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Paired organic and carbonat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Late Permian Wujiaping (吴家坪) and Dalong (大隆) formations at Shangsi (上寺), Northeast Sichuan (四川) were analyzed by MAT 251. An abrupt negative excursion in the two isotope records was observ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Dalong Formation, in association with a drop in the carbon isotope difference of the two records and an increase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content. The negative drop of the paired carbon isotope records issuggestive of the input of 12C-enriched CO2. The molecular ratios of pristane to phytane and dibenzothiophene to phenanthrene indicate the anoxic condition in this interval. The enhanced TOC content is indicative of the elevated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e to the anoxic condition. These isotopic and organic geochemical data probably infer the occurrence of the upwelUng in this interval. The additional contribution of volcanism activity observed in South China cannot be excluded to the input of 12C-enriched CO2 and the negative shifts in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bulk organic matter and carbonate.  相似文献   
82.
阿根廷滑柔鱼是西南大西洋重要头足类资源,研究其变动、渔场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关系是其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本文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表温(5m)、表层盐度(5m)、57m盐度及其盐度差、海面高度、叶绿素与阿根廷滑柔鱼钓获率进行回归分析,在中位数和高位数2种情况下分别建立阿根廷滑柔鱼的栖息地指数(HSI)模型,从而揭示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各分位数回归方程均能较好地解释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关系(P0.05)。1~5月在60°W以西、42°S~53°S阿根廷沿海的大部分海域,其HIS值基本上在0.7以上;而58°W以东海域的HIS在0.4以下。阿根廷滑柔鱼适宜栖息地分布(HIS大于0.6)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83.
基于环境因子的东、黄海鲐鱼剩余产量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环境是影响中上层鱼类资源的重要因子之一。本文根据东、黄海鲐鱼推断的产卵场海域平均海表面温度(SST)和适宜SST(15~21℃)范围,假设环境容量K和内禀自然增长率r与环境因子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基于SST的剩余产量模型(Environmentally Dependent Surplus Produc-tion Model,EDSP模型),分析环境因子对东、黄海鲐鱼资源的影响。用Akaike信息法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对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场适宜SST面积与平均SST成反比,基于产卵场适宜SST面积的ESDP模型为最优模型,并证实产卵场适宜SST面积大小与Kr、呈线性关系,进而对鲐鱼繁殖成功率和补充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鲐鱼资源量的预测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西北太平洋柔鱼丰度的灰色灾变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为短生命周期的头足类,其资源丰度极易受海洋环境变化影响,年间波动较大。根据1995-2017年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产统计数据,以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作为资源丰度指数,运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对上、下限灾变年份建立GM(1, 1)模型,预测未来灾变年份。结果显示,以GLM模型标准化CPUE建立的下限灾变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32%,上限灾变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19%,模型精度检验等级均为Ⅰ级。研究认为,下一个资源丰年(CPUE大于2.39 t/(船·a))将出现在2021年,资源歉年(CPUE小于2.13 t/(船·a))将出现在2027年;太平洋年代际涛动与El Ni?o-La Ni?a事件是驱使柔鱼丰度大幅度波动的重要因素。该预测结果可为西北太平洋鱿钓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为短生命周期种,其资源丰度易受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产卵场的早期生活史阶段。根据2003-2016年我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数据,以及产卵场海洋表面温度(SST)卫星遥感数据,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筛选出阿根廷滑柔鱼产卵旺季期间(6月份)表征产卵场SST变化的特征海域;基于阿根廷滑柔鱼产卵场最适SST范围占总面积之比(Ps)与资源丰度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t/船)呈正相关性的假设,回溯阿根廷滑柔鱼最适的产卵场及水温环境条件,并据此建立多种基于表征产卵场SST环境因子的资源丰度多元线性预测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6月份有两片连续海域(Area 1、Area 2)的SST与CPU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分别为42.5°~44°S、57.5°~59°W(Area 1)和39°~39.5°S、45°~46°W(Area 2);回溯的阿根廷滑柔鱼产卵场范围为37.5°~44°S、41.5°~51.5°W,产卵场最适SST范围为16~17.5℃。利用2个特征海域(Area 1、Area 2)SST以及回溯的产卵场Ps建立4种的多元线...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海派中医颜氏麻蒲颗粒对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患者12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基础治疗均为西医脑梗死规范治疗,治疗组加服颜氏麻蒲颗粒,对照组加服天麻钩藤饮,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压、炎症指标、颈部血管彩超最大斑块面积、血脂水平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59/60),对照组为85.0%(5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下调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血压指标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更佳(P<0.01);在调控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血脂水平、颈部血管彩超最大斑块面积方面,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海派中医颜氏麻蒲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7.
根据2004年9~12月在阿拉伯北部公海海域鸢乌贼资源的探捕生产情况,分海区初步分析了海洋环境因子与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中心渔场分布在62°E~64°E、12°N~13°N,59°E~62°E、15°N~18°N和62°E~64°E、18°N~20°N三个海区。中心作业渔场基本分布在冷水与暖水交汇边缘处,并处于冷水涡边缘一侧。中心渔场的适宜表温27~29℃、表层盐度35.5~36.5。不同作业渔场的温盐结构不同。北部渔场的表温相对要高于南部渔场,但是50m以下水层的温度则相反;中部渔场的各层盐度明显低于南部和北部渔场。GAM模型分析表明,产量与表温、50m水温和200m水温以及各层盐度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8.
陈佳  杨新军  尹莎  吴孔森 《地理学报》2016,71(7):1172-1188
利用VSD(Vulnerability scoping diagram)评估框架,改进了针对县域尺度的脆弱性评估方法和技术;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榆林市为例,对VSD框架和SERV(Spatially Explicit Resilience-Vulnerability)模型进行整合,将系统脆弱性分解为暴露、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应用SERV模型筛选脆弱性指标,在充分理解区域地理背景和暴露风险源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特征的指标体系,运用RS与GIS空间技术,定量测度了榆林市2000-2011年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及演化趋势,探讨了脆弱性时空演化内在原因。结果显示:榆林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西北东南高,长城沿线低”的空间格局,2000-2011年间系统脆弱性程度明显降低,系统发展趋势好转,但系统脆弱性与暴露风险空间差异显著;其中,暴露风险因子是系统脆弱性演化的关键因素,区域脆弱性与暴露风险空间异质受社会敏感性和经济适应能力等因子影响。最后,采用OWA多准则算法,基于决策者不确定性偏好,模拟了不同决策风险设置下区域脆弱性未来情景,并基于决策者理性风险区间,预测了不同发展导向下区域系统脆弱性差异,为研究区可持续性评估和降低脆弱性的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9.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the squid jigging fisheries from China,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targeted the west winter-spring cohort of neon flying squid(Ommastrephes bartramii) from August to November since the 1970 s. This squid is a short-lived ecological opportunist with a life-span of about one year,and its population is labile and recruitment variability is driven by the environment or climate change. This variability provides a challenge for ones to forecast the key habitats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The catch data of O. bartramii from Chinese squid jigging fishery and the satellite-deriv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 are used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from August to November of 1998 to 2004, the SST preferences of O.bartramii corresponding to high values of catch per fishing day(CPUE) are determined and monthly potential habitats are predicted using a histogram analysis of the SST data. The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habitats of O. bartramii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are estimated under fou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based on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AR4)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e., 0.5, 1, 2 and 4°C increases in the SST because of the climate change. The results reveal an obvious poleward shift of the potential habitats of O. bartramii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相似文献   
90.
东北大西洋海洋捕捞渔获物营养级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东北大西洋是重要的海洋捕捞海域,该海域渔业栖息环境易受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1950-2012年东北大西洋FAO的渔获统计数据,对已开发的293种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营养级平衡指标(FIB)和渔获营养级分类(TrC)进行时间序列的统计,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受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基础。研究认为,平均营养级(mTL)从1950年(mTL=3.71)下降至2012年(mTL=3.57),每年下降约0.02TL(r=-0.614;P<0.01),而近8年来营养级平衡指数持续下降。同时,研究表明,东北大西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气候变化(海表温上升、北大西洋涛动和海冰缩减等)息息相关,其中渔获量出现高产值均在海表温异常年份:1956年、1976年和1997年。本文分析了东北大西洋渔获物营养级变动情况,为研究东北大西洋渔获组成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也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