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提出了一种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并应用于地震的地点预测。震例的空间扫描异常区的对比表明,该方法比单项地震预报方法圈出的异常区不仅范围小,而且包围或接近震中。  相似文献   
62.
樊敏  郭亚琳  李富程  王青 《地理科学》2017,37(3):464-472
基于岷江上游山区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和植被生境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借助分形和贝叶斯模型,定量刻画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山区聚落生态位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岷江上游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间隙度维数分别为0.949、0.942、0.890、0.960,汉族聚落生态位的高间隙度维数,揭示了山区汉族聚落封闭性特点。同时,流域内1 667个聚落生态位间隙度维数(0.946)与藏族(0.949)相似,表明藏族聚落生态位空间异质性特征能够反映整个流域山区聚落生态位空间分异程度。② 岷江上游藏-羌-汉-回聚落生态位内的植被生境适宜性指数均值分别为:2.816、2.622、2.529、2.644,说明山区聚落生态位的空间分布与植被生境相适宜。同时,流域内1 667个聚落生态位几何特征对植被生境的敏感程度(0.601)与羌族(0.610)相似,表明羌族聚落生态位的几何特征具有典型性。③ 藏-羌-回-汉聚落生态位的空间聚簇性地域分异明显、地理边界清晰,说明聚落生态位的民族属性对聚落区位、规模和形态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3.
Lu  Ying  Sun  Xuefeng  Xu  Xinmin  Liu  Yalin  Yi  Shuangwe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0,30(9):1436-1450
The Lanshanmiao(LSM) Palaeolithic site,which was excavated in the summer of 2017 by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is the only excavated palaeolithic site in central Zhejiang Province to date.Luminescence dating methods,including 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 and thermal transfer OSL(TT-OSL) for quartz and post-infrared(IR) stimulated luminescence(p IRIR290) for feldspar,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the LSM sit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SM section developed before 145.5 ± 12.5 ka and ended after 17.1 ± 1.0 ka.The TT-OSL dating of samples NJU2576 and NJU2615 showed that palaeolithic artifact-bearing layer was between 150 and 100 ka in age.The age range of the palaeolithic layer mainly corresponded to the transition between Marine Isotope Stage(MIS) 6 and MIS5.Our study showed that hominins prominently occupied the LSM site during the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stages,when it exhibited a floodplai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64.
本文利用丽江机场2013~2015年自动气象站地面风场资料,分析了地面风场变化特征,并就地面风的飞行气象保障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丽江机场各季盛行偏西南风,且风速最大;东北风频率较大,常造成顺风超标;白天盛行西南风,夜晚和早晨盛行东北风;大风主要出现在1~4月12~18时;风切变有93%出现在冬春季。  相似文献   
65.
随着地基GPS技术日益完善以及GPS在气象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化,地基GPS探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大气水汽探测手段,总结了地基GPS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了其误差产生的原因,验证了GPS反演大气水汽含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堑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新生代近南北走向地堑构造是高原现今最为显著的构造现象,对探讨青藏高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今高原研究的热点构造问题之一。针对目前地堑构造研究中存在的分布范围、形成时代和形成机制等关键问题,根据笔者新的研究和对以往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地堑构造广泛发育于喜马拉雅地体、冈底斯地体和羌塘地体,地堑构造形成于14~7Ma。地堑构造是高原地壳南北向强烈挤压短缩隆升之后,构造体制发生转变并在深部热动力学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结果,地堑构造标志着高原隆升作用由早期挤压短缩机制向晚期深部热动力机制的转变,并非高原隆升达到最大高度重力塌陷的标志。  相似文献   
67.
68.
运用Dickinson三角图解和碎屑锆石年龄分析方法,对松潘地区白龙江隆起西段尕海盆地上白垩统热鲁组物源及沉积背景进行了研究。热鲁组砂岩岩屑以变质岩为主,碎屑物质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Dickinson三角图解显示热鲁组砂岩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的石英再旋回和过渡再旋回带;碎屑锆石分析显示最新年龄为137Ma,指示该地层时代应晚于早白垩世早期;碎屑锆石U-Pb年龄基本上继承了区域上三叠纪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说明热鲁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区域上三叠纪地层,较少或几乎没有来自前三叠纪地层,而现今展布于盆地周围的下伏前三叠纪地层,晚白垩世时期尚未出露遭受剥蚀,同时这一结论也与松潘地区的热年代学数据揭示的构造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69.
西藏多龙矿集区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在增生楔基础上发育的超大型岛弧斑岩铜金矿床。对多龙增生杂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了多龙增生杂岩中辉长岩的成岩时代。由LA-ICP-MS测得的辉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46.0±1.4Ma,代表了岩浆的结晶年龄。辉长岩以低钛、富钠、富镁、贫钾、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U、L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为特征,具有与岛弧玄武岩相似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相对于原始地幔具高Sr、低Nd的同位素组成和古老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0.54~0.99Ga),属于增生楔基础上发育的板内岛弧辉长岩。由此认为,多龙矿集区早三叠世末岩浆活动很可能是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诱发洋壳物质与岩石圈地幔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该发现和认识为班公湖-怒江洋早三叠世向北俯冲,提供了重要的岩浆作用证据。  相似文献   
70.
黄河“96.8”洪水是一次重要的强降水过程引起的。黄河流域地形复杂 ,而且降水时间分布极不均匀 ,预报难度较大。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REM模式 (简称 LASGREM)对这次洪水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报。同时应用 L ASGREM的输出产品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黄河“96.8”致洪暴雨的模拟预报能力较强 ,适合于黄河水文气象业务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