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8篇
  免费   1055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测绘学   615篇
大气科学   579篇
地球物理   480篇
地质学   1599篇
海洋学   471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286篇
自然地理   483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气象条件的剧烈变化可增加脑卒中危险人群的患病几率。本研究收集天津市2016—2020年脑卒中日住院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脑卒中日住院人数累积概率分布进行住院风险等级划分,通过相关分析确定高影响气象因子,并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开展高影响气象因子不同时间尺度变化、滞后以及累积效应对脑卒中住院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脑卒中年住院人数约为22.5万,最高月住院人数可达2.1万,日均住院人数为623。男、女住院人数比为8:5,50岁以上人群为易患脑卒中疾病的高危人群。深秋(10—11月)、初冬(12月)和春季(3—5月)为天津市脑卒中住院高风险期。6℃以上的月变温和24 h负变温相叠加可加大脑卒中住院风险,且月变温为负变温时,脑卒中住院风险最高。30℃以上高温和−5℃以下低温均可引起脑卒中住院高风险,低温带来的脑卒中住院风险高于高温,低温效应在滞后2—3 d达到最强。24 h负变温的住院风险高于正变温,且变温幅度越大住院风险越高,7℃以上24 h负变温在滞后3—5 d的住院风险最高。天津市脑卒中高住院风险的气象原因主要是月尺度和日尺度温度剧烈变化的叠加,其次为极端温度及其24 h剧烈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具有独特的持续浮尘滞空区域特征。目前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气候学特征认知依然停留在1990年,亟待认知近3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的变化特征。因此,利用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27个观测站浮尘天气观测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近30年浮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给出盆地持续浮尘天气的频次分布,以加深对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变化特征的认识。近30年(1991—2020年)塔里木盆地浮尘日数年际变化趋势呈“V”型特征,即1991—2011年浮尘天气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但2012年以来反转为上升趋势。塔里木盆地南部皮山—和田—策勒—民丰一线地区维持一个浮尘天气频发区的极值中心,且进入21世纪以来,盆地南部这一浮尘天气频发区的极值中心东移至民丰地区,中心值为152 d。塔里木盆地浮尘天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近30年盆地持续2 d及其以上的浮尘天气占浮尘日总数的64.25%。塔里木盆地南部和田与策勒等地,甚至出现持续30 d以上的月时间尺度持续性极端浮尘事件。给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的沙尘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3.
    
The Dujiangyan Project,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upstream of the Minjiang River and Chengdu Pla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is an irrigation system project as important as the Great Wall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Without dam structures, this project has been continuously playing its crucial role in diverting water for irrigation, separating sediments, and controlling flood for 2275 years. In this study, the predicaments of the Dujiangyan Pro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summarized by conducting the field research and using the Indicators of Hydrological alteration (IHA) method: excessive diversion of water, disruption of hydrological pulses,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mbalance and conflicts between power generation and water supply. These contradictions have led to the weakening of the function of automatic water diversion and sand removal in the Dujiangyan Projec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and strong human activities, we pointed out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millennium ancient weir in balancing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usage and project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hydrological model.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bout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water saving, generating artificial flood peak were provided to protect and continue to maintain the function of the Dujiangyan Project.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一种由GOP(GeodeticObservatoryPecny)机构研发的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的开源数据质量检测工具——Anubis[1,2],与传统质量检测工具相比,该工具不仅能对观测文件和导航文件进行质量检核与统计,还可以利用三频数据进行周跳探测与修复[3,4],实时钟跳探测与修复[5],多频多信号的多路径探测[6],以及更高精度的SPP等功能。此外,该工具还有强大的可视化绘图功能。本文介绍了Anubis工具的主要功能,并给出了MGEX站数据的检测结果,验证了该工具的可行性以及其强大数据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25.
人口的聚集和城市的建设使城市内形成许多复杂的三维空间,如跨街建筑、地上下一体化设施等。面对集约化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管理的需求,三维地籍应运而生。3DGIS提供3D目标建模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3D目标几何表达与管理,并将其与空间对象的属性、语义或社会交易关联,为三维地籍的系统实现奠定技术基础。从三维地籍管理的需求和特征出发,探讨应用3DGIS实现三维地籍的产权体表达、建模、可视化等几个方面的实践和挑战。  相似文献   
26.
提出使用GoogleEarth进行PS-InSAR形变成果展示的方法,并以成都部分PS-InSAR监测成果数据作为示例,构建了KML(keyholemarkuplanguage)文件,基于GoogleEarth三维场景进行了展示。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二维地图的展示方法,新方法能够进行监测成果的三维展示,同时通过用户交互操作,可以查看相应PS点累积形变量变化信息,能够更全面地展示PS-InSAR监测成果,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27.
屈利军  王庆  李波  姚伟 《物探与化探》2020,(6):1313-1321
通过在香花岭矿田三合圩矿区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法快速掌握了磁异常分布特征,并推测磁异常与NE向断裂带有关,再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磁异常进行解析,发现中深部存在连续高阻隆起异常,推断为隐伏岩体,在此基础之上对磁异常进行了半定量反演,发现磁性体呈似层状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且位于低阻异常带中.利用物探推断成果选择有利部位进行钻探揭露,钻孔ZK502、ZK1601和ZK3001成功验证推断的隐伏岩体并在跳马涧组砂岩中揭露了高品位锡、铅锌多金属矿.结合钻孔、物探成果和地质背景等,对本矿区成矿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成矿模型,并圈定了下一步找矿靶区.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深部成矿预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8.
航空重力测量是以飞机为载体,快速、高效获取大面积中、高频地球重力场信息的航空物探测量方法.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商业化运行归功于动态差分GNSS定位技术的成熟,使得载体的动态定位、动态测速和加速度解算精度大大提高,而差分GNSS技术解算载体动态定位的精度又依赖于地面基准站坐标精度.在实际作业中,通过组建控制网并设立地面GNSS基站,联测国家GNSS控制点,不仅需要花费较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在人迹罕至的沼泽、高原、荒漠无人区以及远离大陆的海岛礁地区,这种方法都面临很大的困难.随着我国CORS站建设的不断深入,CORS系统精度和网度不断提高,利用CORS站数据,通过GAMIT等软件进行地面GNSS基站解算来确定其准确坐标位置的方法成为一种新趋势.本文以某测区实际数据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得到的基站坐标精度及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介绍了CORS系统在航空重力测量地面GNSS基站解算中的应用效果,说明利用CORS系统解算不仅满足航空重力测量精度要求,而且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9.
海积软土的工程地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清  肖树芳 《世界地质》2000,19(3):253-257
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性质极为软弱的近代沉积的欠固结软土。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的需要,巨型的工程建筑多修筑于软土地基之上,这样就带地多复杂的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问题,同时也促进了软土和吹填土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填海造陆工程的不断发展,就目前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30.
白玉柱  徐杰  周庆  周本刚 《地震地质》2012,34(2):269-281
2001年11月14日,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发生了MS8.1地震。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在地质史上具有高速左旋滑动的特征,特别是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库赛湖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达(14.8±2.8)mm/a。库赛湖断裂不同的滑动速率可能会对其未来发生的运动行为产生影响,为此文中研究了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库赛湖段不同滑动速率和不同断裂面初始摩擦系数对断裂破裂行为的影响,建立了库赛湖断裂段对应的速度和状态依赖摩擦定律控制的单自由度弹簧滑块模型。为得到合理的模型参数,模拟中采用了断裂位错模型,考察了相关古地震研究资料、历史地震资料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模拟库赛湖断裂段在不同滑动速率下未来6ka的破裂行为,发现断裂滑动速率快可使地震复发周期缩短,滑动速率慢会使地震复发周期延长。例如,若断裂以现今平均14mm/a的初始滑动速率运动时,地震复发周期为2.1ka;若以18mm/a的初始滑动速率运动,其对应地震复发周期为1~1.5ka;而滑动速率为8mm/a时地震复发周期为2.1~2.5ka,但断裂滑动速率对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的位移和错动速度没有规律性影响;断裂面初始摩擦系数的大小对地震复发周期有影响,初始摩擦系数较大可能会使地震周期减小,初始摩擦系数小可能会使地震复发周期增加;同时,断裂面初始摩擦系数较小可能会使地震发生时断裂错动的位移和错动速度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