive activity reached a maximum. Overall,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a phytal harpacticoid community could be explained by combin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supporting the complexity and biodiversity for this specific group of species in coast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319.
西藏冈底斯带广泛分布晚白垩世埃达克质岩,其岩石成因一直存在争论,并且对于成矿潜力的研究也十分有限.为此对谢通门县斯弄多-加多捕地区具铜矿化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以探明岩石成因及成矿潜力.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时间为晚白垩世(83.1± 1.6 M...  相似文献   
320.
论述了大陆俯冲碰撞带中地幔橄榄岩的基本特征和成岩类型,并重点讨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不同性质的橄榄岩及其成因。根据岩石学特征,我们确定柴北缘超高压带中发育有两种类型的橄榄岩:(1)石榴橄榄岩,岩石类型包括石榴二辉橄榄岩、石榴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石榴辉石岩,是大陆型俯冲带的标志性岩石。金刚石包裹体、石榴石和橄榄石的出溶结构、温压计算等均反映其来源深度大于200km。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橄榄岩的原岩是岛弧环境下高镁岩浆在地幔环境下堆晶的产物。(2)大洋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与变质的堆晶杂岩(包括石榴辉石岩、蓝晶石榴辉岩)和具有大洋玄武岩特征的榴辉岩构成典型的蛇绿岩剖面,代表大洋岩石圈残片。这两类橄榄岩的确定对了解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性质和构造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