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53篇 |
免费 | 10889篇 |
国内免费 | 60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36篇 |
大气科学 | 2917篇 |
地球物理 | 4377篇 |
地质学 | 17069篇 |
海洋学 | 4405篇 |
天文学 | 251篇 |
综合类 | 1881篇 |
自然地理 | 34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1篇 |
2024年 | 978篇 |
2023年 | 1031篇 |
2022年 | 1558篇 |
2021年 | 1917篇 |
2020年 | 1587篇 |
2019年 | 1748篇 |
2018年 | 1515篇 |
2017年 | 1525篇 |
2016年 | 1523篇 |
2015年 | 1826篇 |
2014年 | 1611篇 |
2013年 | 1963篇 |
2012年 | 2215篇 |
2011年 | 2031篇 |
2010年 | 2041篇 |
2009年 | 1934篇 |
2008年 | 1946篇 |
2007年 | 1773篇 |
2006年 | 1781篇 |
2005年 | 1443篇 |
2004年 | 1059篇 |
2003年 | 745篇 |
2002年 | 809篇 |
2001年 | 703篇 |
2000年 | 568篇 |
1999年 | 285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0篇 |
1975年 | 4篇 |
1957年 | 13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西峰油田庄40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与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应用测井资料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西峰油田庄40井区块长6储层的特低渗透成因和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扇中和扇根明显好于扇端,而且粒度偏细也是造成特低渗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成分成熟度对该区长6储层特低渗透成因影响不明显;成岩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孔隙、渗透性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为储层中油气的赋存和渗流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2.
基于RS和GIS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分类及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遥感技术是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查明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分析其1989-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虾田、居民地、滩涂面积增加;芦苇沼泽、水田、浅海水域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主要是由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所致。天然湿地的减少,使依赖于湿地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大大减少。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应严禁毁苇开荒,逐步退耕还苇,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使本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3.
94.
扬子克拉通西缘1.73Ga非造山型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发现扬子克拉通西缘古元古代晚期海孜斜长花岗斑岩岩体.本文报道了其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730±15Ma(MSWD=4.0,n=15).岩石具有高SiO2(69.77%~73.83%)、高碱(ALK=5.46~6.65)、低钾(K2O/Na2O=0.02~0.14)含量.里特曼指数1.04~1.65,A/CNK值为1.11~1.25,平均值为1.18(>1.1),10000 Ga/Al=3.96~7.34(均值为5.18>2.6),较高的含铁指数[FeO/(FeO+MgO) =0.95~0.99],总体显示了低钾钙碱性过铝质(SP)铁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岩石富集Nb、Ta、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K、Sr和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总量∑REE=390.70×10-6~674.91×10-6,LREE/HREE=1.74~3.29(均值2.18),轻稀土分异作用明显,相对富集,表现出强烈的负Eu异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海孜花岗斑岩岩体为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可能与同期基性岩浆活动的底侵作用相关.海孜花岗岩的年龄和地球化学表明,扬子克拉通西缘存在古元古代晚期与全球性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同期的双峰式岩浆岩组合. 相似文献
95.
96.
于家堡金融起步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交通、商业功能的提升,由于地下结构埋置深、地下水埋深浅,地下工程抗浮问题十分突出。在建的南北车库为纯地下结构,单层面积达3×104m2,埋置深度达16 m。开展了扩底抗拔桩与桩侧后注浆抗拔桩两种新型抗拔桩的现场足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抗拔桩皆适用可行,抗拔承载力较常规等截面桩大幅提高,且本扩底抗拔桩试桩的极限承载力与变形控制皆优于桩侧后注浆抗拔桩。本工程选择了扩底抗拔桩并采用可视化全液压扩底施工工艺,新型抗拔桩大幅减短桩长,节约大量材料并减少泥浆排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扩底抗拔桩的成功应用为其在该地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工程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97.
98.
YANG Minghui LI Liang ZHOU Jin JIA Huichong SUN Xiao GONG Ting DING Chao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5,89(5):1636-1648
The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the Hangjinqi area i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is not well known, compared to the other areas of the basin, despite its substantial petroleum system.Restoration of a depth-converted seismic profile across the Hangjinqi Fault Zone(HFZ) in the eastern Hangjinqi area shows one compression that created anticlinal structures in the Late Triassic, and two extensions in ~Middle Jurassic and Late Early Cretaceous, which were interrupted by inversions in the Late Jurassic–Early Early Cretaceous and Late Cretaceous, respectively.Hydrocarbon generation at the well locations in the Central Ordos Basin(COB) began in the Late Triassic.Basin modeling of Well Zhao-4 suggests tha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coal measures of the northern Shanbei Slope peak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predating the inversion in the Late Cretaceous.Most source rocks in the Shanbei Slope passed the main gas-migration phase except for the Hangjinqi area source rocks(Well Jin-48).Hydrocarbons generated from the COB are likely to have migrated northward toward the anticlinal structures and traps along the HFZ because the basin-fill strata are dipping south.Faulting that continued during the extensional phase(Late Early Cretaceous) of the Hangjinqi area probably acted as conduits for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Thus, the anticlinal structures and associated traps to the north of the HFZ might have trapped hydrocarbons that were charged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coal measures in the COB since the Middle Jurassic. 相似文献
99.
树木年轮重建阿勒泰西部1481-2004年6-9月降水量序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采自阿勒泰西部地区5个采点的树木年轮样本, 建立了该地区的树轮年表. 通过相关普查发现, 其差值年表序列与该地区当年6-9月的降水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且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用沙勒哈(t, t 1)两个树轮差值年表序列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1481-2004年524 a来的当年6-9月的降水量, 且经过交叉检验表明重建方程稳定可靠. 分析发现, 阿勒泰西部地区524 a来的重建降水量序列具有9个偏干阶段和9个偏湿阶段, 并且具有34.8 a、 5.0~5.1 a、 4.3~4.4 a、 3.9~4.0 a、 3.7 a和3.4 a的显著干湿变化准周期. 重建降水量序列在1518年、 1548年、 1634年、 1765年、 1856年前后发生过突变. 相似文献
100.
以湖南新田县大型富锶矿泉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水化学组分分析,运用ArcGIS、AquaChem软件揭示富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水化学类型及水平和垂向分带特征。结果表明:下降泉中锶元素含量具有很好的分带特征,但机井中锶的分带性较差,TDS与锶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下降泉、机井中离子的变异系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a2+、HCO3 - 含量较为稳定,而Sr2+、Mg2+、Na+、SO4 2-、Cl-质量浓度变化较大,下降泉和机井的水动力环境均有较大变化,或含水岩组的差异性较明显。下降泉、机井中主要离子毫克当量数所占百分比排次相同,但其垂向变化范围较大,机井水化学组分受含水岩组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较大,水化学类型也由下降泉单一的HCO3-Ca型水演变为HCO3-Ca型、HCO3-Ca·Mg型、HCO3-Na·Mg·Ca型等复杂水化学类型,表现出垂向上正向的地球化学分带特征。锶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呈现出异常,在50~80 m深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