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6篇
  免费   1571篇
  国内免费   2493篇
测绘学   1112篇
大气科学   865篇
地球物理   1297篇
地质学   4245篇
海洋学   1356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449篇
自然地理   1018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544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478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548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509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射影像由于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直观真实,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足的是传统摄影技术获得的影像只有3个波段,用于资源调查信息还不够丰富,航空数码相机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获取的多波段数码影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详细阐述了利用现有的应用软件对UCD数字航摄影像4波段数据源进行特殊处理,制作4波段正射影像图的方法以及特殊问题的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72.
5种中草药对美国红鱼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别含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黄芩(Radix scutellariae)、茯苓(Poria cocos)和黄连(Coptis chinensis)水提取物的配合饵料饲喂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研究其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含有黄芩和茯苓的药饵可使美国红鱼的体长增长率和相对增质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5种含中草药的药饵后,美国红鱼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明显提高,投药后3 d,除茯苓组外,其余各组吞噬百分比(PP)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投药后3 d或投药后7 d,连翘、黄芩和黄连组的吞噬指数(PI)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在停投药饵后7 d,除茯苓组外,其余各组PP、PI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美国红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也有显著提高,投药后7 d,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停投药饵后7 d,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药28 d后,利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人工感染美国红鱼,黄芩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达88.9%,连翘组次之,茯苓组最低.  相似文献   
73.
半滑舌鳎病原鳗利斯顿氏菌表型及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2月,江苏赣榆某渔场养殖半滑舌鳎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鳃盖及鳍基出血,尾鳍腐烂,腹腔膨胀并积有大量腹水,部分病鱼肠管脱出肛外。从病鱼肝脏、腹水中分离出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对半滑舌鳎有较强的致病性。对3株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表型生物学性状检验;测定了代表菌株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了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比较了两种基因对分离菌的鉴定能力;结果表明gyrB基因用于细菌种间鉴定更具优越性;基于16S rRNA和gyrB基因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表明分离菌与鳗利斯顿氏菌具有高同源性,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MacDonell and Colwell 1986)的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 (Bergeman 1909) MacDonell and Colwell 1986]。胞外酶活性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3株分离菌均具有淀粉酶、蛋白酶、卵磷脂酶等胞外酶活性,在含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PCR检测3株供试菌均可扩增出大小约493 bp的溶血素基因和大小约248bp的金属蛋白酶基因。分离菌的耐药谱测定结果显示,对供试49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13种药物耐药,对羧苄青霉素等6种药物存在敏感与耐药的株间差异。  相似文献   
74.
墨西哥湾是世界上研究天然气水合物较深入的海区,调查资料丰富,已在50多处采集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具备建立天然气水合物矿产资源预测模型的条件。选择34处已知天然气水合物矿点和34处已知无矿点作为训练区,建立矿点存在与否的预测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值表明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与盐底辟关系密切。将该模型应用于整个墨西哥湾北部,初步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可能性概率分布图;概率大于0.7的预测单元包含已知矿点中的30个,利用该阈值圈定了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潜在资源分布区。  相似文献   
75.
对海洋细菌来说铁是一种必需元素,对铁吸收与利用的调控在细菌生长和防止铁毒性中起重要作用,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铁的代谢由铁吸收调节蛋白(Fur) 来调控.橙色交替单胞菌是1种具有广泛抑菌谱的有益菌,本研究克隆表达了橙色交替单胞菌的fur基因,并分析了其相关特征.该基因序列中包含447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推导的相对分子量为16.637 kD,与GenBank报道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相应序列同源性很高,其中氨基酸序列的中段从G47位至D104位,为高度保守区域.在限铁和富铁培养条件下铁载体分泌量的结果分析表明,fur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为进一步研究Fur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6.
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开发利用过度,生态问题突出。本文以社会环境学理论、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基础,建立了环渤海湾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单项评价法,以地级市为基本单位对环渤海湾地区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滨州市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好,其次为唐山市和天津市,沧州市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7.
江南造山带位于扬子和华夏地块中间,受华南陆块及其周缘多期次的碰撞、裂解及再造过程影响,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变形,于中生代期间受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影响,发生成矿“大爆发”,是研究陆内深部过程、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受沉积覆盖、出露较少等因素影响,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结构、深部过程及其边界范围等还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提高对江南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深部构造背景、动力学过程及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利用武宁—吉安深反射地震数据,进行随机介质参数的计算,获得了相关长度剖面。结果发现江南造山带中段地壳厚度沿剖面由北向南逐渐减薄,结合前人研究推测研究区受控于燕山期晚期伸展构造体制,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导致地壳减薄,诱发幔源物质上涌,受地幔上涌影响由南往北逐渐减弱。同时揭示了宜丰—景德镇断裂深大断裂极性,进一步证明了萍乡—广丰断裂为江南造山带中段与华夏地块的边界。最后综合分析了中生代区域构造对成矿的影响,认为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幔源物质沿断裂上涌控制了该区金、钨等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78.
从WGS84到CGCS2000的坐标转换,涉及坐标框架转换和历元转换两个问题.如何提高大区域坐标转换精度,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针对大区域坐标转换精度较低的问题,考虑历元转换,提出融合速度场改正信息的坐标转换方法.该方法对建立速度场改正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各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模型用于实现CGC...  相似文献   
79.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柴沟地区烃源岩发育良好 ,具有较为有利的油气储、盖层 ,特别是在其东南部和南北向古构造带中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但构造圈闭和有利的岩相带的相匹配 ,才是形成干柴沟地区油气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季峻峰  陈骏  王洪涛 《地质论评》1997,43(2):181-185
伊利石是我国黄土和古土壤中最主要的粘土矿物。本文选择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国际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伊利石的结晶度(Kubler指数)、Srodon峰强比值(Ir)和2M_1多型含量,发现黄土物质的起源与中高温(>280℃)地质环境有关;黄土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为0.25°2θ(Cu Ka),古土壤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大于0.27°2θ(Cu Ka);黄土和古土壤中伊利石结晶度值的差别,是由于古土壤中伊利石含少量的膨胀层,而黄土样品中的伊利石不含有膨胀层而引起的。古土壤中伊利石的膨胀层的成因,与伊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