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3篇 |
免费 | 2053篇 |
国内免费 | 10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0篇 |
大气科学 | 610篇 |
地球物理 | 984篇 |
地质学 | 2997篇 |
海洋学 | 889篇 |
天文学 | 45篇 |
综合类 | 379篇 |
自然地理 | 5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50篇 |
2023年 | 185篇 |
2022年 | 341篇 |
2021年 | 349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328篇 |
2018年 | 266篇 |
2017年 | 283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295篇 |
2014年 | 260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360篇 |
2011年 | 324篇 |
2010年 | 335篇 |
2009年 | 334篇 |
2008年 | 333篇 |
2007年 | 340篇 |
2006年 | 321篇 |
2005年 | 293篇 |
2004年 | 208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41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6篇 |
1944年 | 2篇 |
1937年 | 4篇 |
193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对路由区海域的海底地形、地貌、浅层沉积结构的探测及对其自然环境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中韩两国之间选择了一条条件最佳的光缆路线,并对其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2.
海浪的波谱特征分析对认识海浪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海浪谱反映了海浪的结构成分。这对海工建筑、海洋运输、船舶制造、海浪预报和海浪模拟等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波群是伴随海浪经常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且经常伴随大浪的出现而出现。实践证明,波群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性远比单个波大得多,它是海浪破坏海工建筑物的重要因子,许多防波堤的破坏并非是由单个波的作用,而是由相继出现的几个大波(波群)作用的结果。早先,人们对波群这种习见的现象研究甚少。自1974年葡萄牙锡尼斯港深水防波堤的破坏之后,对波群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
对波群的研究目前多采用包络方法、马尔科夫链方法和波能过程线法。波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波群的统计特征(如波群链长统计);另外,波群的模拟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目前用包络方法研究波群比较普遍,且有不少研究成果。徐德伦等(2001)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结果,文圣常等(1984)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以往的研究大都是研究波群的统计特征,如合田良实(1976)、 Ewing(1973)、Rye(1974)。而针对地域性的波浪,我国学者也只是以包络方法为基础讨论了不同地域海浪波群的统计特征(常德馥,1987;葛明达,1986;范顺庭,1998)。就波群本身的结构特征而言,即波群的波谱分析特征以往的研究涉及尚少。作者拟借助于谱分析方法,对带有典型波群的实测的海浪记录来分析海浪波群的波谱结构,进而借此对海浪波群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3.
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土地沙漠化的形成是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不仅是促进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因 ,同时也是沙漠化的受害者。只有采取合理的符合生态原则的治理活动 ,诸如一系列政策保护与技术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才能实现土地沙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154.
建立宽浅河道与管道水流的二、三维嵌套的数学模型,对基本的控制方程、方程的数值离散格式和求解方法、嵌套连接和初始边界条件等问题进行研究.利用上述方法对某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在宽广水域上给出了水力要素的平面分布,在复杂边界强三维流动的计算区域得到其三维运动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说明嵌套连接的二、三维数学模型是解决某些实际工程问题的一种可靠的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5.
海平面上升背景下黄浦江极端风暴洪水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浦江流域是典型的风暴洪水脆弱区。随着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未来该区域可能遭受更为严重的灾害影响。从海平面绝对上升、构造沉降和压实沉降三个方面预测了2030 年和2050 年该区域海平面相对上升值为170 mm和390 mm。在此基础上,结合最大天文潮位值和最大风暴增水值,估算了2030 年和2050 年极端风暴洪水位将分别达到7.17 m和7.39 m。基于高精度洪水数值模型开展了2030 和2050 年两种极端风暴洪水情景模拟,结果显示黄浦江两岸地区均可能被淹没,上游地区较中下游地区受淹将更为严重。进而提出未来研究中需重点关注不确定性分析、防汛墙溃堤淹没情景分析和风暴频率—强度变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6.
PROLEGOMENA The presence of Silurian rocks in China was first made known by Richthofen [106] more than sixty years ago. Since then no further discovery has been added for a long time. It was in 1920 that Yabe and Hayasaka [150] described the second collection of Silurian fossils from China. After that date Silurian stratigraphy and paleontology have made rapid progress.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政治生态学以关注造成环境问题的政治因素为研究内核,成为不同学科共同探索的研究领域。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立足点,深化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空间性和政治性。论文首先通过对西方政治生态学理论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政治生态学根源于早期环境批判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人类主义理论,并与地理学的发展相辅相成。其次,对近30年西方地理学与政治生态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发现,现有的研究议题主要聚焦于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生态治理与环境保育、生态身份与微观政治及生态客体与能动性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相关研究对中国地理学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提出立足中国本土进行政治生态学研究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0.
干旱环境胁迫下农户适应性研究——基于民勤绿洲地区农户调查数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适应能力及其评估框架为农户生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在干旱环境背景下,借鉴农户可持续生计和适应能力相关理论,探讨民勤绿洲地区农户适应能力及适应行为。按照适应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农户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在农户适应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测量不同适应类型农户的适应能力,分析影响农户适应类型的因素。结果表明:①从农户的适应行为来看,积极主动的适应行为选择较多,减少消费、参加社会保险等适应行为选择较少;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的比重最大,被动适应型最小。②农户的适应能力方面,各维度整体分布较为均衡,但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存在显著分异,而物质能力、金融能力、劳动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均衡;不同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农户适应能力更稳定,务工主导型和被动适应型的稳定性较差。在适应能力六大维度中,物质能力在六大农户适应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自然能力最小。③家庭物质资产、非农就业比重、社会网络、人均“退还关压”面积、受教育程度等适应能力指标对农户的适应行为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