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19篇
  免费   20463篇
  国内免费   44685篇
测绘学   4107篇
大气科学   22987篇
地球物理   15374篇
地质学   40099篇
海洋学   17562篇
天文学   1286篇
综合类   5613篇
自然地理   3939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543篇
  2022年   1197篇
  2021年   1634篇
  2020年   2561篇
  2019年   5934篇
  2018年   6173篇
  2017年   5847篇
  2016年   5990篇
  2015年   5336篇
  2014年   4897篇
  2013年   5581篇
  2012年   5275篇
  2011年   5096篇
  2010年   4987篇
  2009年   4314篇
  2008年   3564篇
  2007年   3554篇
  2006年   3142篇
  2005年   2978篇
  2004年   3099篇
  2003年   2793篇
  2002年   2580篇
  2001年   2405篇
  2000年   1979篇
  1999年   2116篇
  1998年   2069篇
  1997年   2106篇
  1996年   1720篇
  1995年   1598篇
  1994年   1435篇
  1993年   1376篇
  1992年   1161篇
  1991年   884篇
  1990年   821篇
  1989年   693篇
  1988年   587篇
  1987年   428篇
  1986年   375篇
  1985年   274篇
  1984年   304篇
  1983年   173篇
  1982年   227篇
  1981年   150篇
  1980年   119篇
  1979年   112篇
  1978年   51篇
  1977年   46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针对中国近年来金矿床学领域研究工作,综合讨论了金矿床成矿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们集中体现在①大型一超大型金矿床;②区域成矿学与成矿系统;③造山带成矿与造山型金矿:从俯冲(增生)造山到碰撞造山成矿的显著发展;④成矿系列、成矿谱系到成矿体系研究;⑤热点、地幔柱及其多级演化:从边缘成矿到板内成矿;⑥成矿时代:从模糊到精确;⑦现代金矿成矿的实时模型;⑧从板块构造演化、超越板块构造到成矿地球动力学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2.
A new method for modeling the ionospheric delay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is proposed, called the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method (IEFM). It is based on establishing a concept referred to as the ionospheric eclipse factor (IEF) λ of the ionospheric pierce point (IPP) and the IEF’s influence factor (IFF) . The IEF can be used to make a relatively precise distinction between ionospheric daytime and nighttime, whereas the IFF is advantageous for describing the IEF’s variations with day, month, season and year, associated with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of the ionosphere. By combining λ and with the local time t of IPP, the IEFM has the ability to precisely distinguish between ionospheric daytime and nighttime, as well as efficiently combine them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or months over a year at the IPP. The IEFM-based ionospheric delay estimates are validated by combining an absolute positioning mode with several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models or algorithms, using GPS data at an 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service (IGS) station (WTZR).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EFM may further improve ionospheric delay modeling using GPS data.  相似文献   
993.
秋树湾矿区是一座中型规模的铜、钼矿床。在水平方向上矿区具北铜南钼的分布特征,即北山铜矿床和南山钼矿床;从垂向上看,北山铜矿床深部赋存有规模较大的钼矿体,并具垂直分带现象,即上铜下钼。这主要是矿区成矿后,构造活动使南山赋矿区向上逆冲,使其上部的铜矿体被剥蚀,而北山赋矿区上部的矿体则保存了下来。因此,研究认为,在北山铜矿区的下部及南山钼矿区中深部寻找隐伏钼矿床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994.
基于虚拟参考站VRS(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s)的GPS测量技术是近几年应用在网络RTK中的热门技术,文中首先介绍VRS的基本原理,然后利用站际星际二次差分技术,推导虚拟观测值,最后讨论研究虚拟参考站的双差改正数的内插算法。  相似文献   
995.
对北秦岭太阳寺矿集区金矿成矿特征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天水冯家场—两当太阳寺一带,是近年来资源评价和矿产勘查的重点,是秦岭-大别成矿省北秦岭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化集中区。文章在分析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对该区成矿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选择典型矿床进行了介绍,初次把该区命名为太阳寺矿集区,这将对该区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深入研究矿集区成矿规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部署在重要成矿区带的1:5万区域矿产调查在全国陆续展开,这对提高地质矿产研究程度,进一步圈定找矿靶区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要求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地面磁测、自然重砂测量和遥感异常提取。本文以甘青交界的浪力克一牛头山一带1:5万区域矿产调查中水系沉积物测量实际资料为依据,探讨了浪力克铜矿区及其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认为Cu、Pb、Zn、Au、Ag异常分布与含铜火山岩系分布一致,异常规模显示该矿外围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兴安盟杜尔基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岩性主要为中—细粒二长花岗(斑)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属于碱性岩系列,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铁、镁、钙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12.43μg/g,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平缓右倾,具有Eu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解表现为“W”型形态.具有明显的Sr、Ba、Ti负异常,反映了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存在。4个样品K-Ar全岩法测年结果为100.15-120.29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反映杜尔基地区在早自垩世可能处于相对稳定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998.
依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利用野外踏勘及相关资料,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建设项目8个移民社区及配套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发育和分布的地质灾害类型有土壤盐渍化、风蚀沙埋和洪水冲蚀。现状评估结果:土壤盐渍化和洪水冲蚀危险性均小;风蚀沙埋有1处危险性中等,其它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999.
基于OFDM核心技术的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具有4G技术的特点。与3G和WiFi无线通讯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传输优势。本文就基于WiMAX的地质灾害应急通讯系统的几种技术方案加以详细论述,说明WiMAX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生成期的元素平衡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气的生成期对其成藏有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尚缺少可信、有效方法来对此进行评价。针对这一难题,考虑到无论生物气的生成机理如何,都是一个有机元素之间的物质平衡过程,文章探索并建立了评价生物气生成量的元素平衡法,并利用松辽盆地大量的实际分析数据,对这一评价方法(模型)进行了标定和应用。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生物气的生成可能主要发生在800m以浅的埋深条件下;区内源岩生物气的生成量约为285.0×1012m3;生物气的主要生成期在嫩江组沉积末期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