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71篇 |
免费 | 2335篇 |
国内免费 | 37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85篇 |
大气科学 | 1518篇 |
地球物理 | 1733篇 |
地质学 | 6134篇 |
海洋学 | 2721篇 |
天文学 | 108篇 |
综合类 | 858篇 |
自然地理 | 13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344篇 |
2022年 | 676篇 |
2021年 | 778篇 |
2020年 | 684篇 |
2019年 | 779篇 |
2018年 | 661篇 |
2017年 | 648篇 |
2016年 | 645篇 |
2015年 | 695篇 |
2014年 | 688篇 |
2013年 | 836篇 |
2012年 | 909篇 |
2011年 | 919篇 |
2010年 | 862篇 |
2009年 | 877篇 |
2008年 | 902篇 |
2007年 | 850篇 |
2006年 | 802篇 |
2005年 | 602篇 |
2004年 | 445篇 |
2003年 | 337篇 |
2002年 | 337篇 |
2001年 | 308篇 |
2000年 | 222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54年 | 8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从数字城市建设的特点、特征入手,阐述了几种建设模式、主要建设内容、组织实施,按照公共产品与区域经济有关理论,实证了城乡统筹建设模式对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传导与辐射作用,并从区域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消费市场培育等角度给出了进一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2.
西湖凹陷输导体系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导体系是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断裂、砂岩层和不整合面作为西湖凹陷输导体系的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了盆地各成藏单元流体纵、横向运移的复杂输导网络系统。根据断裂、砂岩层、不整合面等输导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组合关系,总结出顺向断层阶梯型、反转断层丘型、调节断层"Y"型和"T"型4种典型输导体系样式。输导体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样式决定着油气藏层位的分布;输导体系组成地质要素控制着油气藏类型的分布。 相似文献
93.
西非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深水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大西洋的构造演化,划分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明确了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沉积特征,分析了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成藏特征,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方向。研究表明,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盆地经历了裂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早白垩世裂陷期,构造活动强烈,以陆相沉积为主;晚白垩世至今的漂移期构造活动弱,以海相沉积为主。赛诺曼—土伦阶海相烃源岩是漂移期岩性油气藏的主要油气来源,是油气成藏的基础;盆地漂移期广泛发育大型深水沉积体,深水沉积体是漂移期储层和岩性圈闭形成的关键;油气运移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模式,漂移期构造活动弱,缺少油源断裂,赛诺曼—土伦阶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至烃源岩层内的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形成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模式;寻找赛诺曼—土伦阶烃源岩灶内大型沉积体是盆地未来深水区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4.
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叠后烃检技术在渤海QHD33/34构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中北部海域的QHD33/34构造位于石臼坨凸起中段及中段东南部斜坡带上。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石臼坨凸起浅层发育一系列NE向、近EW向晚期活动断层,在斜坡带浅层明化镇组形成了多个断鼻、断块型圈闭,但是构造圈闭面积总体较小、幅度低,并且受断层对油气疏导作用影响,油气成藏有一定的风险。为揭示QHD33/34构造浅层储层的含油气性,应用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低频增加梯度异常对该区进行烃类检测,取得了一定效果。最终烃检结果与已钻井揭示的构造浅层储层含油气性较匹配,吻合率达到79%,应用烃检结果可进一步指导该构造井位部署,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通过研究表明,在研究区浅层,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低频增加梯度异常能够最大程度上识别油层与水层。该方法能够识别大于3 m的油层,水层则没有明显响应特征,应用该方法进行烃类检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5.
下刚果盆地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力流分支水道是下刚果盆地中新统发育的典型深水沉积单元之一。利用相干时间切片、RMS均方根振幅和3D振幅可视化等地球物理手段识别出工区内发育的深水弯曲水道,论述了复合水道砂体内部充填结构,精细刻画了深水水道砂体的内幕结构,并利用地质异常体处理与三维可视化技术相结合追踪出工区内发育的水道砂体,描述了其平面分布特征和储层特征。工区内主要发育高弯度重力流分支水道,根据深水水道充填成因分类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侵蚀充填型和侵蚀—加积型水道复合体;大型侵蚀水道内部由多期充填,主要由滑塌形成的旋转滑块和碎屑流、叠置水道及水道—天然堤沉积组成;并在三维可视化中识别出了多期水道砂体,探讨了水道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96.
高光谱遥感数据三次光滑样条滤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的作用和现状,实现了一种基于三次光滑样条函数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算法,解决了目前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算法自适应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对AVIRIS数据试验,证明此方法简单易行,计算精度高,具有良好的局部自适应拟合能力,并能有效地滤除数据中的噪声,改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97.
98.
为了提升天气雷达对弱气象目标的发现能力,扩展系统观测的动态范围,可以从改善雷达回波的输出信噪比方面来考虑.从信号处理算法层面寻求改善天气雷达回波的输出信噪比的方法,提出运用小波变换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首先介绍了小波消噪的基本原理,再结合具体雷达系统参数,进行了相关的算法模拟,其结果表明,在符合高斯谱特征分布的模拟回波在不同信噪比(-20~10dB)设定条件下,运用小波变换的去噪方法可以使其信号的输出信噪比提高大约5~11dB,为天气雷达探测更多的弱气象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
100.
小于赞金矿床是产于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盆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伊利石化、青磐岩化蚀变。流体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玉髓黄铁矿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小于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可分为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PL类)、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L类)和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V类)。石英黄铁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0~190 ℃,盐度w(NaCleqv.)为0.2%~8.0%;石英玉髓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5~161 ℃,盐度w(NaCleqv.)为0.7%~3.4%;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0~138 ℃,盐度w(NaCleqv.)为0.2%~3.4%。鉴于赋矿角砾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53.8±1.8) Ma,且被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不整合覆盖,故可将小于赞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限定在(353.8±1.8) Ma至早石炭世维宪期。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4.1~+8.4,平均值+6.1,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822~1 095 Ma,指示该区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考量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矿时代,认为小于赞矿床为早石炭世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