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中国西部生态区划及其区域发展对策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在分析我国西部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我国西部进行生态区域划分。共将我国西部划分为7个一级区、22个二级区。并在二级区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生态区的特点、发展和保护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2.
本文概述了江苏响水至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北段——包头至满都拉的地质观察结果。内容包括从太古宙乌拉山群到第四系、基底构造到新构造特征的七个方面。重点论述了渣尔泰群和白云鄂博群的构造性质,它们约在14亿年前才褶皱回返,代表了华北地台基底固结最迟的地段。造成这一事件的构造运动,拟称为色尔腾运动。此外,还讨论了华北地台北侧陆缘区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的构造  相似文献   
73.
邱国华 《铀矿地质》2008,24(3):188-192
文章在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铀矿山探采冶设施退役治理工程放射性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并对各步骤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4.
中国l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首期观测数据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布设、基准站和基本站首期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对首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结果归算到ITRF97框架上。单天整体解结果表明:基线重复性NS向分量为2.28+0.87×10-9×S,EW向分量为3.67+0.82×10-9×S,高程分量为6.84+1.29×10-9×S(S为GPS站间距离,以mm为单位)。对基准网和基本网的整体平差结果表明:点位精度水平分量为2~3 mm,高程分量为3~5 mm,基准网和基本网首期观测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5.
冲击地压一定是在能量驱使下发生的,为探索引发冲击地压的能量在煤岩系统中的积聚层位,构建了煤岩组合体力学模型,推导了煤岩组合体峰前能量分布公式,对细砂岩−煤(fine sandstone-coal,简称FC)、粗砂岩−煤(gritstone-coal,简称GC)、细砂岩−煤−粗砂岩(fine sandstone-coal-gritstone,简称FCG)3种组合体开展5种加载速率下的能量积聚规律试验,分析了组合体破坏特征、力学特性及能量积聚规律。试验表明:(1)在0.001 mm/s加载速率下,组合体峰前能量主要以原生裂纹的扩展、贯通的形式缓慢耗散,属于塑性完全破坏;在0.1 mm/s加载速率下,组合体峰前能量主要以局部弹射破坏的形式快速释放,属于脆性不完全破坏。(2)组合体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前能量、冲击能量指数与加载速率呈对数关系。随着加载速率增大,组合体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冲击能量指数增幅逐渐减小,峰前能量增长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3)随着加载速率增加,煤组分储能增多,能量占比增大。在0.001~0.010 mm/s加载速率下,煤组分积聚能量增加较快;在0.010~0.100 mm/s加载速率下,煤组分积聚能量增加较慢。(4)相同加载速率下,煤组分能量占比顺序:FC组合体>FCG组合体>GC组合体。(5)组合体中煤组分能量占比均大于50%,煤组分是能量积聚的主要载体。相同应力条件下,软弱岩层能量积聚能力强于坚硬岩层,更易积聚能量。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冲击地压能量积聚层位和释能减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气溶胶可作为云凝结核或冰核参与云雾和降水的形成.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以云雾水和降雨中的水溶性组分为研究对象,对于难溶性组分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于2017年5~6月在广东天井山观测站(24°41′56″N,112°53′56″E,海拔1690 m)采集了21个云雾水和9个雨水样品,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直接分析其中的单颗粒化学成分.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海盐、矿尘颗粒和生物气溶胶对云凝结核和冰核的贡献较高(数量占比为67.3%~75.1%).结合气团轨迹分析发现,海盐气溶胶经长距离的内陆输送后仍是重要的云凝结核和冰核;(2)云雾水和雨水中颗粒类型差异较大,云雾水中海盐(35.7%)、有机物(12.1%)、有机胺(8.0%)及Fe(6.4%)的贡献更大,而雨水中矿尘(35.6%)、与有机物混合的黑碳颗粒(18.9%)的贡献高,反映了气溶胶形成暖云和混合相云过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77.
变化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灾情估计、环境监测、农作物生长、森林覆盖等多个领域。为了自动获取变化检测的阈值,本文仔细分析了最大类间方差的方法和原理,改进了二维最大类间方差方法在变化检测中的应用,并利用多套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邱国华 《铀矿地质》2010,26(3):178-186
在放射性核素走向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某氯化法钛白粉生产项目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与评价。放射性环境现状调查表明,评价因子总体在区域环境本底范围内,经分析确定了放射性敏感点。经放射性环境影响预测,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附加剂量分别为0.59mSv/a和9.28×10-4mSv/a,均低于年有效剂量管理限值。在落实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放射性环境监测后,该项目的放射性环境影响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利用ⅡS4.0附带的CDONTS(Collaboration Data Objects for Windows NT Server)组件开发ASP及Visual Basic环境下的电子邮件发送程序的基本方法,并对CDONTS组件的常用属性和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0.
The continuous GPS observation at the fiducial stations in the Crustal Movement Observation Network of China (CMONOC) recorded the crustal movement of Chinese mainland before and after the great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 of M=8.1 on November 14, 2001, especially the horizontal crustal movemen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Based on the datum defined by a group of stable stations with small mutual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for a few years, the time series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at fiducial stations were obtained. Significant anomalous horizontal displacements had appeared at the fiducial station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 since early November 2000 and several earthquakes with the magnitudes about 6.0 had occurred in Yun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 The northward components of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t the fiducial stations in west China ha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even changed in the opposite sense since mid April 2001.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northward displacements still decreased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westward displacements. The process of the crustal movemen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ese mainland (in reference to east China) suggests that the main force source for this earthquake came from the northward pushing of the Indian plate. The great earthquake released a large amount of energy, as a result, the action applied by the Indian plate to Chinese mainland diminished significantly and after the great earthquake,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Chinese mainland decreased considerably until the end of 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