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0篇
  免费   1047篇
  国内免费   1400篇
测绘学   814篇
大气科学   869篇
地球物理   991篇
地质学   2809篇
海洋学   930篇
天文学   189篇
综合类   469篇
自然地理   666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蔡勤  柴秀梅  周红根  李冰峰  杨莹  朱毅 《气象》2011,37(8):1045-1048
2009年2月8日至16日徐州天气雷达开机过程中,产品出现断断续续的拉丝现象,产品拉丝处图像掩盖了实际回波,而检查雷达的各项标校参数,其值均在正常范围且无任何报警,雷达回波异常,使雷达不能正常发挥其有效的作用。通过对CINRAD/A雷达伺服信号链路进行分析,查找闪码故障的产生原因和检测检修方法,为雷达技术保障人员提供现场维修、维护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2.
加标回收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及回收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水质分析中加标回收分析的方法步骤、条件控制及计算方法。当加标体积影响试样在加标水样中的浓度时,直接使用回收率理论计算公式的计算值,均较其真实的回收率偏低,且其偏低值随加标体积的增加而增大。根据加标回收分析的定义,分别以加标前后被测组分质量浓度(mg/L)的变化或含量(μg)的变化为依据,导出两个计算加标回收率的实用公式。采用该公式,加标体积可以不受严格控制,其计算结果与真实的回收率一致,适用于日常水质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63.
正态分布检验在地下水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松  饶竹  黄毅  贾静 《岩矿测试》2010,29(5):585-589
对地下水调查中37种必测组分检测过程的替代物进行筛选,应用D’Agostino法对替代物的测量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利用正态分布函数"3σ"原则,定义了各替代物质量控制指标的有效区间。应用正态函数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计算得到各替代物有效区间内的正态函数分布概率均大于97%,替代物过程能力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二溴氟代甲烷、甲苯-d8、对溴氟苯、1,2-二氯苯-d4、氟苯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过程选用的替代物质量控制过程处于稳定的监控状态;2,4,5,6-四氯间二甲苯、二丁基氯菌酸酯、p-三联苯、十氯联苯等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过程选用的替代物监控指标分析过程能力不足。建议参考美国EPA方法中有关监控指标质量控制区间的要求,适当放宽对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流程中选用的替代物质量控制区间的有效范围。正态分布在地下水检测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为实验室检测过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4.
尕尔穷铜金矿床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带上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突破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床.矿区产出的矽卡岩为典型的钙质矽卡岩,其矽卡岩矿物主要由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符山石、矽线石等组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和钙铝榴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绿泥石可见铁绿泥石及铁镁绿泥石两种.石榴子石成分剖面显示其矿物组分随着石榴子石环带的变化而变化,表明矿区矽卡岩不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平衡条件下形成的,指示矿床形成过程中热液流体具有多期多阶段性.尕尔穷矿区矽卡岩具有良好的分带性,表现为从靠近岩体的深部到靠近围岩的浅部具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相→透辉石-硅灰石相→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相的分带特征,并伴随一定的矿化组合.典型矽卡岩矿物端员组分的识别及其Fe2+/Fe3+的比值计算结果表明,尕尔穷矿床形成于相对氧化环境.辉石组分中Mn/Fe比值的特征表明尕尔穷矿区具有一定的寻找钼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5.
中国南方风化磷块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中国南方风化磷块岩中的风化磷矿的自然类型可分为两类七种型式,其中以“原位面型风化磷矿”和“位移溶洞砂砾磷矿”为主。风化磷矿是由其原矿的自身特性与外部适宜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主导)综合作用的产物。根据碳酸盐、磷酸盐矿物分解、淋失程度可划分为弱风化、风化、强风化三个阶段。可用直接法、间接法和数学法3类共13种方法加以判别  相似文献   
166.
准噶尔盆地周缘山脉抬升-剥露过程的FT证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结合温度.时间热模拟反演的研究,探讨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的抬升.剥露作用过程及其差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周缘造山带自晚三叠世至新近纪至少经历三次大的抬升-剥露事件,结合样品位置分析,推测准噶尔盆地周缘造山带的抬升-剥露作用具有明显不均一特征.始于晚三叠-早侏罗世的山脉抬升作用范围有限,仅局限于准噶尔东北缘;但是,发生在中-晚白垩世(~115~95Ma)的这期构造抬升作用在盆地周缘的所有山系都有记录;古近纪早期(~60~50Ma)在准噶尔盆地北缘有一期隆升事件,但该事件也仅仅局限于盆地北缘;新近纪~25Ma以来发生在巴里坤(博格达山)的局部抬升冷却事件,仅仅局限于天山北缘,而此时准噶尔盆地的东西两侧山脉可能相对稳定.推测该期抬升事件应是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在天山地区的构造表现.  相似文献   
167.
采用RAMS/CFORS Ⅱ模式模拟了一次低空核试验烟云的传输和沉降过程。CFORS Ⅱ模式是在RAMS/CFORS模式的基础上开发的,可用于对核试验放射性烟云长距离输送和沉降过程的模拟研究。模拟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低压槽系统对本次低空核试验烟云的水平传输和垂直扩散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烟云的长距离传输速度呈现出随高度递减而减小的趋势,在6000m以上,烟云在爆后48h即东移入海,6000m以下,烟云在中国大陆的扩散和沉降维持了5d以上;爆后2天内以大粒子沉降为主,其后以小粒子沉降为主,小粒子的放射性远小于大粒子,在爆后第4天,放射性沉降就减小了3个量级,而小粒子的沉降范围是大粒子的5倍以上。通过模拟和观测对比表明,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烟云的传输和沉降态势。  相似文献   
168.
新建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设计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随着观测系统的加强,中国陆续出现许多新建的地面台站、地面自动观测站,但对这些新出现的台站由于缺少长时间序列的历史观测资料,无法通过本站观测统计分析建立质量控制技术.本文在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基础上,将全国地面观测站按照地域和气候特征分为8个区域,利用过去25 a存档的地面观测资料建立一套适合于新建地面自动站资料控制技术,对气压和温度采用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和空间一致性检查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并利用该质量控制技术对华南、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地区2005年地面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能有效地将有问题的资料标识出来,可为新建地面自动站资料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质量保障.不同区域的资料质量控制检查需依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划分和统计,这样更能保障质量控制后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9.
Based on the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ata of CN05.2 from 1961 to 2012, cold events (CEs) are first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duration: strong cold events (SCEs) and weak cold events (WCEs).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s, SCEs, and WCEs during springtime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pre-1990s epoch, ENSO and Arctic Oscillation events in the previous winter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CEs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The multidecadal variations of CEs, SCEs, and WCEs are obvious. The intensity trend for SCEs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but it seems less apparent for WCEs.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when both SCEs and WCEs occur, a typical East Asian trough in the 850- hPa wind field, whose northwesterly wind component invades Northeast China (NEC) and causes freezing days, can be found in every decade. For the SCEs, a cold vortex, with its center located over Okhotsk and northeasterly current affecting NEC, is found as an additional feature. For the WCEs, the cold vortex is located in Karafuto and its northwesterly airflow intrudes into NEC. As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CEs and WCEs, the northwestern flow is weaker while the northeastern counterpart is stronger during the SCEs, in all decades. In the Takaya–Nakamura flux and divergence fields, for the SCEs, a divergence center exists over NEC; and over its downstream regions, a stronger divergence center appears, not like a wave train. However, the opposite is the case for the WCEs; moreover, the wave train appears clearly during the WCEs, which means that the wave energy can propagate and dissipate more easily during WCEs.  相似文献   
170.
黄毅  王小娟  黄鑫 《气象科技》2009,37(1):125-126
多年来,PCVSAT单收站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气象信息服务等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