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0篇 |
免费 | 314篇 |
国内免费 | 4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4篇 |
大气科学 | 128篇 |
地球物理 | 285篇 |
地质学 | 904篇 |
海洋学 | 218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104篇 |
自然地理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02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96篇 |
2012年 | 117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142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97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4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全尾砂-废石混合回填膏体流动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浓度、废石掺量是影响尾砂-废石混合回填体流动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膏体流动性的影响规律,对于控制膏体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的小型直剪装置进行混合回填体直剪试验,以黏聚力、内摩擦角、抗剪强度为依据,综合得出了混合回填膏体流动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膏体在受力变形前期呈较为明显的似弹性性质,随废石掺量增加,位移-剪应力曲线中阶梯状变化趋势增加;回填体黏聚力取决于质量浓度,内摩擦角受质量浓度和废石掺量影响程度基本相同,两者协同作用;质量浓度在80%~88%范围时,黏聚力随质量浓度增大呈非线性增大,内摩擦角与质量浓度呈S型变化趋势;抗剪强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在82%~84%区间抗剪强度变化显著,流动性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94.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北坡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北坡, 构造地貌丰富、典型.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将区内构造地貌分为断裂构造地貌、花岗岩构造地貌、夷平面构造地貌、冰川构造地貌、水系及阶地构造地貌和土林构造地貌等类型, 并对这些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描述, 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构造隆升研究提供了地表构造地貌上的有力信息. 相似文献
95.
96.
探地雷达测量近地表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验证探地雷达方法用于测量近地表含水量的有效性和可靠程度,基于探地雷达的反射波法,根据介电常数、电磁波传播速度和含水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探地雷达反射波法用于测量含水量的相关理论和特点,设计了适用于高频雷达信号的速度分析算法,建立了用于分析该问题的局部含水层模型。利用FDTD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测量方式下,局部含水层的探地雷达响应,借助速度分析理论及Topp公式,反演得到了研究区域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97.
根据某一大型油罐软基加固处理工程方案设计和优选需要,按照离心模型相似律,开展了三组模型试验,分别模拟了天然地基、土工合成材料袋装碎石垫层和既在填土层中设置袋装碎石垫层又在淤泥质粘土层设置土工合成材料排水板三种情况,以研究这一加固布置形式对减小高压缩性软土层地基上油罐罐底的差异沉降效果反应。模型油罐地基采用原型土重塑制备,现场土工合成材料袋装碎石采用柔性机织玻璃纤维细管塞装粗砂条模拟,并在不停机运转条件下模拟了多次充放水预压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油罐软弱地基经土工合成材料袋装碎石加固后,罐底总沉降值和差异沉降值均明显小于天然地基情形下对应的沉降值,罐底畸变得到显著减小,就本文所述的土质条件、土层厚度和预压荷载强度,地基经加固处理后,油罐罐底畸变减小了近50 %。最后就土工合成材料在加固油罐地基布置形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8.
99.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frictional sliding of gabbro goug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To investigate the strength of frictional sliding and stability of mafic lower crust, 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on oven-dried gabbro gouge of 1 mm thick sandwiched between country rock pieces (with gouge inclined 35° to the sample axis) at slip rates of 1.22 × 10− 3 mm/s and 1.22 × 10− 4 mm/s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up to 615 °C. Special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whether transition from velocity weakening to velocity strengthening occurs due to the elevation of temperature.Two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normal stresses of 200 MPa and 300 MPa, respectively. For both normal stresses, the friction strengths are comparable at least up to 510 °C, with no significant weakening effect of increasing temperature. Comparison of our results with Byerlee's rule on a strike slip fault with a specific temperature profile in the Zhangbei region of North China shows that the strength given by experiments are around that given by Byerlee's rule and a little greater in the high temperature range.At 200 MPa normal stress, the steady-state rate dependence a − b shows only positive values, probably still in the “run-in” process where velocity strengthening is a common feature. With a normal stress of 300 MPa, the values of steady-state rate dependence decreases system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stick-slip occurred at 615 °C. Considering the limited displacement, limited normal stress applied and the effect of normal stress for the temperatures above 420 °C, it is inferred here that velocity weakening may be the typical behaviour at higher normal stress for temperature above 420 °C and at least up to 615 °C, which covers most of the temperature range in the lower crust of geologically stable continental interior. For a dry mafic lower crust in cool continental interiors where frictional sliding prevails over plastic flow, unstable slip nucleation may occur to generate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00.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嘧磺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防除杂草的效果和用量方面,而对环境产生的生态效应研究仍然是一个空白.本文以某市用地下水灌溉蔬菜后相继出现受害事件展开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农作物及其他野生植物的受害症状和特征,对污染区的潜水进行了全量分析,排除了地下水中无机物污染的可能.通过相关有机物的确认模拟试验,初步认定潜水遭受污染可能与嘧磺隆有关.在检测污染区及非污染区潜水中嘧磺隆含量和分析污染区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了地下水确系嘧磺隆污染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为受害区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