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地闪与对流性天气系统中降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利用1997年夏季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所平凉雷电与暴雹实验站设置的3站闪电定位系统所取得的地闪资料与雷达、降水及探空等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地闪与对流性天气中的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用来对一般性对流天气中降水进行估测是可行的。通过非线性回归近似拟合得到平均雨强与对应时段内的地闪数回归方程为R=1.692lnF-0.273,相关系数r为0.8641。同时地闪频数与层结最大不稳定能量一样能够指示对流性天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2.
要乐  王向东  李越  郄文昆  林巍 《地质论评》2014,60(6):1381-1392
黔南惠水雅水剖面下石炭统上司组底部含有厚度约7m的生物沉积和建造灰岩,为上下生屑滩夹含5m厚的珊瑚格架礁,微相类型丰富,可划分出4种类型:1泥粒状灰岩;2粒泥状灰岩;3珊瑚障积岩;4层孔虫盖覆岩。在生屑滩沉积生物碎屑泥粒状灰岩中,珊瑚、腕足类、钙藻、介形类、海百合茎等破碎程度高,分选性低,为较强水动力条件远距离或频繁搬运后快速沉积的产物,此时不适宜大型珊瑚原地生长保存,仅见少量而单调的单体四射珊瑚和复体四射珊瑚。珊瑚格架礁以生物碎屑粒泥状灰岩、珊瑚障积岩为主,发育少量层孔虫盖覆岩和藻类粘结作用。腕足类、钙藻、有孔虫、海百合茎、介形类、腹足类较为丰富,苔藓虫以及层孔虫的丰度未达到支撑程度,昭示珊瑚格架礁生长期的水动力条件减弱,为单体四射珊瑚、笛管珊瑚(Syringopora)和丛管珊瑚(Siphonodendron)为主体的珊瑚群落形成原地礁灰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3.
利用甘肃中川地区GPS同步的7个测站闪电慢天线获得的电场变化资料, 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2004年8月20日一次雷暴过程中的10次云闪进行了拟合分析, 估算了其所中和的电矩、 取向及空间位置等参量。结果表明, 其中5次云闪是雷暴云中部主负电荷区与其下部正电荷区之间的放电, 另外5次是中部主负电荷区与其上部正电荷区之间的放电, 对应的放电中心的海拔高度分别在3.2~5.6 km和6.8~7.7 km, 中和电矩分别约为4.56~61.0 C·km和 1.06~15.9 C·km。发生在雷暴云上部正电荷区与中部主负电荷区之间的闪电所中和电矩较发生在雷暴云中部主负电荷区与下部正电荷区之间的闪电所中和电矩小。结果证实了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的上部和下部有两个正电荷区存在, 与闪电放电相联系的雷暴云电荷结构可用简化的三极性来代表。  相似文献   
104.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受全球成冰事件的影响,华南海平面变化频繁。其中,达拉期至小独山期海侵规模最大,导致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为研究区铝土矿的沉积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而紫松期至隆林期,本区出现最大规模的海退,很多地区的碳酸盐岩沉积减薄,甚至暴露,遭受风化剥蚀,在黔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有利于该区红土化和铝土矿化的进行。讨论了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华南地区海平面变化规律,简要分析了这段特殊时期贵州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古地理格局的变化,结合古气候资料,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于华南地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海退规模最大的时期,即早二叠世紫松期至隆林期。  相似文献   
105.
用MODTRAN模拟计算了全国34个地点的逐月和全年平均大气模式在940 nm波段的水汽透过率,并拟合出每种大气模式水汽透过率与水汽量经验关系式中的参数a、b。结果表明,参数a、b值与模式的整层大气可降水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并建立了a-W、b-W的经验关系式,且该关系式与海拔高度H(地面气压p0)有关。最后分析了a、b值的变化对地基消光反演水汽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省级1:10 000基础测绘成图,以试验生产的方式探讨了ADS80数码相机航摄影像生产的关键技术——Level 0级影像空中三角测量和空三加密后的Level 1级影像立体测图,分析了不同影像地面分辨率、不同控制点数量和分布条件下ADS80影像的后处理精度,提出了ADS80影像在1:10 000成图中的控制点布设方案,结果可以为省级基础测绘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Preface          下载免费PDF全文
Laboratory of Middle Atmosphere and Global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LAGEO) was established in 1995 and became one of the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in 2008. LAGEO emphasizes both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ets the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s as middle atmosphere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observation, which include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1) middle atmosphere process and its weather and climatic effects, 2) atmospheric radiation, atmospheric and 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3) global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lightning and thunderstorm electricity, and 4) high-tech devel- opment and application for atmospheric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08.
A review of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research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mportance of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research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in recent decades. Research on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has been actively conducted since the 1980 s in China. Lightning physics and its effects, as important branches of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have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significance both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research based primarily on ground-based field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in the last decade. The results described in this review include physics and effects of lightning, rocket-triggered lightning and its physical processes of discharge, thunderstorm electricity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lightning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nvective storms, the effect and response of lightning to climate chang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understorm electrification and lightning discharge, lightning detection and location techniques, and transient luminous events above thunderstorms.  相似文献   
109.
北京城区相继多次降雹的一次强雷暴的闪电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东北冷涡和低层暖湿气流影响,2016年6月10日北京午后爆发了相继5次降冰雹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利用国家“973”项目“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雷暴973)”2016年夏季协同观测期间获得的闪电全闪三维定位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详细分析了此次雹暴的闪电活动和雷达回波特征。此次雹暴过程包括三个孤立的单体相继发展、并合,所分析的4次降雹过程中,总闪电频数在降雹期间都有明显增多,最高可达179 flashes min?1。云闪占全部闪电的80%以上,其中3次降雹前出现正地闪突增,其比例升高,占全部地闪的比例最高达58%。降雹时雷达回波>45 dBZ的面积增大,顶高超过13 km。整个雹暴过程,闪电辐射源主要分布在6~10 km的高度区域,与强回波具有一致性。所分析的4次降雹过程均出现明显的总闪频数跃增,并通过2σ阈值检验,其中3次提前时间为8~18 min,说明总闪频数对于降雹过程有一定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田文寿  黄金龙  郄锴  王涛  徐勉 《气象科学》2020,40(5):628-638
随着大气探测技术以及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平流层探测数据日渐丰富,中层大气模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平流层中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以及动力过程得以深入研究,对平流层大气环流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本文分析了平流层准2 a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QBO)、平流层残余(Brewer-Dobson,BD)环流和平流层极地环流等主要的平流层大气环流系统和信号的气候态特征、形成机制、年际变率以及长期趋势等,阐述了它们的主要影响因子和过程,讨论并展望了与平流层环流有关的一些主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