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55篇
  免费   26032篇
  国内免费   50883篇
测绘学   10784篇
大气科学   24173篇
地球物理   18422篇
地质学   56171篇
海洋学   22121篇
天文学   1171篇
综合类   7291篇
自然地理   8637篇
  2024年   452篇
  2023年   1235篇
  2022年   3121篇
  2021年   4003篇
  2020年   4113篇
  2019年   7426篇
  2018年   7016篇
  2017年   6631篇
  2016年   6645篇
  2015年   6915篇
  2014年   6334篇
  2013年   7493篇
  2012年   7735篇
  2011年   7691篇
  2010年   7584篇
  2009年   6868篇
  2008年   6418篇
  2007年   6214篇
  2006年   5721篇
  2005年   4997篇
  2004年   4535篇
  2003年   3654篇
  2002年   3548篇
  2001年   3129篇
  2000年   2563篇
  1999年   1907篇
  1998年   1772篇
  1997年   1820篇
  1996年   1420篇
  1995年   1331篇
  1994年   1188篇
  1993年   1146篇
  1992年   1005篇
  1991年   729篇
  1990年   717篇
  1989年   586篇
  1988年   494篇
  1987年   383篇
  1986年   317篇
  1985年   249篇
  1984年   289篇
  1983年   167篇
  1982年   205篇
  1981年   148篇
  1980年   107篇
  1979年   127篇
  1978年   52篇
  1977年   48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P矢量方法在南海夏季环流诊断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基于1998年6~7月南海调查航次的CTD资料,对南海环流采用最近发展的P矢量方法进行诊断计算.计算结果:黑潮向西入侵南海,然后做反气旋弯曲向东北方向流动,最终有通过巴士海峡流出南海的趋势.在南海北部存在一个气旋性环流,这个环流的强度和范围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该环流的冷中心位置随深度增加稍向南移.南海中部、越南以东海域存在一个明显的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尤其在200m及其以上水层均相当稳定,反气旋涡位于越南以东,其中心位置在11°53'N,111°50'E,气旋涡的中心位置在13°17'N,112°55'E,两者的尺度皆约为250km.吕宋岛西侧存在一个反气旋涡.在计算海区南部、巴拉望岛西南海域,100m以上层存在一个反气旋式涡.从各层流场分布均可以显示海流在西部强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2.
黄渤海海域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白鼠生物测试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有毒虾夷扇贝体内的毒素成分,共检出了6种麻痹性贝毒组分,主要以毒性较低的C1和C2毒素为主,GTX3和GTX2次之,STX和neoSTX含量很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到的各毒素组分毒性总和与小白鼠生物测试法毒性测试结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993.
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渗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水幕系统进行了概化,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某地下水封石油洞库无水幕和有水幕条件下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区的渗流场。利用所建模型预报了2种条件下涌入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涌水量、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扩展情况及洞库上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由预测结果可知,2种条件下洞库涌水量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而有水幕条件下的地下漏斗扩展范围和速度均比无水幕条件小;在洞库开挖初期水幕作用较小,随时间延长作用愈加明显,因此水幕系统在保证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的储油安全和保护周围地下水资源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黄东海海区总悬浮物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黄东海水体散射特性非常复杂,这是造成该海域水色区划特点显著的原因之一。文中利用2003年4月黄东海试验数据(HD200304)对总悬浮物(TSM,Total Suspended Matter)的后向散射概率~bbs和单位散射系数bs*进行研究。基于对现场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开发了总悬浮物后向散射概率模型,通过相对偏差分析表明,有近90%的样品反演相对偏差控制在±30%之内。对总悬浮物单位散射系数研究时,选择555 nm为参考波段,开发了不同波段间总悬浮物单位散射系数关系模型,通过相对偏差分析表明,有近94%的样品反演相对偏差在±10%之内,反演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995.
996.
海洋微藻多糖微波提取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自养小球藻(Chlorella autotrophica)为实验材料,采用微波法提取多糖,以温度、时间、pH以及微波功率4个因子建立正交实验,考察单因素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70℃、时间30min、pH为7、功率为600W条件下粗多糖的产率最高,为291.13mg/g(粗多糖/干重),远高于传统热水浸提法所得粗多糖产率(78.52mg/g,粗多糖/干重),且所得粗多糖与热水浸提法获得的粗多糖具有相似的红外光谱。说明,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与热水浸提法相比,微波提取法不仅不会破坏多糖的结构,还有耗时短、有较高的多糖产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7.
长江口基础生物资源现状及年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探讨长江口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对生物栖息环境的保护措施,2004年对长江口海域的基础生物资源进行4次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5月份有5门39属86种,8月份有6门48属139种,河口锋附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较多,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浮游动物5月份为77种,8月份为91种,中小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在河口锋附近水域较高,主要优势种有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等,大型浮游动物种类数量较高的区域位于长江冲淡水以外的海域,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2004年共鉴定底栖生物146种,5月份63种,8月份108种,其中多毛类41种、甲壳类41种、软体动物32种、棘皮动物6种、鱼类21种、其他4种;长江口沿岸的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嵊山岛共鉴定潮间带生物126种,其中5月份86种,8月份71种;鱼卵仔鱼计8目20科30属34种,鱼卵中绝大部分为凤鲚,其数量占95.7%,仔鱼以中华小公鱼出现频次最多。通过年际变化分析表明,长江口门以内区域浮游生物种类明显下降,长江冲淡水区域的生物资源基础饵料生物种类数基本保持稳定,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硅藻比重减少,甲藻增加,长江口区域的潮下带和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口门以内区域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998.
1Introduction The ocean covering more than 70% of theearth’s surface represents a less explored environ-ment for microbial diversity(Yu etal., 2005). As agreat promising source for new natural productswhich have not been observed from terrestrial micro-o…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对陕西南部的佛坪县2002年6月8日——lO日的降水达到了489mm的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的初步分析,对进一步了解大尺度环流背境场下的强降水过程的成因,提高对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本文收集的降水过程期间的天气图和传真图资料对预报员和海洋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1997年8月、1998年2~3月和1998年8月,调查分析了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平面、垂直、总日和季节)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的平面分布不均匀,各类群具有不同的密集区,并存在明显的地理差异,垂直分布存在6种模式,以标准单峰和弱单峰为主,分布类型的多样化是由于微微型浮游植物固有的垂直分布模式和研究海域复杂的地形及水动力(如跃层等)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微型浮游植物的丰度存在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现象;在季节变化方面,各类群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平面分布的重要因子,而光辐照度、温盐跃层是影响垂直分布的重要因子,微微型浮游植物不同类群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位移”现象,此与不同类群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对光的利用能力不同以及生存空间的互补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