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河南省区域暴雨的客观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层聚类分析入手,利用微机对1980~1995 年河南省213 场区域暴雨过程的500 hPa 高度场进行客观分型,得出了4 类天气形势及其与暴雨落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2.
Along with the reduction of sediment yield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the erosion of the Huanghe River Delta aggravates, which has become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threatens the coastal protection structures. Starting from the study of the erosion resistibility of the sedi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rosion phenomenon. This paper takes Diaokou as the study area and takes soils as samples which are mixed with clay into reconstructed samples whose ratio of clay content are 5%, 10%, 15%, 20% respectively, then dynamic tri-axial apparatus is applied to simulate wave loads of different intensity; then the resistibility of soil to erosion is determined via concentrated flow test and the structural property is determined via the disintegration test. Finally, the resistibility to erosion and the structural property of the non-compressed soil sampl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mpressed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s that liquefaction failure exert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esistibility to erosion and the structural property of the silty soil in the Huanghe River Delta.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erosion studies, the liquefaction phenomenon shall be fully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93.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再研究:从地质调查到矿物记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蛇绿岩带出现于全球大多数碰撞构造带上,通常是板块缝合带的标志,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岩带对于此种概念模型是毫无争议的。根据近年来现代洋壳和蛇绿岩研究成果以及分析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中法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再次对西起日喀则拉孜、东至泽当金鲁,长约500km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岩进行了研究。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500多个尖晶石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探讨蛇绿岩的成因及其动力学背景,提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属于超俯冲作用(suprasubduction)的产物,与近年来其他研究成果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94.
在电镜扫描和高精度的粒度分析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西安至禹门口高速公路路基黄土采用强夯处理前后的粒度组成变化,并分析了这种变化及其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得出了“强夯的冲击能破坏了黄土的初始颗粒骨架,黄土中集粒、团块表面的胶结物剥落,颗粒变细,并填充到孔隙中,使得孔隙减小,土体结构变密,黄土湿陷性减弱甚至消失”的重要结论。揭示了强夯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95.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响应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山-)熊(耳山)地块、南秦岭与川西金、铅锌-汞锑、钼-钨等矿床聚集区是秦岭成矿带乃至我国中央造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华熊地块金、钼成矿,还是南秦岭及川西金、铅锌和汞锑矿床,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容矿与含矿建造、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及时空分布规律,均与中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体系具密切的耦合关系.具体分析了大陆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构造-岩浆活动过程中,成矿构造地质背景、成矿盆地环境、沉积建造、成矿作用与矿床分布规律对大陆造山作用的耦合与响应.  相似文献   
96.
97.
介绍了利用边界层特征量——摩擦速度和梯度Richardson数制作河南省沙尘天气短期预报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方法更能够从本质上反映沙尘天气产生的机制,定性预报准确率为62.5%。  相似文献   
98.
秦岭勉(县)略(阳)缝合带及南秦岭地块的变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将变质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相结合,将造山过程与变质演化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勉(县)略(阳)缝合带的康县—高川段变质动力学特征及其与佛坪递增变质带的关系,认为该区变质作用时空演化特征表现为:不同构造环境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变质(如俯冲、拉张等),同一地带不同时期或阶段变质类型的叠加(如俯冲与碰撞),不同地段具差异抬升的历史等特征,从而导致变质类型在空间上的复杂性。这一结果也表明勉略带是一复杂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其内部不同的一系列构造岩片早期曾有不同的变质演化历史,后期经历了相似的变质叠加,最后在构造作用下差异抬升。该区变质作用演化可细分为4个阶段:主体发生于海西期并延续至印支早期的拉张变质作用阶段,晚海西—印支期俯冲变质作用阶段,印支晚期碰撞变质作用阶段和印支末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退变质作用阶段。勉略缝合带康县—高川段不同岩片及佛坪递增变质带的PTt轨迹研究,揭示了它们不同的变质动力学演化及俯冲、碰撞、拆沉的构造演化过程和机制,也反映了缝合带是由不同层次、起源和环境的岩石经构造作用混杂而成,并经历了后期差异隆升剥蚀历史。  相似文献   
99.
从豫西熊耳群金矿地质特征看陕西熊耳群找矿方向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豫、陕熊耳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的构造环境等方面详细对比,总结了豫西熊耳群中金矿的矿床类型、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构造等地质特征,并将其与陕西熊耳群相比较,认为缺失下熊耳群许山组陆相大山岩这一重要含金层位和成矿层位是陕西熊耳群中缺乏大型金矿床的主要原因,同时,从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源性、控矿构造的相似性对陕西熊耳群的找矿方向和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0.
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0年4月26日青海共和7.0级地震前,共和震中周围及附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地震活动性和前兆异常,其中地震频次、条带、空区、地下水(水流量和氡值)异常十分显著。在分析这些典型异常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孕震的阶段性与前兆阶段性的关系,同时对地震震源机制和可能的孕震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