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417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310篇
地球物理   352篇
地质学   822篇
海洋学   276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假设性检验的方法,利用电场幅值法和电场差分幅值法两种方法,分别检验了闪电发生前10 min与雷暴整个过程的电场信号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进一步得到了电场幅值和电场差分两种预警方法的初步阈值。经过对多个典型雷暴天气的研究,调整了两种预警方法的初步阀值,确定金华地区大气电场幅值阀值为±4.0 kV/m(简称"新电场幅值阀值"),电场差分阈值为±1.0 kV/m。通过与现第三级电场幅值阀值(±7.0 kV/m)相比较,两种预警方法的漏报现象均有明显改善。新电场幅值阀值预警与现第三级电场幅值阀值相比,报警率从31.2%提高到84.0%;电场差分阀值预警的报警率提高到99.0%。总的来说,两种预警方法的预警时间段与闪电定位系统探测闪电(实际闪电)的发生时间段基本一致,但首次报警时间均滞后于首次探测的闪电发生时间,这也易存在一定的漏报现象。新电场幅值阀值与电场差分阀值两种预警方法相比较,新电场幅值阀值预警的报警次数明显多于实际闪电次数,易造成多次报警;而电场差分阀值预警的报警次数与实际闪电次数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992.
针对近赤道海温对西太平洋副高影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引入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对赤道东太平洋、赤道西太平洋和赤道印度洋等海区海温状况和冷暖变化的响应态势和响应程度。研究表明:副高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变冷(增暖)过程将出现正距平的增强(减弱)响应,响应幅度随时间减弱(增强);副高对赤道印度洋海温增暖(变冷)的响应态势与对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响应态势相反,响应幅度远小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响应幅度;副高对赤道西太平洋海温的增暖急缓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态势,迅速增暖利于副高衰减,缓慢增暖则利于副高增强,而对于海温的变冷过程则有滞后的增强响应趋势。此外,上述海区的海温冷暖变化幅度和速度是导致副高变异的主要因素,较之海温基本热力状况对副高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受热带多个关键海区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调控, 但彼此间的因果关联和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内在关联特性, 定义了三个关键海区以及赤道纬向西风区的特征指数, 并分别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脊线指数进行了交叉小波和相干小波分析。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存在显著的2~3年和准5年的周期振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 由于暖池区海温及赤道纬向西风区的Hadley环流强迫加强, 致使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的2~3年周期振荡加强; 从位相关系看, 先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南撤导致纬向西风加强, 其后影响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 同时暖水向东传, 使赤道中太平洋以及暖池区海温逐渐升高, 在Hadley环流作用下使副高加强北抬。基于上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相关性诊断研究, 进一步探讨了造成这种相关性的影响机理和因果关联, 为揭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年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及大气环流异常的相关性做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的FNL再分析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梅汛期前后浙江中部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分析,同时对梅汛期三次强降水过程的梅雨锋结构、对流层低层风场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尺度云团特征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进入梅汛期,贝加尔湖长波脊发展及长久维持,带状分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有利于冷暖空气交汇于浙江一带,形成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强降水;2) 在垂直方向上,高空西风急流的入口区右侧与低空急流核左前方相叠加,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明显,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维持提供了必备的不稳定机制;3) 三次强降水过程均具有正涡度带随时间东移的现象,揭示了梅雨锋区低值系统沿切变线东移的特点。其中,第三次暴雨过程正涡度东移特点最明显,对流层低层的有利动力条件导致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及强降水的出现;第二次过程的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风速明显较第一次和第三次小,但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南移至30°—35°N,正好位于梅雨锋区上空,补偿了因急流风速减小对高层辐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对福建省东北部2018年8月24—25日热带低压影响下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揭示中尺度锋生对局地强降水的作用。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具有降水集中、局地性强、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存在2个明显降水阶段的特征。强降水过程伴随中尺度锋生现象,且在第二阶段明显强于第一阶段,为第二阶段强降水提供有利动热力条件。热带低压移动缓慢,降雨持续时间长,配合中纬度槽带来的弱冷空气,是此次极端降水的原因之一。2个降水阶段都有较好的水汽供应,第二降水阶段水汽通量弱于第一阶段,说明水汽供应不是造成2个阶段降水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低层风速较大,地形抬升比水汽供应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The main aim of this work i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s by obtaining a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 around the Karatungk(喀拉通克) region.Data were acquired in 2009 by a denser array in deploying a transportable seismometer with 4.5 Hz vertical geophone.All the P-wave arrival times are picked automatically with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nd then checked man-machine interactively by short-receiver geometry.The database for local active-source tomographic in-version involves 4 241 P-wave arrival ...  相似文献   
997.
云南香格里拉春都斑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都矿区复式斑岩体主要由闪长玢岩岩株及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斑岩岩枝组成,后者为斑岩铜矿的成矿母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春都侵人岩属于钙碱性系列,cs、Rb、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在岩石中明显富集,Y、Hf、zr、Ti、Nb、Ta等较不活泼的高场强元素(HFS)则在岩石中相对亏损。通过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斑岩体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8.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构造带中的澜沧江-昌宁-孟连带及其以东的区域被认为是典型的古特提斯构造域,而构造带西部的腾冲地块则更多的被认为处于雅鲁藏布-密支那/怒江新特提斯的影响之下,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时段内一直被认为属于稳定的台地型陆表海环境。然而,本文的研究确证腾冲地块内存在印支期(219~206Ma)的中酸性岩浆岩,表明腾冲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并不是简单的被动大陆边缘,其内部存在丰富的海西-印支期的岩浆活动的记录。这些岩浆事件与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的拉萨地体腹地和藏东波密地区的同时代岩浆热事件可以对比,说明拉萨地体内新发现的以松多榴辉岩带为代表的印支期造山带的影响范围已向南延伸并直达滇西的腾冲地区。  相似文献   
999.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段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阐明了该区铜多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容矿围岩、与成矿有关岩体和成矿时代,运用区域成矿学研究方法将该区铜多金属成矿初步划分为燕山期斑岩热液、印支—燕山期动力热液和晚华力西—燕山期热水喷流沉积叠加后期热液3个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本区应重视在侏罗世—白垩世火山岩区寻找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加强在已知矽卡岩型或热液脉型矿床的深部和外围寻找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00.
在新近纪初期(约23 Ma)的时候,在当时中国大陆周边板块构造环境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活动性质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岩石圈增厚了,唐山-邢台断裂开始活动的同时太行山山前断裂却变得不活跃了,华北局部构造变形性质发生了变化等.虽然在古近纪和8 Ma以后,有证据显示印度-欧亚大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