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喻忠磊  杨新军  杨涛 《地理学报》2013,68(8):1143-1156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旅游影响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已成为国际上旅游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从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出发,借鉴脆弱性研究中的适应性理论,构建农户旅游发展适应性分析框架,以陕西秦岭金丝峡景区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较系统地研究了农户适应旅游发展的行为模式、影响因素及机制。主要结论包括:① 旅游业推动小河流域农业商品化,但并未促进农业增长,相反农业生产功能大幅衰退;农户以旅游经营和常年务工作为主要对策,形成了旅游专营型、主导型、均衡兼营型及务工主导型四种适应效果差异显著的适应模式。② 农户适应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机会和政策认知)、劳动力(劳动力总量、聘用人数)、地理区位(可达性与区位优势度)、自然资本(耕地面积)、物质资产(房屋类型) 和社会资本(邻里关系) 。③ 旅游开发导致的自然生计资源缺失与农户生存理性之间的矛盾是适应发生的根源,社区补偿制度是重要推动力量;农户社会理性与经济理性偏好决定着其适应模式选择;适应效果受适应力驱动因素影响。最后对旅游影响的社会—生态整合研究有效性进行讨论,并提出后续深化研究的方向和本研究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2.
社会脆弱性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社会脆弱性作为脆弱性的维度之一,是脆弱性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领域的新兴热点问题.在分析对国内外社会脆弱性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3 方面对社会脆弱性研究进行了评述.目前学者们对社会脆弱性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体系与内涵特征;系统性的社会脆弱性分析框架尚未形成,现有成果多是在脆弱性框架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主要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社会—生态视角和综合视角开展研究;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社会脆弱性的应用研究中仍较少见,已有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尚不完善.未来,应进一步拓展社会脆弱性研究内容,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逐步统一社会脆弱性概念和分析框架,深化社会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加强社会脆弱性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完善,促进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加强社会脆弱性减缓与调控对策研究,整合社会脆弱性与适应性框架,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多适应目标下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全球环境变化,识别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可持续性研究的核心议题。山地城市发展条件受地形、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人地关系更为脆弱,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需要权衡。针对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评价存在时空精度较粗、目标过于含糊的问题,以秦岭山地的商洛市为例,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方案设置不同适应目标,构建包括32个指标42项数据的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柞水县的脆弱性程度较低,洛南县脆弱性程度最高;在1997-2013年间,脆弱性低值样本随时间变化有所升高,高值样本于2003-2008年间达到峰值;全市域脆弱性空间差异存在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2013年差异达到最小,区域差距有所缓和。在多适应目标下,商州区在重点开发导向下脆弱性最低,而柞水县、镇安县和商南县等更适于限制开发导向,不同适应目标导向会对脆弱性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在较高时空精度上探讨山地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定量指引,采用的多适应目标情景设置可以作为区域社会发展评价研究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4.
郑新军  李彦  徐利岗 《中国沙漠》2016,36(2):491-498
受到温度和降水季节变化的双重影响,温带大陆和季风气候地区降水中的δ18O有很强的季节动态。在中国北方由于受到强烈的温度季节变化的控制,降水中δ18O有很强的温度效应,甚至在月尺度上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然而,在降水事件尺度上,特别是多雨的夏季,显著的降水量效应仍然存在。本研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来源于GNIP的乌鲁木齐月尺度上的降水中δ18O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保持气温和降水频率不变,扣除两者的影响,δ18O与降水强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2)。温度和降水强度效应分别为(0.45±0.03)‰·℃-1(T=17.38,P<0.001)和(-0.28±0.12)‰·mm-1(T=-2.29,P=0.023)。温度和降水效应在一年四季均存在,且两者存在季节转化,分别主导了一年中不同季节降水中δ18O的动态变化。在气温剧烈变动的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显著的温度效应占主导。而在夏季(6-8月),显著的降水强度效应(T=-2.93,P=0.006)主导了降水中δ18O的动态。尽管在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降水强度效应和温度效应很微弱也不显著,但是前者仍然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5.
高雪  陈新军  余为 《海洋学报》2017,39(6):55-61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之一,科学预测柔鱼资源丰度有利于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结合1998-2008年北太平洋柔鱼生产统计数据和产卵场环境及其气候因子,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预测建模的方法,对产卵期内(1-4月)影响柔鱼冬春生群体资源丰度(CPUE)的产卵场环境以及气候指标进行分析,并建立柔鱼冬春生群体资源丰度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产卵期内影响柔鱼冬春生群体资源丰度的因子依次是:3月份产卵场平均海表面温度SST(averag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1月份太平洋年代际震荡指数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 index),4月份Niño3.4指标和4月份平均叶绿素浓度Chl a(averag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灰色预报模型分析表明,基于3月份SST、1月份PDO和4月份Chl a的GM(1,4)模型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其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可用于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群体资源丰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6.
印度洋鲣鱼围网资源渔场时空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鲣鱼是印度洋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其资源丰度与海洋环境关系密切。本研究根据1980-2010年印度洋鲣鱼围网生产统计数据以及海洋环境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指数等,对印度洋鲣鱼围网资源渔场时空分布,以及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等不同尺度气候条件下鲣鱼资源渔场时空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0-2010年印度洋鲣鱼围网渔获量基本保持不断增加的趋势,但CUPE值变化幅度较大,最低仅为0.68 t/d(1997年),最高达到1.58 t/d(2002年)。同时鲣鱼资源丰度(CPUE)与Ni?o3.4区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厄尔尼诺年,鲣鱼CPUE 随之下降,拉尼娜年,CPUE 随之上升。ENSO现象对鲣鱼渔场时空分布也有显著影响,厄尔尼诺发生时,鲣鱼围网作业渔场重心会向东、向北移动,而拉尼娜年则向西、向南移动。  相似文献   
107.
The neon flying squid Ommastrephes bartramii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specie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The life cycle of O. bartramii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climatic and oceanic factors. In this study, we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local biophysical environments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abundance of the western winter-spring cohort of O. bartramii over the period of 1995–20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quid had experienced alterna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 over the past 17 years during which five El Ni?o and eight La Ni?a events occurred. The 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DO index(PDOI) at a one-year time lag. An abnormally warm temperature during the La Ni?a years over the positive PDO phase provided favorable oceanographic conditions for the habitats of O.bartramii, whereas a lower temperature on the fishing ground during the El Ni?o years over the negative PDO phase generally corresponded to a low CPUE. The same correlation was also found between CPUE and Chl a concentration anomaly. A possible explanation was proposed that the CPUE was likely related to the climateinduced variability of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high squid abundance often occurred in a year with a significant northward meander of the Kuroshio Current. The Kuroshio Current advected the warmer and food-rich waters into the fishing ground, and multiple meso-scale eddies arising from current instability enhanced the food retention on the fishing ground, all of which were favorable for the life stag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squid stocks. Our results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process that the climatic and oceanographic factors affect the abundance of the winter-spring cohort of O. bartramii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相似文献   
108.
东海南部海洋净初级生产力与鲐鱼资源量变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官文江  陈新军  高峰  李纲 《海洋学报》2013,35(5):121-127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海洋渔业资源的潜在产量,我国应用海洋初级生产力方法估算渔业资源量亦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营养控制机制复杂多样,将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鱼类资源量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大型灯光围网渔业在东海南部渔场的鲐鱼(Scomber japonicus)捕捞数据与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遥感资料分析了鲐鱼资源量变化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探讨了其生态系统营养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但呈显著非线性关系(P<0.05),且这种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倒抛物线,即鲐鱼资源量随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净初级生产力进一步增加,鲐鱼资源量则呈下降趋势。净初级生产力与标准化CPUE呈显著的倒抛物线关系表明生态系统存在上行控制机制,但并非受该机制完全控制。种间竞争或浮游动物资源量的变动均可能引起鲐鱼资源的相对丰度与净初级生产力呈倒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结合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供应管理业务需求和特点,对供地业务和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并基于ArcGIS Server 9.3平台,采用J2EE架构实现了系统的功能。系统实现了与国土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乌鲁木齐市已有的建设用地预审审批系统、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关联,打通了业务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对供地业务流程的再造,采用集中打印工作模式的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0.
We examined spatially clustered distribution of jumbo flying squid (Dosidicus gigas) in the offshore waters of Peru bounded by 78°–86°W and 8°–20°S under 0.5°×0.5° fishing grid.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catch-per-unit-effort (CPUE) and fishing effort from Chinese mainland squid jigging fleet in 2003–2004 and 2006–2013. The data for all years as well as the eight years (excluding El Niño events) were studi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climate variation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 gigas. Five spatial clusters refle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ere computed using K-means and Getis-Ord Gi* for a detailed comparative study.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lusters identified by the two methods were quite different in terms of their spatial patterns, and K-means was not as accurate as Getis-Ord Gi*, as inferred from the agreement degree and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There were more areas of hot and cold spots in years without the impact of El Niño, suggesting that such large-scale climate variations could reduce the clustering level of D. gigas. The catches also showed that warm El Niño conditions and high water temperature were less favorable for D. gigas offshore Peru.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use of K-means is preferable if the aim is to disco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ch sub-region (cluster) of the study area, while Getis-Ord Gi* is preferable if the aim is to identif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ot spots that may indicate the central fishing gr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